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空巢老人進養老院無人照看,你覺得老人可憐嗎?

ANIN不忘初心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個,而且都是差不多的。對於這樣的老人我覺得她很可憐,也許有人說了: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成空巢老人進了養老院,兒子很忙沒時間看望,孫子跟她有沒有感情,她不幫兒媳婦、兒子帶孩子,兒子兒媳婦也就沒有義務幫老人養老。在這裡我們看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孩子的問題。

孩子不來看她原因是她們家的風俗女兒是嫁出去的人不需要伺候老人,兒子在九幾年打工潮的時候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找老人看,結果張阿姨一個都不看,現在就變成除了兒子,其他人都沒感情,也不會專門回來看他,兒子忙起來也有自己的生活。母親十月懷胎把自己生下來,兒女卻這樣對待老人,可以說兒女的思想有問題,完全就是一種不孝。女兒不需要伺候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兒子不管老人,這些都是一種藉口,一種可以不管老人的藉口,她始終是自己的母親,不管她有什麼對錯,難道你能往而不顧。那麼你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孩子看在眼裡他也會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變,也不得附加任何條件進行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二條 贍養人對患病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和護理。第十三條 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該條是遺棄罪的具體規定。

國家是有相關規定的,不要為了不贍養老人兒找一些藉口。

其次,老人的問題。

老人不想帶孫子、孫女,因為帶孩子很累,就不想帶孫子,這樣的老人也很可恨,所以說: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己的孩子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照看孩子,讓她幫忙帶一下孩子。作為一個母親,這是應該的,孩子並不是要幹什麼非法的事,他只是想為了這個家生活的更好而努力工作。作為父母在自己還有能力時為孩子做一點事,有什麼可推脫的。而她兒子在九幾年打工潮的時候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找老人看,結果張阿姨一個都不看。人是有感情的,相處時間長了,感情也就出來了。現在現在老了想起親情了,但是孫子、孫女你都沒有帶過,他們和你有感情嗎?他也許都不會記得你了,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中要的關係,孩子對父母的一言一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再說張阿姨的兒子不可伶嗎?辛辛苦苦在外打拼,只希望生活好過,可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打拼的同時還要兼顧自己的孩子,累嗎?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在這裡我只想說:不管父母怎麼做的,但他們畢竟是自己的父母,生我養我的人,他們有錯沒錯我們都不應該揪著不放,對待外人都還會原諒,對待自己的父母就更應該大度一點。使父母能享受天倫之樂,也使自己能盡到自己的義務,心裡陽光一點,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生活是多少人的夢想。


hjzhaojian

在農村老人的子女多,的確有些老人嫌棄帶孫子麻煩,在他們年輕時以各種藉口不帶孫子。這樣的老人晚年堪憂啊。人都是相互的,老人沒有義務幫媳婦帶孩子(自己的孫子),媳婦也沒有義務幫公公婆婆養老。年輕時不幫自己的兒子兒媳帶小孩,那年老了也沒人照顧。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自作自受。


1.在農村確實有些老人,以各種理由不帶孫子

也許很多人會用道德譴責子女不贍養老人,這種情況在城市的獨生子女中很難能理解這種惟妙的關係。在農村,普遍都有兩三個小孩甚至更多,老人年輕時,以幫大兒子帶小孩,會造成小兒子的誤會認為對大兒子偏心,所以老人乾脆誰的孩子都不帶。其實就是老人懶,不願意帶小孩,帶小孩確實非常辛苦,不想操這個心。在農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老人幫兒子兒媳帶小孩,兒子兒媳給老人養老。在兒子兒媳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最需要父母(公公婆婆)幫忙帶小孩減輕些負擔的時候她們卻撒手不管。人都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給你養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到老。也許有些老人認為沒有義務帶孫子,自己撫養兒子成長兒子有義務養老。兒子是有義務養老但兒媳婦是沒有義務養老的,沒有法律規定的,自己年輕時不幫兒子兒媳帶小孩,那你老了也只能這樣了。

2.農村的女兒是沒有義務給老人養老的

雖然法律規定子女是有義務贍養老人,但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一般不會給老人養的,這是風俗習慣和道德準則。也許有人會拿出法律規定來譴責子女的不孝,但有些法律可能不太適用於農村的社會。在農村女兒的孩子都是給公公婆婆帶不會給孃家帶,女兒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不是孃家的人,這只是針對於農村子女多獨生子女除外。農村的女兒是沒有義務給老人養老的。


人都是相互的,年輕時你幫忙照顧小孩(自己的孫子),等你老了幫你養老。照顧孫子,就是幫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孩子都不顧,孩子會怎麼樣對你呢?對於那些年輕時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小孩,等自己老了進了養老院,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昕瑞生態

當個人太累了,年輕人啃錢就夠了,讓父母歇歇吧,年紀大了精力不夠,能不能清閒的過點自己的日子!父母自從生了孩子,就沒有自己的空間,帶孩子上班掙錢養家,好不容易孩子大了,還得帶孫子,是不是非要把爹媽啃得乾乾淨淨最後就伺候幾天完事!不要太沒良心!兒子兒媳婦們!今天你不帶孩子,明天你兒子也不養你,養他爺爺奶奶!爹媽的兒子自己帶的,還要帶孫子,父母養了兩撥孩子,你們呢?只養孫子,兒子都讓父母帶,你欠的一次帶孩子怎麼還?向誰還!父母忙碌半輩子,5、60歲了,能不能讓他們乾點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只到死一天福沒享,忙碌一輩子,死了兒女哭著說,爹媽你一輩子一天福都沒享。讓父母在該歇歇的年紀歇歇吧。父母累了需要好好歇歇!


光影人文

我給女兒帶了三年外孫,裡裡外外都包乾。現在的孩子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單位又沒有託兒所的福利,父母不幫襯著,真心熬不下去。在我們能幫不幫的前提下,他們有怨言很正常,因為本身他們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即使我帶了外孫,等我不能動了,還是會去養老機構,他們面臨的四個老人養老會力不從心……


瑪珊姑娘

我的孩子今年18歲,過幾天即將參加2018年高考,他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夫妻倆就沒有讓老人帶過孩子。我想從為人子女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1、父母撫養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經歷,他們老了就應該歇歇,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夫妻倆在我愛人修完產假後,就請了一個親戚來帶孩子,每個月給工資,直到孩子幼兒園畢業。我們每個週末會帶孩子給爺爺、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孫弄怡的快樂,又沒有陷入整天帶孩子的辛勞和疲憊中,這個結果今天看來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親,得到的關心和愛並不少。我們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投入的精力,也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參與他的成長,對他成長中的問題更有了解,可以給出適當的建議,幫助他一天天進步。

有時候,看見路上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輩騎著自行車、電動車送孫子輩上學,會新生同情,辛苦一輩子,居然沒有盡頭。帶孩子的辛苦,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不會有真正的體會;沒有獨立、認真帶大孩子的,不會有深刻體會。父母的責任是帶大子女,而孫子輩成長的任務,不是他們的義務。如果有條件,或者即使條件比較難也盡力去克服,讓辛勞一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度過一個較為輕鬆快樂的,而不是任務重重的晚年,這就是孝順。

2、父母不帶我們的孩子,絕不是我們不孝順、不盡法律義務的理由。

我看到這個問題下,有的回答有著很奇怪的邏輯:如果你不幫我帶孩子,將來你老了,別想我伺候你。

這是一個於良心,於道義,於人格,於法律都過不去的邏輯。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但絕無必須養育孫子輩的義務。把自己帶孩子的義務,交給老人,這本身是轉嫁義務,是逃避責任。用討價還價的方式去威脅父母,良心、人格、道義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將來不贍養、伺候年邁的老人,還會付出法律上的代價,最終親情盡失。

我們在社會中與人相處,有個很好的識人原則:孝順的人,好相處。因為孝順的人,能理解別人的付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這樣的人大多真誠可信。所以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如果你耳聞目睹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最好及早遠離。試想,一個人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還會對什麼人好呢?

3、如果一個大家庭比較大,老人帶孩子會引發諸多家庭矛盾。

關於帶孫子輩還是外孫輩,帶男孩還是帶女孩,帶哪個孩子的孩子,引發的家庭矛盾還少嗎?如果都帶,老人的體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帶其中一部分,又會導致子女間的互相比較,分出親疏,明著按著地較量。老人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嗎?一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氛圍嗎?

而如果一個大家庭形成共識,老人不必帶任何孩子,這種相互比較的矛盾就不會存在。從老人的角度來說,對外孫輩,孫子輩,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質上一視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選擇,也是最聰明的選擇,最和諧的選擇。可以這麼說,有些帶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導致的因素。

4、我們老的時候,不會要求孩子給我們養老、伺候,帶不帶孫子視體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諧的關係,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間,有一定距離的關係,所以有“一碗湯的距離”這種說法。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我們老了,無論從現實角度還是認識角度,獨生子女都無法去完成伺候幾位老人的任務,這些任務將來必定會交給專業的社會機構,養老將是未來一種理性的、龐大的產業。

對於孩子的孩子,我們會視自己當時的體力精力而決定是否參與孫子輩的撫養,但絕不會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我們的孩子也絕不能提出必須這樣要求,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共識會越來越多。

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給出空間、時間,才是維繫良好關係的原則,這個原則不僅僅適用於家庭,它對所有的社會關係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就是因為它有這個原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為它違反原則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看起來挺可悲的,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女拉扯大,明明兒孫滿堂,卻偏偏落了一個晚景淒涼。

當然了這個所謂淒涼的晚景只是在我們外人看來,也許老人並不這麼想,他的孩子們也並不是真的對老人不管不顧,按照題主的描述,老人的孩子還是每個月給養老中心打錢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人的子女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至於去看望老人這件事,其實不只是老人的兒孫,就連我一年去看望外公外婆的時間也不是很多,畢竟人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須工作!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

現在的老人們都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怎麼勸都不願意去,如果身邊有一個人照應還好一些,要是兩位中其中一位先去一步,身邊也沒人,老人又不願意離開,送去養老院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至少有人能幫忙照看,有什麼事也會通知家屬。

孝!應該有,而且必須銘記於心,還要傳承下去,尊重父母自己的選擇其實也是孝的一部分,以前因為是家族式的生活,孩子長大後大部分都會留在自己當地,因此人們把陪伴父母看成了一種孝的標準。

可如今的生活方式早已改變,而老人們又不願意去改變,“孝”的形式也會逐漸多種多樣起來,只是大家的意識還一下子沒有轉變過來而已。

可以這樣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老人更願意去養老院,人們也會越來越習以為常。

至於帶孫子的這個話題,我只想說,你自己的兒女關你爹媽什麼事?把你帶大了還不知足?


旺財的手遊世界

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隨著醫療條件變好,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老人的子女也到了養老的年齡了,比如我老奶奶(爺爺的媽媽)和老姥姥(奶奶的媽媽)在世時都是快百歲的老人了,他們的子女已經到了養老的年齡,說不定都自顧不暇了,這時候他們的養老就需要孫子輩接力(我家就是這樣做的)。另外作為兩邊年齡比較大的孫輩,我爸和我姑也是50多的人了,按照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他們過不了幾年也是要養老的人了。所以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年輕幫著生活艱難的子女帶孫輩,能幫還是幫吧,以後的事情誰說的準?對吧


kaixinxiaonvwa1

為什麼現在的年青把養老和帶孩子的問題總是聯在一起呢?老人把子女含辛如苦養大,成家的時候,又是車又是房,把老人弄的精疲力盡,然後還要幫著帶孫子,不帶就不養老,這都是什麼調啊?農村的老人給兒子結婚,首先得買樓,小兩口婚後去樓上,掙錢自己要,爹媽呢,不種地沒錢花,哪有時間去帶孫子,他們也得生活啊,更何況大多數家庭父母為兒子都是要揹債的。小夫妻走了,自為安逸,父母得還債的。勞其一生,最後落個你不帶孫子我就不養老,這種話怎麼能說得出口呢,我個人認為,老人帶孫子是出於愛心,不帶則是本份,因為他們沒有義務去非帶不可。而養老送終才是兒女的義務。


夕陽下的茶

LazyBears:帶不帶孫子與養老強行扯到一起有點不妥,若是孫子要照顧長輩(包括父母與爺爺奶奶)那壓力實在太大!


簡單來看,若一對夫妻要照顧父母,2人需要照顧4人,若再多一輩則需要照顧12人,還不能算上自己的孩子。


我們說養老,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的直系父母或者伴侶的父母,不僅僅是在婚姻當中他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更是對自己與伴侶有直接的養育、教育之恩。

但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輩分,我們更多的只是“看望”與“照顧”,並不會強制要求去贍養他們,因為負擔太重了!


對於孫子孫女而言,有條件的能夠給爺爺奶奶等長輩寄一些錢,或者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更好,已經做的很到位。再想著要他們常來看看?難道他們就不要工作了?就不要養活自己了?在我看來這樣的行為極其自私!


如果一週需要探望一位爺爺奶奶輩的親戚,那每週需要花費8個小時來陪伴,如果還需要陪父母,這個時間還得翻一倍。說實話我認為每週花費一天陪父母沒問題,如果還要花一天時間趕來趕去陪每位爺爺奶奶,那恕我真的無力,因為實在太辛苦!



對於爺爺奶奶,對於較為親近的長輩,通常情況下逢年過節一起吃飯、或者遇到長輩生日的時候可能才會去見一面,若是不夠親近,甚至一年到頭都難見一次,在如今這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


如果當初照顧孫子孫女付諸了心力,人都有感情會回饋!若是當初既無費心也無照顧,現在卻要求人家來陪伴,說實話這樣的老人我也看不起!


恕我不是聖人!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有限,不可能照顧得了每一位親戚朋友長輩。在我看來,能夠照顧好自己的父母與配偶的父母,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你覺得呢?


懶熊帶你看熱點,漲知識。保障自己的權益,看社會百態!


LazyBears聊熱點

清官難斷家務事,不在其內,不一定能瞭解內情,而家不是一個說理的地方,但是必須以情為上,只了有了情,家庭的所有事情將迎刃而解。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養兒防老,嫁出去的閨女不負責為父母養老送終,但父母的遺產也全部給兒子,沒有女兒的份,直到現在大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和中小城市,一直沿襲這種傳統。從未有什麼改變。

父母負責把兒女養大,給兒子娶妻生子,為兒子帶孩子,新的說法幫兒子帶孩子,老說法是爺奶的義務帶孫子,一直把孫子帶大為止。爺爺奶奶帶孫子好處多多,孫子即是老人的玩伴,又能減少兒子的負擔,還能聯絡婆媳的情感。等父母幹不動時,兒子媳婦也會盡心的孝敬老人。

以前的傳統只要閨女一出嫁,便是婆家的人了,她生的孩子也隨了男方的姓,等公婆老了她同候公婆,她一生付出都給了男方家,而孃家人又得不到她的東西,只是逢年過節回去看望一下父母而已,而閨女生的孩子外婆也不給帶,外婆外孫子由此而來,閨女只是一門親也是真話,更是實話。

作為父母,即然生了兒了,你就應該為他負責,為他成家立業,為他操持家務,更應該帶好孩子,只要你付出了,兒子,婦婦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你老了兒子婦婦及孫子們都會孝敬你,對你好的。

有些公公婆婆,不照看自己的孫子,只顧自己享受,兒子婦婦有困難也不幫,說什麼沒義務帶孫子,這種論調是不合乎情理的,你即然生了兒子,就應為兒子負責,有了孫子,就要盡心盡力的把孫子帶大帶好,因為孫子才是你的希望與動力,有種說法叫隔代親,這是真的,你不但帶好孫子,還要對兒婦婦好,因為婦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你們老了也需要婦婦照顧你,如果公婆能幹時不帶孫子,對兒婦不好,等你們老會遭到報應的,婦婦不理你們。孫子和你們沒有感情,兒子給你們錢,但都不陪伴你,那時候你的心不是冰涼冰涼的嗎。

一個家庭,不能照章辦事,更不能上綱上線,以禮服人,以情感人,用心對待家中的每一位成員,老人不要以老賣老,要把兒女當作你的朋友,多幹少說,不要擺老資格,不要一言堂,學會傾聽,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作為兒女,要知恩圖報,要多關心父母,要理解父母艱辛與不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子不知父母恩。作為兒女,都會成為人父,為人母的,要給你的孩子樹立榜樣,上行下效,不要把不良的東西傳給下一代,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要以小失大,學會忍讓,讓愛與孝代代相傳。

不管是兒子還是閨女,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轉轉,不要讓老人心寒,女兒是父母的小棉祆,要用行動溫暖父母的心。不要以忙為理由,也不要沒得到老人的遺產而怨恨父母,孝是一種愛心,心好了什麼都會好的。

願天下所有做兒女的,不管身在何方,記著家中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沒有父母,便沒有你的一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孝大於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