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带孙子,年老后变空巢老人进养老院无人照看,你觉得老人可怜吗?

ANIN不忘初心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个,而且都是差不多的。对于这样的老人我觉得她很可怜,也许有人说了:年轻的时候不带孙子,年老后变成空巢老人进了养老院,儿子很忙没时间看望,孙子跟她有没有感情,她不帮儿媳妇、儿子带孩子,儿子儿媳妇也就没有义务帮老人养老。在这里我们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孩子的问题。

孩子不来看她原因是她们家的风俗女儿是嫁出去的人不需要伺候老人,儿子在九几年打工潮的时候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找老人看,结果张阿姨一个都不看,现在就变成除了儿子,其他人都没感情,也不会专门回来看他,儿子忙起来也有自己的生活。母亲十月怀胎把自己生下来,儿女却这样对待老人,可以说儿女的思想有问题,完全就是一种不孝。女儿不需要伺候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儿子不管老人,这些都是一种借口,一种可以不管老人的借口,她始终是自己的母亲,不管她有什么对错,难道你能往而不顾。那么你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孩子看在眼里他也会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二条 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第十三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

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不要为了不赡养老人儿找一些借口。

其次,老人的问题。

老人不想带孙子、孙女,因为带孩子很累,就不想带孙子,这样的老人也很可恨,所以说: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的孩子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让她帮忙带一下孩子。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应该的,孩子并不是要干什么非法的事,他只是想为了这个家生活的更好而努力工作。作为父母在自己还有能力时为孩子做一点事,有什么可推脱的。而她儿子在九几年打工潮的时候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找老人看,结果张阿姨一个都不看。人是有感情的,相处时间长了,感情也就出来了。现在现在老了想起亲情了,但是孙子、孙女你都没有带过,他们和你有感情吗?他也许都不会记得你了,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中要的关系,孩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再说张阿姨的儿子不可伶吗?辛辛苦苦在外打拼,只希望生活好过,可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打拼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孩子,累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在这里我只想说:不管父母怎么做的,但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生我养我的人,他们有错没错我们都不应该揪着不放,对待外人都还会原谅,对待自己的父母就更应该大度一点。使父母能享受天伦之乐,也使自己能尽到自己的义务,心里阳光一点,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生活是多少人的梦想。


hjzhaojian

在农村老人的子女多,的确有些老人嫌弃带孙子麻烦,在他们年轻时以各种借口不带孙子。这样的老人晚年堪忧啊。人都是相互的,老人没有义务帮媳妇带孩子(自己的孙子),媳妇也没有义务帮公公婆婆养老。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儿子儿媳带小孩,那年老了也没人照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自作自受。


1.在农村确实有些老人,以各种理由不带孙子

也许很多人会用道德谴责子女不赡养老人,这种情况在城市的独生子女中很难能理解这种惟妙的关系。在农村,普遍都有两三个小孩甚至更多,老人年轻时,以帮大儿子带小孩,会造成小儿子的误会认为对大儿子偏心,所以老人干脆谁的孩子都不带。其实就是老人懒,不愿意带小孩,带小孩确实非常辛苦,不想操这个心。在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人帮儿子儿媳带小孩,儿子儿媳给老人养老。在儿子儿媳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最需要父母(公公婆婆)帮忙带小孩减轻些负担的时候她们却撒手不管。人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给你养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到老。也许有些老人认为没有义务带孙子,自己抚养儿子成长儿子有义务养老。儿子是有义务养老但儿媳妇是没有义务养老的,没有法律规定的,自己年轻时不帮儿子儿媳带小孩,那你老了也只能这样了。

2.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虽然法律规定子女是有义务赡养老人,但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一般不会给老人养的,这是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也许有人会拿出法律规定来谴责子女的不孝,但有些法律可能不太适用于农村的社会。在农村女儿的孩子都是给公公婆婆带不会给娘家带,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不是娘家的人,这只是针对于农村子女多独生子女除外。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人都是相互的,年轻时你帮忙照顾小孩(自己的孙子),等你老了帮你养老。照顾孙子,就是帮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孩子都不顾,孩子会怎么样对你呢?对于那些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子女带小孩,等自己老了进了养老院,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昕瑞生态

当个人太累了,年轻人啃钱就够了,让父母歇歇吧,年纪大了精力不够,能不能清闲的过点自己的日子!父母自从生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空间,带孩子上班挣钱养家,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还得带孙子,是不是非要把爹妈啃得干干净净最后就伺候几天完事!不要太没良心!儿子儿媳妇们!今天你不带孩子,明天你儿子也不养你,养他爷爷奶奶!爹妈的儿子自己带的,还要带孙子,父母养了两拨孩子,你们呢?只养孙子,儿子都让父母带,你欠的一次带孩子怎么还?向谁还!父母忙碌半辈子,5、60岁了,能不能让他们干点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只到死一天福没享,忙碌一辈子,死了儿女哭着说,爹妈你一辈子一天福都没享。让父母在该歇歇的年纪歇歇吧。父母累了需要好好歇歇!


光影人文

我给女儿带了三年外孙,里里外外都包干。现在的孩子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单位又没有托儿所的福利,父母不帮衬着,真心熬不下去。在我们能帮不帮的前提下,他们有怨言很正常,因为本身他们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即使我带了外孙,等我不能动了,还是会去养老机构,他们面临的四个老人养老会力不从心……


玛珊姑娘

我的孩子今年18岁,过几天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他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夫妻俩就没有让老人带过孩子。我想从为人子女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1、父母抚养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经历,他们老了就应该歇歇,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夫妻俩在我爱人修完产假后,就请了一个亲戚来带孩子,每个月给工资,直到孩子幼儿园毕业。我们每个周末会带孩子给爷爷、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孙弄怡的快乐,又没有陷入整天带孩子的辛劳和疲惫中,这个结果今天看来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亲,得到的关心和爱并不少。我们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投入的精力,也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参与他的成长,对他成长中的问题更有了解,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帮助他一天天进步。

有时候,看见路上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辈骑着自行车、电动车送孙子辈上学,会新生同情,辛苦一辈子,居然没有尽头。带孩子的辛苦,没有养育过孩子的,不会有真正的体会;没有独立、认真带大孩子的,不会有深刻体会。父母的责任是带大子女,而孙子辈成长的任务,不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有条件,或者即使条件比较难也尽力去克服,让辛劳一辈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让他们度过一个较为轻松快乐的,而不是任务重重的晚年,这就是孝顺。

2、父母不带我们的孩子,绝不是我们不孝顺、不尽法律义务的理由。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有的回答有着很奇怪的逻辑:如果你不帮我带孩子,将来你老了,别想我伺候你。

这是一个于良心,于道义,于人格,于法律都过不去的逻辑。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但绝无必须养育孙子辈的义务。把自己带孩子的义务,交给老人,这本身是转嫁义务,是逃避责任。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去威胁父母,良心、人格、道义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将来不赡养、伺候年迈的老人,还会付出法律上的代价,最终亲情尽失。

我们在社会中与人相处,有个很好的识人原则:孝顺的人,好相处。因为孝顺的人,能理解别人的付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这样的人大多真诚可信。所以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耳闻目睹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最好及早远离。试想,一个人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还会对什么人好呢?

3、如果一个大家庭比较大,老人带孩子会引发诸多家庭矛盾。

关于带孙子辈还是外孙辈,带男孩还是带女孩,带哪个孩子的孩子,引发的家庭矛盾还少吗?如果都带,老人的体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带其中一部分,又会导致子女间的互相比较,分出亲疏,明着按着地较量。老人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吗?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吗?

而如果一个大家庭形成共识,老人不必带任何孩子,这种相互比较的矛盾就不会存在。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对外孙辈,孙子辈,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质上一视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选择,也是最聪明的选择,最和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有些带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导致的因素。

4、我们老的时候,不会要求孩子给我们养老、伺候,带不带孙子视体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谐的关系,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间,有一定距离的关系,所以有“一碗汤的距离”这种说法。我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我们老了,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认识角度,独生子女都无法去完成伺候几位老人的任务,这些任务将来必定会交给专业的社会机构,养老将是未来一种理性的、庞大的产业。

对于孩子的孩子,我们会视自己当时的体力精力而决定是否参与孙子辈的抚养,但绝不会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的孩子也绝不能提出必须这样要求,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共识会越来越多。

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给出空间、时间,才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家庭,它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就是因为它有这个原则;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为它违反原则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看起来挺可悲的,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女拉扯大,明明儿孙满堂,却偏偏落了一个晚景凄凉。

当然了这个所谓凄凉的晚景只是在我们外人看来,也许老人并不这么想,他的孩子们也并不是真的对老人不管不顾,按照题主的描述,老人的孩子还是每个月给养老中心打钱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人的子女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至于去看望老人这件事,其实不只是老人的儿孙,就连我一年去看望外公外婆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毕竟人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工作!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

现在的老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怎么劝都不愿意去,如果身边有一个人照应还好一些,要是两位中其中一位先去一步,身边也没人,老人又不愿意离开,送去养老院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有人能帮忙照看,有什么事也会通知家属。

孝!应该有,而且必须铭记于心,还要传承下去,尊重父母自己的选择其实也是孝的一部分,以前因为是家族式的生活,孩子长大后大部分都会留在自己当地,因此人们把陪伴父母看成了一种孝的标准。

可如今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而老人们又不愿意去改变,“孝”的形式也会逐渐多种多样起来,只是大家的意识还一下子没有转变过来而已。

可以这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人更愿意去养老院,人们也会越来越习以为常。

至于带孙子的这个话题,我只想说,你自己的儿女关你爹妈什么事?把你带大了还不知足?


旺财的手游世界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随着医疗条件变好,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人的子女也到了养老的年龄了,比如我老奶奶(爷爷的妈妈)和老姥姥(奶奶的妈妈)在世时都是快百岁的老人了,他们的子女已经到了养老的年龄,说不定都自顾不暇了,这时候他们的养老就需要孙子辈接力(我家就是这样做的)。另外作为两边年龄比较大的孙辈,我爸和我姑也是50多的人了,按照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他们过不了几年也是要养老的人了。所以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年轻帮着生活艰难的子女带孙辈,能帮还是帮吧,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对吧


kaixinxiaonvwa1

为什么现在的年青把养老和带孩子的问题总是联在一起呢?老人把子女含辛如苦养大,成家的时候,又是车又是房,把老人弄的精疲力尽,然后还要帮着带孙子,不带就不养老,这都是什么调啊?农村的老人给儿子结婚,首先得买楼,小两口婚后去楼上,挣钱自己要,爹妈呢,不种地没钱花,哪有时间去带孙子,他们也得生活啊,更何况大多数家庭父母为儿子都是要背债的。小夫妻走了,自为安逸,父母得还债的。劳其一生,最后落个你不带孙子我就不养老,这种话怎么能说得出口呢,我个人认为,老人带孙子是出于爱心,不带则是本份,因为他们没有义务去非带不可。而养老送终才是儿女的义务。


夕阳下的茶

LazyBears:带不带孙子与养老强行扯到一起有点不妥,若是孙子要照顾长辈(包括父母与爷爷奶奶)那压力实在太大!


简单来看,若一对夫妻要照顾父母,2人需要照顾4人,若再多一辈则需要照顾12人,还不能算上自己的孩子。


我们说养老,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的直系父母或者伴侣的父母,不仅仅是在婚姻当中他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更是对自己与伴侣有直接的养育、教育之恩。

但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辈分,我们更多的只是“看望”与“照顾”,并不会强制要求去赡养他们,因为负担太重了!


对于孙子孙女而言,有条件的能够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寄一些钱,或者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好,已经做的很到位。再想着要他们常来看看?难道他们就不要工作了?就不要养活自己了?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极其自私!


如果一周需要探望一位爷爷奶奶辈的亲戚,那每周需要花费8个小时来陪伴,如果还需要陪父母,这个时间还得翻一倍。说实话我认为每周花费一天陪父母没问题,如果还要花一天时间赶来赶去陪每位爷爷奶奶,那恕我真的无力,因为实在太辛苦!



对于爷爷奶奶,对于较为亲近的长辈,通常情况下逢年过节一起吃饭、或者遇到长辈生日的时候可能才会去见一面,若是不够亲近,甚至一年到头都难见一次,在如今这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如果当初照顾孙子孙女付诸了心力,人都有感情会回馈!若是当初既无费心也无照顾,现在却要求人家来陪伴,说实话这样的老人我也看不起!


恕我不是圣人!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不可能照顾得了每一位亲戚朋友长辈。在我看来,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与配偶的父母,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你觉得呢?


懒熊带你看热点,涨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看社会百态!


LazyBears聊热点

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在其内,不一定能了解内情,而家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但是必须以情为上,只了有了情,家庭的所有事情将迎刃而解。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嫁出去的闺女不负责为父母养老送终,但父母的遗产也全部给儿子,没有女儿的份,直到现在大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和中小城市,一直沿袭这种传统。从未有什么改变。

父母负责把儿女养大,给儿子娶妻生子,为儿子带孩子,新的说法帮儿子带孩子,老说法是爷奶的义务带孙子,一直把孙子带大为止。爷爷奶奶带孙子好处多多,孙子即是老人的玩伴,又能减少儿子的负担,还能联络婆媳的情感。等父母干不动时,儿子媳妇也会尽心的孝敬老人。

以前的传统只要闺女一出嫁,便是婆家的人了,她生的孩子也随了男方的姓,等公婆老了她同候公婆,她一生付出都给了男方家,而娘家人又得不到她的东西,只是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一下父母而已,而闺女生的孩子外婆也不给带,外婆外孙子由此而来,闺女只是一门亲也是真话,更是实话。

作为父母,即然生了儿了,你就应该为他负责,为他成家立业,为他操持家务,更应该带好孩子,只要你付出了,儿子,婦妇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你老了儿子婦妇及孙子们都会孝敬你,对你好的。

有些公公婆婆,不照看自己的孙子,只顾自己享受,儿子婦妇有困难也不帮,说什么没义务带孙子,这种论调是不合乎情理的,你即然生了儿子,就应为儿子负责,有了孙子,就要尽心尽力的把孙子带大带好,因为孙子才是你的希望与动力,有种说法叫隔代亲,这是真的,你不但带好孙子,还要对儿婦妇好,因为婦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们老了也需要婦妇照顾你,如果公婆能干时不带孙子,对儿婦不好,等你们老会遭到报应的,婦妇不理你们。孙子和你们没有感情,儿子给你们钱,但都不陪伴你,那时候你的心不是冰凉冰凉的吗。

一个家庭,不能照章办事,更不能上纲上线,以礼服人,以情感人,用心对待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老人不要以老卖老,要把儿女当作你的朋友,多干少说,不要摆老资格,不要一言堂,学会倾听,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作为儿女,要知恩图报,要多关心父母,要理解父母艰辛与不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作为儿女,都会成为人父,为人母的,要给你的孩子树立榜样,上行下效,不要把不良的东西传给下一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要以小失大,学会忍让,让爱与孝代代相传。

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转转,不要让老人心寒,女儿是父母的小棉祆,要用行动温暖父母的心。不要以忙为理由,也不要没得到老人的遗产而怨恨父母,孝是一种爱心,心好了什么都会好的。

愿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不管身在何方,记着家中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没有父母,便没有你的一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大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