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在哪裡?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紙學歷能表明你曾經的成績...

但,除此之外呢?

命運是沒有邏輯的...

人生是長長的蕪雜的曲折紋路...

每寸骨頭裡都藏著江河

每個生命體都流淌著一切可能...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在哪裡?聽聽他們怎麼說!

近日聽到這樣一件事情,某985高校舉行校招時,很多家用人單位明文規定:不只最高學歷為985的研究生,本科學歷也至少是一本學歷,更有甚不僅要求碩士、博士985、211,本科學歷也必須是211以上!俗稱“查三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關於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一家之言可能不足以信服,π叔蒐集了名校畢業的相關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看完後相信你一定有所收穫~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在哪裡?聽聽他們怎麼說!

01

作者 | 劉虓震

我小學讀實驗班,初高中讀少年班,大學讀了個校友喜歡自稱全國第三的學校,碩士待過新加坡名校,美國名校,博士讀了個工科還行的美國公立學校(算普通學校?)。結識過牛津的博士姐姐,麻省理工的牛學弟⋯⋯我感覺,就人的能力而言,優秀人才的區別都不是太大(純天才除外,我還沒機會遇上)。但是遇到問題的處理態度,把不同人的差距拉開了。

在頂級名校,impossible is nothing. 只要一件事情有價值有意義,大家都會鼓勵你去做,你自己也會想要stand out. 對於困難,名校學生考慮的是如何全方位地利用資源去完成這件事。

在其他學校,只有自認為自己很牛的人才會這樣。大部分人覺得“反正我不是牛人,當初清華都沒考上”,自願放棄了創造新事物的機會,在困難面前繞道而行。這一點主要是在中國學生身上體現得相當明顯。

美國人相對來說,更不在意學校排名。而在網上,我看到的是,哪怕是三流學校的學生,如果有這種“捨我其誰”的氣度,最後還真的就往一流人才的道路上走下去了。其實很簡單,追求卓越,創造出色的事物,為他人提供價值,爭取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的機會;人脈、導師、資源,都會接踵而來。

更進一步說,做的事情是否了不起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挑戰的勇氣,承擔更大責任的意識。當然,沒有這種思想的人也可以很認真的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成為務實可靠的社會中堅。但是名校學生,更大比例地成為社會領袖和行業領袖,和這種氣度是分不開的。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在哪裡?聽聽他們怎麼說!

02

作者 | 鍾一勺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國讀的,本科去了一所普通大學,研究生則是所謂的名校。客觀地講,我認為名校和普通大學最大的區別在於平臺,同窗,師資。

平臺

不可否認名校相較普通大學平臺更廣,影響力更大,更容易吸引世界頂級的研究者,經濟政治領袖,藝術家們上門來講座上課演出。和這些人的交流所獲得的啟發,不僅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時甚至可以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名校的課程研究項目多能招攬到業界的參與合作,這能使研究結合實際,獲得用戶反饋,不斷提高。

同窗

高質量的生源帶來了各種出色的同窗,我從這些人身上學到的可能比從教授那裡得到的還多。和聰明人合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討論中各種奇思妙想,是很享受的過程。與強人共處對自己也是激勵和鞭策,抽著自己往前走才不至於丟人。另外,名校的凝聚力似乎要比普通大學強,畢業後,校友會能提供很好的關係網。

師資

名校的教授不一定都是很好的老師,我見過很多不會教書的牛人,但是他們絕對是很好的敲門磚,藉助他們的知名度發表文章申請學校工作和經費都要簡單很多。不公平但是很現實。運氣好的話,遇到幾個良師益友,那就受益匪淺了。據說,斯坦福的David Cheriton還給美國自己Phd500萬創業呢,這種事情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說了這麼多名校的好,回過頭說說普通大學的妙。

我絕對同意學生自身比什麼都重要,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名校雖然資源多機會好,但是競爭也相當激烈。每個學生都自我感覺不錯且很在意進一步自我完善,好的機會大多都是一群人打破頭。普通學校則可以給你一個寬鬆的環境可勁折騰。我在大學裡所爭取到的全獎,各種工作和社團領導機會,在名校中都很罕見。不管是學校還是公司都喜歡綜合人才,這些多元的經歷在日後都幫了我很大的忙,還真是要謝謝普通大學。外界條件再好也需要有心人發現和利用。名校和普通大學的差別還要靠你的有心和努力去克服。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在哪裡?聽聽他們怎麼說!

03

作者 | pansz

最大的差別就是你的校友不同。

名校的學生99%都在準備出國,普通學校的學生也許只有1%正在準備出國。名校的學生就算你平時看見他們玩,但私下裡他們也不會將學習拉下,普通學校的學生就真的是隻顧玩不顧學習了。

自制力這個事,影響了一個人的最終成就。

要想克服,就是你努力不受你周邊同學的影響,自制力自律性要強些。然後努力申請與名校學生一樣的美國名校,然後你跟他們就是同學了,這個差別就被克服了。

04

其實,我們很難明確而苛刻地講,名校和非名校帶來的差距到底是什麼,是畢業後收入水平還是生活水平的不同。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思維方式和做事態度上來看,名校所帶給人的自律、進取、積極、勇敢,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金錢很難傳承很多代,但精神卻可以永遠流傳。

即便是那些非名校但依然在社會上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們也擁有同樣的精神與氣質,這些通過自我變革和付出巨大努力之後重塑起來的優秀者,他們和那些名校出身的優秀人才一起,活躍在人生的舞臺上,創造自己的榮光。

要相信:一個二三流大學的學生,能夠勇敢以名校學生中檔乃至高檔水準來要求自己,才是恰當的做法,他也一定會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