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人越成熟發朋友圈越少,是這樣嗎?

小明愛燕敏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不一定會這樣,不過隨著我越來越忙,我的年齡越來越大,發朋友圈的頻率確實在降低。

小程序未來的潛力也很強,當然今天的主角是朋友圈。

我們發朋友圈是希望能夠與好友分享我們生活的點滴。這樣滿足了我們的什麼?滿足了我們展示的心理,希望別人關注我們,自己能夠成為社交的一個話題或者是中心。這是我們的社交需求之一。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了解到別人的生活,通俗點說我們有一點八卦吧。

為什麼我們年紀大了就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第一個就是又窮又忙唄。大家都顧著賺錢,經歷的事情沒有以前豐富,生活相對單調一點。那麼生活這麼單調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對吧!

同時,你的工作這麼忙,刷朋友圈都少了,沒什麼經歷發朋友圈了。對不對,每天都這麼累了,發朋友圈的力氣都沒有了。

第三個,你越來越注重隱私了。因為發朋友圈吧免不了涉及到一些隱私。因為工作等原因,加的人很多,有時候這些人都有太熟。所以自己的隱私的事情還是少發比較好,這樣比較保護自己的家人朋友。

第四個,發朋友圈多了,不怕被領導看到不應該看得嗎?

第五個,年紀大了,見識多了,覺得很多事情不新鮮了,所以就不發朋友圈了。以前年輕的時候見識不多,新鮮一點的當然發朋友圈。但是年紀大了就不覺得新鮮了,當然不發朋友圈了。

或許這叫成熟吧。


太平洋電腦網

可是慢慢的發朋友圈變成了一種負擔,因為朋友圈有朋友,同事,領導,合作伙伴,親人,陌生人等,無論你想發什麼好像都不合適給所有人看,所以慢慢地為了尊重大家,那麼就不發朋友圈或很少發了。



如果朋友圈可以永久關閉,我是會關的,但現在這個功能沒有。那就只有少發朋友圈了。

所以只有明智的少發了。

我想很多人都會遇見發了圖片視頻或其它價值觀類被攻擊的窘境,會遇見被截圖用以品頭論足的尷尬。



那些老是發自拍,真討厭,好像誰不知道她長什麼醜樣兒一樣;老是說自己慘,真討厭,負能量爆棚,說她怨婦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老是炫加班,真討厭,好像大家都不勤奮一樣;老是曬自己的成績,真討厭,那股子得意洋洋的勁兒,讓人看了就想吐。

只在身處這個輿論場,免不了就會被成為話題。



你不會和他們談心,不會和他們見面,甚至一連幾年,都不會對他們說一句話。

你們沒有真正的聯結,只是互為觀眾,互為演員,在手機的某個APP中,一天天地繼續。

沒有真正的聯結,也就缺乏真正的接納。

缺乏真正的接納,就會產生“戲精,你繼續演,我看你能狂到幾時”式的看戲,“且看你起高樓,且看你宴賓客,且看你樓塌了”的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你有時候也會覺得莫名其妙:我根本不認識這幾百號人,為什麼我要加他們?

人類都是逐利的。

交友的門檻低,必導致“好友”的關係淺;斷交的代價低,必導致雙方投入的情感少而廉價。

因此,其中的大多數人,都只能說,是一種合作關係,或準合作關係,而非親友關係。

我們在其中,更大的意圖,是尋找可能的利,而非可能的情。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以權相交,權失則棄;

以平臺相交,平臺冷落則疏離;

唯有以真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方可配得上朋友二字。

而真正融入生命的朋友,從不以朋友圈作為了解對方的途徑。所以,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擋的不過是煩惱,不過是過度解讀,不過是一路留痕的後遺症。但該留下的人,從來都不會離開。

所以生活中看到確實越成熟的人朋友圈發得越少,而內容都是有價值引入思考的文章和內容。


金金9198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我覺得人成熟與否跟發朋友圈多少沒有必然的關係,倒是跟發什麼內容也許有關係。

朋友圈是個展示自己生活、與朋友發生關聯、分享自己想分享的東西的地方,當然也是個求關注的地方。如果沒有人關注、看到,誰也不會發朋友圈,既然發了,就想讓別人看到。

如果能從朋友圈裡看到一個人是否成熟,那也只能從他發的朋友圈的“情緒”當中看出來了。 成熟與否,首先表現在一個人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成熟的人一般不會過於情緒化,也能夠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一般不依靠別人的勸解,如果他需要,他也會私下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會把自己展示在朋友圈裡,讓每一位“朋友”都能看到。

因為我們都知道,“朋友圈”裡的“朋友”未必是真朋友,說不定,你都沒見過面,你都不知道TA是男是女、來自何方。

而不那麼成熟的人則比較情緒化,而且較少考慮後果,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受委屈了,發個朋友圈求抱抱;跟男朋友生氣了,發個朋友圈求同情;受領導和同事的氣了,發個朋友圈求安慰……

這種行為有沒有象一個小孩?隨時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如果得不到,委屈萬分,四處尋找“媽媽”溫曖的懷抱?

而長大的人知道什麼是自己要負責的,什麼是他人要負責的,不會毫無邊界地把私人化的東西氾濫到公共的地盤。

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而朋友圈則是一個公共的場所。 重要的不是發不發朋友圈,而是你是否長大,分得清社會交往的邊界在哪裡。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生活中也許有這麼一群人,這些人是自己朋友圈中最活躍的人,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可能在比較浮躁,不穩定。而且現在的朋友圈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複雜的人際關係圈,甚至變成了商圈廣告圈,所以很多心智成熟的人,可能會很少去發朋友圈,不是因為他不發,而是因為他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朋友圈,如何發佈朋友圈。

那些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時間比較充足,生活比較優裕,可以說是天天無所事事,而且自己對現實生活又比較感性,在情感方面又比較敏感,自己的內心可能有點孤獨,所以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那麼朋友圈就是一個很好的利用手段。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個人經濟獨立,自己可能是老闆,對別人的看法不太在意,所以也可以無所顧忌的發朋友圈。

對於那些心智成熟的人,他們往往都是內心比較豐富,內心可以平靜淡然,當自己獨處時候也不會不覺得自己一個人孤獨寂寞。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朋友圈刷存在感,還不如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享受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和意義。當然也有部分人他們是學會利用朋友圈,可以利用朋友圈選擇合適的時機發布自己想發佈的內容,從而塑造個人形象與品牌,可以在別人面前或者別人的心裡留下一個自己期望達到的形象或印象。

朋友圈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朋友圈不能夠完全準確的瞭解到一個人,一個人發朋友圈多寡,並不能決定這個人是否成熟,成熟表現在多方面,比如學識修養,實際交往能力、面對困境的態度等等。


鵜鶘心理

1、從不想表現自己的角度,是這樣的。

一個人如果對自我越來越確定,就不需要很多外在的認可,他人的看見對成熟的人來說,已經不是很重要,一個本來很喜歡發朋友圈的人,發朋友圈越來越少,有可能是在漸漸成熟,但絕不是一定如此。

2、工作不再需要

有的人發朋友圈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展現自己,而是為了推動工作,這樣的人朋友圈發的越來越少,反而是一種工作沒有以前負責的表現。

3、沒有時間發

有的人突然生活狀態有了改變,本來很閒的人突然很忙了,這時,就沒有時間發朋友圈了。

4、換平臺

現在時時有新的媒體平臺出現,有的人不在朋友圈發,可能去今日頭條了。因為朋友圈人數畢竟很少,今日頭條陌生人居多,如果想吸引更多的粉絲,就要走進陌生人群。

5、心境低落

還有的人,自己的情感遇到了一些問題,心境比較低落,感覺到很無力,就沒有熱情在朋友圈發信息。

6、為了體驗

7、逼迫自己

有的人不發朋友圈,不是自然而然,而就是想逼著自己不發,就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這樣的人通常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成長自己,但逼迫的這種方式,有失自然,反而多了糾結,應該不是成長的好方法。

朋友圈發的越少,並不能說明一定是越成熟,所以,我們順其自然就好,不從發多發少來看自己看他人,因為本來這就是一件小事情,用不著這麼用力。當我們把一切事情都當做小事時,我們可能正慢慢走向成熟。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根據題主所提出的問題內容中的“聽說”這個字眼兒,可以說明當今我們周圍社會充斥著太多這樣那樣的聽說,這也導致我們缺乏對事物真相和本質應有的探究和思考,最終演變出越來越多荒謬之談,也因此可以看出題主對追求事物本真的並有意識學習改變的積極心態。而從題主的題幹中可以提取到兩個關鍵詞,即“成熟”、“朋友圈”。接下來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個兩個關鍵詞結合題主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成熟——心理學上意義的成熟不僅僅是生理發育完全,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也會包含很多外延,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有著正常的智商和情商,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健全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對個體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識可以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有效地激發個體潛在的能力和強烈的行為動機,為實現目標不斷努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個體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最終實現自我價值,有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與成熟。

總而言之,一個的人成熟並不能完全依據發朋友圈的數量來決定,成熟更多的是一種人格特質,而朋友圈只是一種態度或價值觀,兩者之間本來沒有必然的聯繫。


鵜鶘心理夯小七



有的變忙了變充實了,沒時間經常髮圈了;有的確實變成熟了,感覺以前發的很幼稚,不再喜歡經常髮圈了;有的生活過得比以前糟糕,沒什麼曬得了;最重要的是,髮圈也是一種時尚,好像有點過時了。


裡裡8825




有理想的小學雞

總體認同。

畢竟朋友圈不是一個很多性價比的 經濟的事情,無非是感情的分享或者宣洩

客觀原因 朋友圈的非熟人圈,曾幾何時,1000多個朋友好友聊天的不過幾個,很多盆友圈發佈還要屏蔽親人 領導或者朋友 很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不發了。此外,現在火山 抖音的橫空出世,大家有更好的娛樂自己的平臺,也分流很大部分。


那家旅舍

絕對不是這樣的,這個要看個人性格,有人中意分享自己的事,難道喜歡分享就不成熟嗎?成熟這個詞,有時候都無法定義的,某程度上,在一些情況下人會變得很成熟,但有時卻很幼稚,誰能判定這個成熟呢?不發朋友圈的也有內向的人啊,或者不善交際,又或者是個經常玩遊戲的宅男宅女,因為它們沒時間發啊!還有些不發朋友圈的或許生活中根本沒啥激情,沒有發現生活的美,根本不知道有啥好發,難道這也是成熟嗎?所以,我覺得這個發朋友圈的不能定義別人成熟不成熟!要相處才能真正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