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她是一個皇帝賜名的風水寶地,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朱熹、李綱、楊時等古聖先賢曾在這裡授課講學、著書立說;她是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坐落於城內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築群落;她是“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擁有金湖、上清溪、九龍譚等一大批風景名勝……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泰寧歷史悠久,人文發達,自古有讀書尚學、崇文尚德之風;北宋時期更是科甲連第、人文鼎盛,創造了“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科舉盛況,正因為這裡一度文聲鵲起,加之繞城而過的金溪與山東曲阜泗水同樣西流的靈異,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將曲阜孔子闕里府號“泰寧”賜作縣名。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坐落於城內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築群落。這裡古街、古巷、古民居、古井、古牌坊比比皆是,古風悠遠,書卷氣十足。泰寧還是一個極具民俗風情旅遊的目的地,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方珍貴地方戲種之一的梅林戲,鼓樂鏗鏘、舞姿豪放的儺舞,上下騰挪、遊移變幻的橋燈等民俗文化積澱深厚、流傳深遠。行走在進士街、九舉巷的街衢小巷,佇立於尚書巷,狀元街的街頭巷口,你能感覺到泰寧小城的千年光陰,定會去追思它的似水流年。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泰寧境內以丹霞地貌為主體的世界地質公園面積達492K㎡,湖、溪、潭、瀑等水體景觀相互交融,構成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大觀園”、“峽谷洞穴博物館”,山川之氣,特為奇秀,古人云“海之內外佳山水,到此難容再作聲”。加之先人演繹形成的巖寺文化、學子文化、隱逸文化等丹霞巖穴文化,更增添了泰寧原始古樸的特有神韻。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泰寧又稱杉城,原為綏安(後改為綏城)屬地金泉場(後改為金城場)、歸化鎮境域。西漢時,泰寧為閩越王無諸的行宮故地。唐乾元二年(759年),析綏城縣地分置歸化(即今泰寧)、黃連(即今建寧)二鎮。五代時廢鎮為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隸屬建州。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葉祖洽狀元奏請朝廷更改縣名,宋哲宗將山東曲阜孔子闕里府號“泰寧”賜為縣名,沿用至今。

泰寧|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這幢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房主叫李春燁,時任明末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16歲考上秀才,36歲中舉人,46歲時中進士,大器晚成卻青雲直上仕途騰達。57歲時李春燁急流勇退,辭官回鄉親奉老母,在尚書第的深宅大院中度過人生的最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