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80年前,宋庆龄女士创立了中国福利会,这成为了中国公益的起源。

2016年底,据民政部数据,全国已经建立了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2.9万个。仅2016年,就有931万人在社会服务领域参与志愿服务。如今,已有一大批90后、 00后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一方面,公益组织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另一方面,商业力量发展更加迅猛,它对于公益的参与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拦的趋势。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争论,公益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公益不比商业更高尚,但泾渭分明

2017年8月29日,还记得你的朋友圈被一幅幅自闭症儿童的电子画作刷屏的情形吗?那是腾讯公益发起的“小朋友画廊”活动。参与活动的用户花一元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等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用购买的形式进行捐赠,这相当于是一场商业活动。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此外,还有一个商业赋能弱势群体的案例。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曾出现了一个《黑暗中的对话体验馆》项目。75分钟的旅程中,一位“导赏员”带领一个不超过8人的团队,体验盲人的生活:在黑暗之中游览公园,走过繁华的街市,穿过市场,经过咖啡馆等等。

对于参观者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但其实所有的“导赏员”天天生活于黑暗之中,他们是失明或弱视人士,他们受聘于“黑暗中的对话”,他们用劳动换取收入。益桥中国的创始人王赛说:“这个规模在德国做了20多年,全球范围可复制。”

但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对艾问说,并不是所有的公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满意解,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商业和公益能够融合。

潘江雪认为,商业和公益能否融合这个问题需要分四个层次来讨论:第一商业和公益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第二初心有什么不同;第三目的有什么不同;第四做法有什么不同。

到底是为了挣钱呢,还是为了利他呢?到底是为了追求商业化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还是为了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本质上,商业在利用人性,公益也在利用人性。商业利用的是人的理性,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理性人会利用市场机制最大化个人利益。而公益利用的则是人的善心,古人讲,人不同于鸟兽,是因为人有侧隐之心。这两点都是人的本性,所以某种程度上,公益并不比商业更加高尚,但泾渭分明。

初心上,公益具有自愿性,商业具有逐利性。一方面,人们做公益的初心来自于内部的激励,内心的召唤;另一方面,人们做商业是有逐利性的,虽然这种逐利也来自于内心,但是它是为了追求一个物质目标。潘江雪表示,如果要商业替代公益,或者公益机构、公益事业完全商业化的话,其实是混淆了公共事业和私人利益的差别,可能会弱化公益中人心向善的力量。

目的上,公益组织的目的是要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商业机构的目的是盈利。区分一个机构的性质,盈利和非盈利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潘江雪认为,公益组织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能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它是复杂的。如果公益也有进化论一说,那么最早由机构搭台、公众旁观的公益是“公益1.0时代”;由简单的输血转向造血、公众开始通过机构参与其中的公益就称得上是“公益2.0时代”。真正的公益要照顾学生的利益,老师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公益发起人、捐赠人以及志愿者群体的需求与成长,甚至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一笔资金同时为7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赋能,这是“公益3.0”时代。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评价一个组织好不好,商业的核心是利润。但是公益的评价标准就非常复杂,做养老的、教育的和环保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多元就成为了公益特有的属性。

虽然在本质上,公益和商业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在做法上,商业和公益确实存在很多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第一是引入技术,技术的发展必然可以提高公益事业筹资的效率;第二是学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公益需要创新,否则只能停留在传统公益阶段。

区块链或能实现公益透明化

在《艾问人物·预见未来》的公益辩论中,一位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在公益与商业结合的过程当中,怎么才能保证过程的透明度呢?”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其实,一直以来,公益领域都存在信息不透明和真实性难以保证的痛点,尤其是对于无偿救助类的筹款平台。

因为目前国内无偿救助平台发起公益筹款的主体往往是个人,虽然操作流程简单易学,但是相对于具有成熟信用体系的机构而言,这种“共享”公益平台的风控难度较大,容易引发个人道德风险问题。

2018年4月,大病社交筹款平台“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水滴筹正在联合腾讯探讨如何将区块链与公益结合起来。

对此,沈鹏给出的理由是,“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记账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后,在公益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每一笔钱的金额、流向都真实可查,就可以有效杜绝信息造假这类问题的发生。”

或许是意识到公益行业存在的痛点和乱象,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公司都已开始落地区块链公益项目,开始抢占公益市场。

2017年5月,腾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公益寻人链”,把多个寻人平台的数据链接,使得各大公益平台能够实现信息共享。阿里巴巴主要通过打造整体的区块链平台框架,为各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2018年4月,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也宣布,目前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已经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随着大公司加盟、区块链技术逐步落地,公益行业或许可以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信任问题。

但其实,在公益组织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之中,公益已经不再是唯一属性,所增添的商业属性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潘江雪表示,“最大的挑战,就是商业机构里面有很多的核心秘密,所谓的竞争的秘密,是不可以公开披露的。但是对于公益组织,像基金会这样花别人钱的,不仅需结果透明,而且必须过程透明,要求了一个更高更次的透明,这就超越了现代企业能够做到的程度。”

艾问创始人艾诚想说:

公益未来的路还不清晰,坚守公益初心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用商业的手法让它更高效,让它更有力量,让它成为社会经济更重要的一部分。

艾问|区块链是实现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