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十大國學大師

中華十大國學大師

“國學大師”這一詞語中,大師不僅是尊稱。大,集大成者;師,典範者。故此大師不僅必須成就突出,得世人認同,且而必須德才兼備,必須在某個領域特別具有開創性,他們直接開創了中國新的一代學術。 而這“十大國學大師”的選者中,有作家、有教育家、有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顯得範圍很寬泛。

(點擊圖片或標題欣賞)

1. 王國維(1877~1927)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伯隅,號觀堂、靜觀,浙江海寧鹽官人。清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郭沫若先生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2. 錢鍾書(1910~1998)

錢鍾書,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3. 胡適(1891~1962)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4. 魯迅(1881~1936)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5. 梁啟超(1873~1929)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 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清華大學教授、新聞報刊活動家。

6. 蔡元培(1868~1940)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紹興山陰(今越城區)人 他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主張學與術分校,文與理通科。將“學年制”改為“學分制”,實行“選科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簡課程。他的這些主張和措施,在北京大學推行之後,影響全國,以至有人稱他為自由主義教育家。

7. 章太炎(1869~1936)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揚革命的詩文,影響很大,但文字古奧難解。

8. 陳寅恪(1890~1969)

陳寅恪(1890—1969),義寧(今修水縣)人。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夫人唐筲,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也是一位女教師,在清華園相識,兩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結婚。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

9.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10. 馮友蘭(1895~1990)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著名哲學家,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