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 明朝十六帝 一位失蹤 兩個葬於他處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 長陵 長陵 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明昭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 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就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長陵的旁邊,目前封閉沒有開放。

明慶陵,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明茂陵,位於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明康陵,位於金嶺東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寢。

明景陵,位於天壽山東峰之下,是明朝第五 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

明泰陵,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裡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明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明裕陵,位於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

思陵約建於1642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明朝諸陵,思陵的規模也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貞忠殉主

朱允炆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