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背景和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為什麼沒能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蕊xin芳

已經看到回答,說主要是澳大利亞的國土地理條件不如美國,這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但並非僅僅是如此。我這裡從歷史和其他的幾個原因來做一點補充說明。

首先是歷史。美國的歷史自然不長,但除了原住民之外,自15-16世紀開始,沿海地區陸續有歐洲移民(一開始主要是西班牙人等)移居到北美大陸,到了17世紀,陸續有英國人法國人移居至東北部,至18世紀上半葉已經建成了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不久在1776年宣佈獨立,美利堅合眾國成立,由此美國進入了與歐洲同步的發展歷程,經過1861-65年的南北戰爭,美國的領土從東部擴展到了西部,開始了西部大開發,領土擴張,居民增多,除歐洲人之外的其他地區移民(中南美洲和亞洲)也陸續進入美國,美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階段,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獲勝,完全成了北美和中南美地區的絕對強國,在與周邊的地區交往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並擴展了它的影響,迅速崛起,發展成了世界性的大國。在新崛起的國家中,美國還算是有一點歷史底蘊的。而澳大利亞,它的地理位置偏在太平洋的南部,是一個巨大的島嶼,在航海技術不很發達的時代,寬廣的大海成了他與外界交往的巨大障礙。17世紀時才有荷蘭的航海家在此地登陸,但並未引起世人的矚目。一直到1788年才在新南威爾士建立了西方的殖民地,算是有了近代意義上的行政區域,到了1901年才在各分散的殖民地基礎上建立了澳大利亞聯邦,而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成了世界強國。在白人進入澳洲大地時,原本這裡有近30萬的原住民,但文明水平非常低,後來人數逐年減少,如今基本上是一個白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20世紀以後,澳大利亞開始發展,二戰以後與世界的關係日益緊密,融入了整個世界的發展大勢,經濟科技等大踏步發展,再加上與西方的傳統聯繫,已經成了西方世界的一個比較重要國家。但第一由於他的移民開放政策實施得比較晚,第二由於他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和地理條件不那麼完美,因而世界上第一流人才不大會進入澳大利亞。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義,其次是自然環境和資源,澳大利亞雖然部分資源比較豐富(如鐵礦石等),但總體並不佔優勢。而美國在大戰和大戰以後,由於其優越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發展基礎以及比較理想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移民,因而出現了比較良性的發展,在一百多年中在全世界獲得了最強大和富裕的地位。歷史、地理環境、區位優勢、優質移民、良性的發展,這些都是澳大利亞所不能比的,因此,一般而言,澳大利亞不可能成為像美國一樣的世界強國。


復旦大學徐靜波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失偏頗,澳大利亞毫無疑問是世界強國,只是不是超級大國而已。提問者缺乏對強國的充分認識和判斷力。從綜合素質、貧富差距、經濟發展、教育、醫療保障、社會福利、資源儲備、自然環境質量、地理位置以及人均GDP、CPI、貨幣匯率等等諸多角度去衡量,澳大利亞絕對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六大國,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澳大利亞既是一個超大的島嶼更是一片大陸,澳大利亞地處熱帶與暖溫帶地區,高度城市化,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這裡也有著名的澳大利亞沙漠,佔據澳大利亞40%以上的國土。澳大利亞人口集中分佈在沿海特別是東海岸的城市,是人類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之一,數個城市被評為最宜居城市前列(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珀斯、布里斯班等等)。其中,悉尼和布里斯班屬於亞熱帶氣候,墨爾本屬於海洋性氣候,珀斯和阿德萊德屬於地中海氣候,達爾文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除了終年炎熱的達爾文,澳大利亞的氣候溫和,十分利於農業畜牧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乳業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家買奶粉的都清楚了。

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用於流放犯人的地方,與美國不同的是澳大利亞處於南半球,而美國與英國隔海相望,距離導致了英國和荷蘭等殖民國家常往返於北美大陸與歐洲之間,美國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氣候溫和溼潤,相對於乾旱的澳大利亞大陸,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優勢。距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蘇聯和美國的爭霸最終敗陣下來,很大程度上由於蘇聯的氣候惡劣,糧食本來就不是其優勢,結合其失敗的經濟制度,最終被美國拖垮。澳大利亞政府基本上禁止重工業的發展,其目的在於維護環境質量,澳大利亞也不允許開採地下水或者大規模的挖礦以免破壞地質,這些東西會從一定程度上限制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畢竟重工業靠進口,會阻礙一個國家工業化,蘇聯因為重工業而變成超級大國,中國因為重工業而躋身經濟大體的行列,日本工業同樣十分依靠進口,但日本允許發展重工業,但這並不代表澳大利亞就不是世界強國。

歐洲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士和北歐的幾個國家等等,都是世界強國,它們都沒有美國國土的10%大小,但是雖然不是超級大國,也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亞洲的以色列,身在戰火中依然成為發達國家,為什麼?這是一個國家民眾綜合素質教育的體現,國家的國民素質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其他指標,特別是人均GDP,中國為什麼總是不能成為強國,因為一句話:“任何一個大的總量除以十幾億人都是很小的,任何一個小問題乘以十幾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中國的GDP總量很高,但是GDP per capita就很低,據資料分析,澳大利亞2016年12月人均GDP是55670.9USD per capita,位居世界第11位,力壓美國和加拿大。而我國的GDP per capita只有6894.50USD,世界排名72,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上,這是極不均衡的一個人均資產分佈,相比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中國的教育水平依然很低,國民綜合素質不高,從日常新聞中我們瞭解到,中國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移民是最多的,毫無疑問,這些跡象表明,三國的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擁有法制教育普及,福利制度完善,醫療體系完善等等優勢。從宏觀經濟學模型中可以知道,投資資金和勞動力不可能片面增長,這會帶來收益遞減(diminishing return),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而支持科學技術的支柱產業就是教育,教育使得國家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個議會制國家,需要的就是發達的教育水平下超高的國民綜合素質,不然國家將發生動亂,澳大利亞是中等資產階級佔據主要人口的國家,所以才能實行議會制,美國一樣,美國的民主共和制度都要依靠強大的國民素質支撐,這些國家毫無疑問是世界強國,因為他們不僅有相對穩定的總GDP增長,更有超大的人均GDP,其通貨膨脹率不高,失業率接近自然數值(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所以它的real GDP在長期情況下一直都會很接近潛在GDP(potential GDP),達到飽和,所以說澳大利亞不是世界強國,這是不對而有失偏頗的。美國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因為美國出於政治需要而側重發展的,加上其歷史上與英國的密切來往關係,美國的移民歷史長,人口比澳大利亞多得多,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所以美國是世界強國中的第一位,而澳大利亞也是世界強國。


202270334

首先,從國土面積來看,美國是937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為768萬平方公里,從面積上看,兩國都是大國,但是,兩國的土地質量相差太遠了,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美國有個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不僅是世界級大河,他還形成了中央大平原,是美國最肥沃的土地,是這片土地養育了美國人,反看澳大利亞幾百萬的土地卻沒有一條大河。


在中學地理中我們就知道了,澳大利亞的中部是大沙漠,大部分地區是不適宜居住的,據統計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三之一以上的大陸被沙漠覆蓋,其國土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


再說人口,其實澳大利亞,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東南沿海一帶,僅悉尼和墨爾本兩市就佔澳大利亞人口的近一半,其實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而美國有3億多人口。

因此澳大利亞看上去雖大,但是國土質量太差,人口又少,是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的!


晚清民國新中國

澳大利亞有與美國相似的地緣,相似的歷史背景,如何沒有發展得與美國一般強大呢?

有人說澳洲雖然地大,卻盡是沙漠。有人說,澳洲人口與美國相差甚遠。有人說澳洲移民的人種與美國不同,等等。這些原因,形成了美、澳二國的差距。

其實,所有這一些,恐怕都不是重要的原因。說環境差,差不過以色列,說人少,美國佬當初也只僅僅二百來萬人,說人種,據說美國佬都是大笨蛋,而我華夏子民,才是智商最高的呢!

以筆者觀之,造成美、澳二國差距的,與其說是物質條件的差異,不如說是精神因素的差距決定的。

我們知道,澳洲原是英國佬流放罪犯的地方,英國佬最初,是以管理監獄的一套管理澳洲的,所以澳洲經濟的發展,遲緩得很,二戰之前還是英國佬的殖民地呢!

而美國,最初是由那些罪犯、亡命之徒、清教徒、冒險分子,這些東西,因欲找尋一個世外桃源而漂洋過海,移民至美洲成立的國家,因而冒險精神與理想主義,是這些美國先民,天生的國民性。即若如今那些對美國趨之若鶩的東西,其實何嘗不是這種德性?冒險進取,搏弈拼鬥,這種血性,註定了這個國家不凡!要知道十九世紀初,它就敢高調向大英帝國宣戰了啊,就敢頒佈門羅主義政策了啊,而短短几十年的國土大擴張,侵略日本,以及國內的大造鐵路公路,而後的逼我大清籤不平等條約,脅迫列強玩門戶開放,主持九國公約……,哪一樁不是憑藉了實力?一路過來,足以讓世人驚詫,這,哪一個國家的發展,可以比的?

所以,國民性是一個國家的基礎。


愚公說道

首先我想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和美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易守難攻的國家——澳大利亞是全世界唯一獨佔整塊大陸的國家,四周都有海洋作為天然的地緣屏障;美國東西兩面瀕臨大洋,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陸地鄰國,考慮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友好關係以及墨西哥和美國之間巨大的國力落差實際上都不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從兩國國土面積來看:澳大利亞為7692024平方公里,美國為9,631,420平方公里,均是排名世界前六位之內的領土大國。

那麼和美國如此相似的澳大利亞為何沒能成為一個強國?老實說這種說法未免武斷:強國有很多種——政治上的強國、經濟上的強國、軍事上的強國、文化上的強國,澳大利亞的GDP總量排名在全世界位於第12位,若論人均能進前十。從澳大利亞的人文素養、貧富差距、社會保障、資源儲備等各方面來看也是當之無愧的強國,那麼題主質疑澳大利亞不是強國應該是質疑其軍事實力吧?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是志願兵役制,也有陸、海、空三軍,2007/2008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1萬人,預備役兵力為1.9萬人,加上文職人員,攏總也就9萬人。單從軍隊數量上看澳大利亞不算多,可在二戰開戰之初澳大利亞基本也是9萬大兵,恰好與眼下相當。但《國家安全法》一旦啟動,當時這個人口僅720餘萬的國家前後共動員了近100萬人參戰,當然在咱看來,一百萬也不是很多——關鍵是人的戰績優良。

無論是在北非戰場面對隆美爾的裝甲軍團,還是在亞太戰場面對瘋狂的日本軍國主義,澳大利亞都表現得極其強悍。本來日軍是打算佔領澳大利亞的,而且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什麼難事——英軍守衛的香港、新加坡、緬甸,美軍守衛的菲律賓不都淪陷了嗎?澳大利亞在日軍看來就是不折不扣的打醬油角色,可直到戰爭結束日軍都未能佔領澳大利亞一寸領土,恰恰相反當日軍派出兩千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試圖奇襲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正在建設中的軍事基地,萬萬沒想到一交火,兩千日軍便被幹掉了七百,剩下一千多逃進了熱帶森林。而在北非的託卜魯克戰役中澳軍更是扮演了主力角色。

由此可見澳軍人數雖不多,但戰鬥力著實不低,因此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其實也並不弱,但澳大利亞的確稱不上是軍事強國,所以澳大利亞雖是強國,但其國際影響力是不能和美、中、俄這樣的洲級大國同日而語的,甚至也趕不上英、法、德、日等國,恐怕就算和同屬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表親加拿大比也不一定佔優。只有從這個角度理解題主的問題才有一定合理性,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主要原因還是相對於澳大利亞世界前六的領土面積,其人口實在太少,以致於澳大利亞至今沒能建立起完整齊全的工業體系,也沒能掌握先進的高新科技,軍隊數量也始終能以提升,澳大利亞實際上主要是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羊毛、礦石等)換取外匯的國家。這本身就限制了澳大利亞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況且澳大利亞在國際事務上又一直追隨美英,甚少獨立發言,這就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存在感。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一貫在國際事務中追隨美英呢?

首先作為以英裔移民為主的國家,澳大利亞在心理認同上必然是偏袒美英的,但這不是最關鍵核心的原因——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用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真正維繫澳大利亞和美英之間的關係的其實還是現實的國家利益:由於澳大利亞主要是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的,所以國際航道的暢通與否實際上就關係到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而澳軍無論單兵戰鬥力有多彪悍,無奈人口實在太少,根本無法將國際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為世界霸主實際上牢牢控制著國際航道的通行權,這點澳大利亞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亞這個缺乏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其實很難在當今世界立足。而與美英合作實際上等於變相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外交,人們很難聽到澳大利亞自己發出的聲音,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美英的應聲蟲。

其實對澳大利亞而言: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以及與美英合作換取國際貿易紅利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誰讓自己人少呢?當然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澳大利亞的人口幾乎都分佈在東南和西南沿海地帶,廣闊的內陸地區幾乎沒多少人口,這也使澳大利亞省去了不少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開支,以致於這個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創匯的國家也得以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以此言之澳大利亞也算是選擇了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吧。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既然導致這一切的根源是澳大利亞人口過少,那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人口如此之少呢?看看下面這幅地圖也許有助於我們得到答案

美國是兩面瀕臨大洋,中部是肥沃的遼闊平原,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縱貫當中——大河衝擊的平原適宜農耕,便利的水運又使商業貿易興盛起來,同時重工業所需的各種資源也可以極其便利地運往各地,所以美國很早就建立了完整齊全的產業體系,足以供養龐大的人口規模。如今的美國有三億多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位。

澳大利亞位於南迴歸線一帶,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邊又是熱帶草原,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的大河,除了東南和西南沿海一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其它地區幾乎天然不適合大規模人口定居。鑑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在殖民澳大利亞時最開始是將這裡當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說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換代,那麼在澳大利亞英國根本沒建立成熟的工業體系,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礦石才對其進行了初步開發。目前的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如一些答主所說,在很多領域裡,澳大利亞是一個世界強國,比如經濟、教育、科技... 但如果你的問題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成為美國、蘇聯或者中國這種超級大國(Super Power),那就很多原因了:

1) 人口:超級大國面積可能都很大,但人家人口也都很多啊。相比排名世界第六的國土面積,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400萬、位列世界53,平均人口密度更是世界倒數。23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什麼概念呢?放在中國就是一個上海市的人口,而面積又比上海大出了1200倍。人口少的劣勢顯而易見,所有你知道的人口紅利一律沒有、所有需要人的地方都捉襟見肘,比如陸海空三軍現役預備役加在一起不到10萬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1/100...

2) 歷史:成為獨立國家的歷史太短。1776年美國獨立時,第一批移民還沒到澳大利亞呢,而在1868年之前,澳大利亞都是被英國作為囚犯流放地來對待,除了農業外並沒有良好的發展。直到20世紀,澳大利亞才逐漸脫離英國管轄,獨立自主的向前發展。

3) 地理: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而這片大陸又位於大洋之間、世界南邊,不具有地緣上的重要性。同時,澳大利亞自身的氣候條件又決定了其國土大部分區域不適合人類生存、活動。

4) 心態:這其實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澳大利亞這個地方,自然資源豐富,沒事養點牛羊、挖挖礦石就可以衣食無憂,再發展點高科技、旅遊業,更是滋潤的不得了,每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都來不及,為啥還要琢磨著征服世界呢?


澳洲事兒

什麼才算世界強國?恐怕現在唯一沒有爭議能稱為世界強國的就是美利堅合眾國了。所謂的世界強國,看看美國。美國與中國面積相當,在面積上居於世界第四位,人口3億多,美國的經濟實力世界第一,美國的尖端武器與科技研發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美國的綜合軍事實力全球第一。1944年,佈雷頓森林協定開始確立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霸主地位,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國造幣廠印出來的紙幣幾乎就等同於黃金了,而且還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有購買力,所以就是美金了。儘管後來美國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在1999年,歐盟開始發行歐元,但是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撼動美元的地位。

作為世界強國,僅僅是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就足夠嘛?美國的領土的主體部分位於北半球的溫帶,這裡適合農業生產,不像加拿大那麼寒冷。美國位於北美洲的中部,它可以輻射拉丁美洲,美國曆史上也一直把拉美當做自己的後院。美國不僅有位於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太平洋的夏威夷州,更有為數眾多的海外領地,如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島、位於西太平洋的關島、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島等等,同時美國在海外還建有眾多的軍事基地,目前美海外軍事基地374個,分佈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美國的軍事觸角遍佈全球。

而反觀澳大利亞的澳洲大陸基本是孤懸於南半球,他影響與輻射誰去?就太平洋那些島國吧。雖然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近770萬平方公里,然而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就使得澳大利亞的人口承載能力沒有美國強,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現在也就2400多萬。雖然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是在歐洲白人移民特別是英裔白人為主導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澳大利亞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從各方面來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能成為像印度那樣的地區強國就知足吧。


十三叔看歷史

首先一個國家強大與否與國土面積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比如日本,日本就國土面積而言遠不及澳大利亞。但日本二戰時期就是一個強國無論是其經濟還是其軍事,哪怕是今天的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軍事能力放眼世界也是不容小覷的。就綜合國力而言日本實屬一個強國。澳大利亞雖然同美國有相似的國家背景和國土面積。但從其發展史上看,他與美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美國早早自獨立後就一直在不斷地擴張和掠奪為自己不停地積攢財富。而那時的澳大利亞卻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政府對其本土罪犯施行關押的流放地,這些人在澳大利亞本土所創造的財富還必須源源不斷運回英國。直到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才擺脫了英國的剝削和控制。在這樣的起點上怎麼跟美國比?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澳大利亞和美國都先後捲入了一戰,不同點在於美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而澳大利亞是為了其宗主國英國而戰。美國是在一戰後期才介入戰爭而澳大利亞早早就捲入戰爭,一戰給美國不僅帶來了鉅額的戰爭財富還讓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反觀澳大利亞一戰後先是受到英國經濟危機的影響接著又受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所致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同樣在二戰初期就派兵到歐洲和北非協同英國作戰,而美國則在二戰初期依然是選擇了旁觀且悶聲不響地囤積財富發展軍事力量,等待時機。“珍珠港事件”才讓美國以正當的理由介入二戰。二戰的勝利最終也奠定了美國成為今天世界超級霸主的地位。美國可以說是一個投機分子,因為美國把握住了兩次世界大戰使之成為變身世界強國的契機。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外在因素更重要取決於內在因素,澳大利亞今天的地位離不開其自身的國內政局及歷屆政府的發展規劃和眼光。由於澳大利亞既是英聯邦國家與美國又是盟國關係受其保護,在大洋洲更是一方霸主沒有外來威脅因此該國側重於經濟發展而軍事發展則相對滯後些。只是近些年南海局勢升溫為配合美國的戰略意圖該國近來也在積極升級軍事裝備。言歸正傳澳大利亞雖談不上是軍事強國但再怎麼說也是經濟大國是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畢竟美國的成功之路是不可複製的。世界上也不會有第二個美國。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何謂世界強國?為什麼人口稀少?人少是表因,缺水是內因,地理氣候是真因。



世界強國:基本條件

1地緣優勢而制教他國

2地廣多型而功守兼備

3地理方便而貿物明智

4雨水充足而滋潤土地

5土地肥沃而孕育農業

6農業規模而哺養人口

7資源豐富而滋給工科

8文昌德盛而聚教人心

9科教高全而素質強人

10國防強大而震懾異邦

11外交獨立而揚教威信

12法制健全而規序政治

13氣候宜人而養生留民

14草木豐盛而蓄水安居


奧大利亞-優勢

1地緣優勢

奧大利亞獨享一個大洲,陸無邊界紛擾。海上東北大堡礁成天然屏障,東西開闊,南臨南極,北面多小弱島國,唯印尼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兩國未來能給奧大利亞部分壓力,其它臨國太過小弱,東南1200公里新西蘭是同根同源的長期盟友。鄰國中印尼是唯一與其有潛在地緣文化衝突的國家。印尼中心在北,殖民造就今天的印尼,也讓印尼內部巨大整合壓力將是長期地存在且難已整合,這將使印尼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內部,對外精力主要放在東南亞區域中心國家及馬六甲-南海貿易航線主要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首先全島統一再說。總體奧大利亞地緣環境非常優越,可輻射能輻射其地緣優勢的區域就是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競爭對手美國-中國-印度-印尼四國,優劣勢非常明顯。


2人文優勢

奧大利亞法制建全,政治穩定,教育高度發達,科技工業水平先進,西方殖民帶來的基督文化開化了殖民之前落後的土著文化,在野蠻絞殺奧洲土著文化-居民同時,數百年的歐洲文明及體制隨罪犯及移民“理所當然”的幾無後遺症套在奧洲新大陸新主人身上,並跳躍式進入現代社會。作為二戰後世界秩序主導者英美西方的主要同根同源盟友及自身的人少資源多的優勢奧大利亞成為領先者,同時也成為落後國家學習模仿的對像,這讓奧大利亞成為了影響力淨輸出國,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3地理優勢

奧大利亞相對孤立遠離主要文明中心區域的地理位置在大航海時代以前使得奧大利亞和外界缺乏足夠交流,一定程度上影響奧大利亞的進步。在大航海時代後,尤其是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帶來的交通通訊革命,區位劣勢已然不存在,並在全球化大趨勢地緣摩擦加劇情況下轉為遠離是非之地的天然地緣優勢。內部地形相對平緩高原-現代大型土木交通工程相對容易施建,利於內部戰略整合

劣勢

1氣候地形劣勢

缺乏孕育大河的高大雪山冰川湖泊,大堡礁阻擋了該國東部少數相對優質地帶與域外國家交流,偏高的地形特徵及東部高大山脈阻擋,水氣難以進入內陸地帶,降雨充足的丘陵地帶少,無法匯溪成河聚集雨水形成大河及肥沃大平原開展大規模農業作業及形成大區域人口聚集中心(文明發祥地的一致優勢),土地貧瘠,內陸氣候乾燥,山不孕河,水不潤地,地不養木,氣不安身。大部分區域生存環境惡劣,人丁不盛,無法形成人口相對眾多激烈競爭的人文環境,社會科學進步緩慢,無法催生先進的科學文明,最終在外來的先進堅船利炮面前,本土土著文明不堪一擊,本地土著民族面對外來殖民勢力生存競爭人口銳減。從海上外來的文明聚集在東南部沿海適宜居住的地方形成自己的基督文化中心,然東南沿海區域有限且遠離奧洲大陸中心及戰略中心,同樣無法改變大陸深處惡劣生存環境-大規模農業作業土地有限的難題,制約著奧洲人口的承載能力。殖民者帶來的羊,兔子等外來物種大規模繁衍出口大發橫財成為坐在羊背上的國家,地下大規模採礦成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大發橫財的同時,奧洲大陸脆弱的生態系統進一步被破壞,進一步吞噬奧大利亞的人口承載潛力,科學的進步勉強對沖了這一環境劣勢-人口在低基數值上激增。在殖民時代,在英國主要殖民地中,奧洲大陸發現較晚,且無北美地理-資源-市場優勢,和非洲殖民地比資源-地理無優勢,和印度比地理區位-土地質量-市場劣勢明顯,還有奧大利亞自身地廣人稀礦產豐富優劣勢明顯的特點,使得奧大利亞相對省心,從最初的英國本土垃圾(罪犯)收集場變成後花園,前期人口吸引力有限,19世紀後期發現金礦(新金山-墨爾本)後鐵路港口修建,人口才開始激增。



文化外交劣勢

奧洲土著文明底蘊不足且隨殖民時代破壞勢微西化,殖民者帶來了西方文明,但澳大利亞地理位置是更靠近東方文明圈的西方國家,其在東方文明大國文化圈面前,自身略顯勢單力薄,需要藉助域外同盟國家力量來保持自身西方文化特徵及價值觀的不被異教徒所改變,這導致澳大利亞的對外交流戰略將是長期盟好英美加新等同宗同源國家,甚至充當英美利益的代理人或一致利共同體,國防外交缺乏獨立性,不獨則不立,不立則不教。這一利益共同性一致性讓澳大利亞對英美國防外交的的依賴性長期性必然性

2000年澳大利亞人口接近2000萬到2016年2500萬,奧大利亞作為高度發達的移民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後,冷戰結束後國際環境寬鬆,以中印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移民輸出大規模增加,及世界人口增加,地緣衝突導致難民增加,現在的奧大利亞人口增速在1.5%左右,年增長接近40萬左右。按現在速度2050年澳大利亞人口4000萬左右,仍然在人口大國5000萬線下,近年來澳大利亞移民快速增加導致消化不良,改變著澳大利亞絕對英-西方國家絕對多數人口結構,文化衝突,及社會治安問題日異嚴重,移民政策週期存在改變收緊的可能,全球性老齡化,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澳大利亞移民吸引力的變化都將影響奧大利亞人口數量,澳大利亞短期內難以成為世界強國所具備的人口基數-國家力量基本載體。儘管如此,澳大利亞仍將長期是最有吸引力移民國家之一。水資源直接決定澳大利亞環境對人口的承載力,大規模消耗水資源的農業決定著人口數量是多少主要因素之一,民以食為天,大國強國糧食的自給率最少也要7成以上。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周高中低,科技的進步,海水大規模淡化應用徹底解決水資源不足,改善澳大利亞整體環境,滿足上億民眾用水是澳大利亞作為世界強國的根本。


五指緣

如果要論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那第一名可能是美國,因為美國擁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道最強的天然防線,平原面積廣闊,耕地充足,又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不成大國簡直沒有天理。如果要論第二名,那毫無疑問就是澳大利亞了。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人們只要一提到大洋洲,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澳大利亞的版圖。澳大利亞面積多達769萬平方公里,雖然比美國小一些,但同樣資源豐富,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數量豐富資源優質的礦產資源,比如鐵礦,就讓世界各國都豔羨不已。
但是,就是這樣和美國很類似,地理條件優越的國家,卻始終無法成為大國,這是為什麼呢?要了解澳大利亞無法成為大國的原因,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澳大利亞殖民地以來的歷史吧。
1770 年,庫克詹姆斯船長登陸波坦尼灣,歐洲人正式宣稱對這塊南部大陸擁有主權。為了解決英國境內監獄過度擁擠的問題和美國革命對英國造成的破壞,探險家兼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建議將新南威爾士作為新的囚犯殖民地。也就是說,從誕生之初,澳大利亞就和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了,也是因為美國的獨立戰爭,才能讓大量的人口留向澳大利亞。
而這個囚犯政策一直到1868年才徹底結束,據統計,在這一段時期,共有16萬名囚犯到達澳大利亞。後來,到1901 年1月1日,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聯合起來,正式組成了聯邦國家。不過,到1942年,澳大利亞才正式成為自治領,英國自此開始,無法再幹涉澳大利亞的內部事務。
好了,瞭解完澳大利亞的歷史,那是什麼原因造成澳大利亞始終無法成為大國呢?
第一:缺少人口
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大約只有2000萬人口,而目前廣州的人口就已經有2000萬了,可見,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有多麼稀疏。而如此稀疏的人口密度也難以形成需要人口密集度高的工業,自身只能是一個農業大國。還是沒辦法在國際上有大的影響力。
第二:缺水。
雖然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但是澳大利亞適合人口居住和工農業發展的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水資源卻比較緊張的。澳大利亞人口這麼少,但其實他們的工農業用水已經很緊張,所以,澳大利亞想要大幅增加人口,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土質差,可用土地有限
18世紀末期,英國人來到澳大利亞時,澳大利亞的植被覆蓋率其實還挺高的。英國人就以為這裡和北美一樣土地肥沃,適合發展農牧業。於是大量開荒,破壞了當地的植被。但由於土質差,這些土地基本種過幾年就荒漠化,再也難以恢復植被覆蓋。直到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官方才出臺政策保護本土植被,但為時已晚。
也因此,澳大利亞國土雖大,但可用土地卻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