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來事兒”嗎?

有人問我,在人際交往中什麼叫做“會來事兒”?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在工作中經常聽人提到“會來事兒”這個詞,它或被羨慕地用在對某個“別人家孩子”的描述上,或被自怨自艾地用在對自己的不滿和希冀上。

很多受到人際交往問題困擾的朋友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會來事兒”。但是,什麼叫會來事兒呢?

你“會來事兒”嗎?

在我看來,“會來事兒”這個詞和“愛”這個詞一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標準,它不是一個被精確定義了的詞。因此,我們只能籠統地下一個定義:會來事兒,一般指的是很懂得把握他人的情緒與需要,從而建構起良好人際關係的行為表現。

比如說,一個人在親戚聚會的場合裡很懂得與各路叔伯嬸姨打招呼聊天,能記得各家各人的軼事喜好,並靈活運用在聊天與交際中。只見他前一分鐘還在和叔叔聊他養的那隻貓,下一分鐘就已經和嬸嬸在談她新買的大衣的款式,遇到小侄子,兩人聊王者榮耀能兩眼放光,對上外甥女,也能幫助參謀一下男朋友靠不靠譜。

你“會來事兒”嗎?

比如說,一個人在工作中很懂得處理上下級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面對領導,他不卑不亢,在關心領導及其家人時表現出真誠的熱情,而非虛假的殷勤;面對同事,他處理好親疏遠近,遠者敬,近者親;面對下級,他合理把握好界限,激發下屬的工作積極性。

比如說,一個人在家庭中很懂得經營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對於伴侶,他既有細心呵護,又能促其成長;對於父母,他既能小孝以物養親,又知大孝以德事親。對於子女,他既能傾情陪伴,又能理性教導。

你“會來事兒”嗎?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會來事兒”一詞說起來簡單,其實需要一個人內心非常強大,他既要很瞭解他人,又得懂得如何平衡各方需要。這是件很難的事,甚至有的時候,很會來事兒也不代表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與欣賞。所以,它可以是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但不要成為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