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女孩一天被安排與20個小夥見面,對此你怎麼看?

書生侃史

一個女孩一天被安排與20多個小夥見面,二哥想說,現在的女孩子真的是搶手貨呀,小夥子相親等了一天見不到姑娘,其中也有原因在於現在男女比例差距越來越大,在同齡人之中男女比例差距就在拉大,再加之有很多小姑娘喜歡找比自己大的對象,這就更加加劇了適婚的男青年不好找對象和情況。

在當前農村很多小夥子會遇到娶媳婦難的情況,農村的姑娘們也都向往嫁到城市裡,這樣也加劇了農村男青年不好找對象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農村男性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能力提高工作水平生活水平,這樣的話可能能更容易些找對象。當然其實二哥認為只要人踏實善良有上進心又對媳婦好的男青年,就可以選擇的,條件是一方面,人品也是很重要的。二哥也希望廣發女青年擦亮眼睛,選擇對的人。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濰坊二哥

這件事也沒有什麼必要再進行復述的,我們只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




首先,肯定是男女比例的問題

這也是問題的根本,上世紀末的計劃生育然後控制了人口,但是也留下了後遺症,例如人口老化和男女比例失調,但是一天安排二十多個相親也是駭人聽聞的。



其次,觀念問題

很多年輕人都不想那麼早結婚,導致錯過了合適的結婚年齡,而事業上也沒有很大的起色,導致自己的年齡大了,但是物質水平沒有提高,適齡人群單身的少,所以落單了。



之後,那就是教育的問題

因為大學生必然要找大學生,這就導致了部分農村初中生甚至高中生接觸不了這部分女生,而相親的也基本上都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所以那也只是一部分。



還有,價值觀的差異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初中畢業的人有著價值觀的差異,導致媒婆不敢進行說媒,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兩個大齡單身。



最後,城鄉的差異

很多農村的人一旦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而農村女孩因為吃苦耐勞,脾氣好等優勢多被城裡人喜歡,加上自己也願意留在城裡,所以農村的女孩子就更好了,但是城裡的女孩子有看不起鄉下人,鄉下人又感覺部分城裡的女孩子像個少奶奶,也不想娶城裡的女孩子,導致的結果就是單身。



而這些事情有沒有太好的解決方式,而解決個人方式的最好方法不是依靠國家,而是自身能力的提高。


慎言觀點

西門觀點:並非農村女孩太少男孩太多,而是農村女孩大多找了城裡男孩,因此,農村男孩不是急著找對象,而是儘快在各方面提升自己!

事件大略:大年初二,山東某農村的22歲小夥于帥一大早就開始為相親忙了起來,上午家裡託媒人給他安排了兩個相親對象,可眼看到了晚上都沒能見到人,最終被告知兩個女孩相親對象太多,安排不過來,甚至出現了一個女孩一天被安排近20個相親對象的情況。

有人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提升自己?有那麼容易嗎?你說得對,的確沒那麼容易,但不容易你也得這樣做,否則上帝也沒辦法贈給你一個老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不服不行!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你經過拼搏,文化知識、社會地位、經濟地位都提升了,不是你去排隊等待相親,而是姑娘會找上們來等你相親。

不要埋怨農村女孩嫌貧愛富,戀愛結婚最終要過日子,說自己就喜歡貧窮男孩,不是瘋子就是傻子。說一句俗不可耐的話,如果你腰纏萬貫,還會和十幾個男孩排隊去等待和一個女孩相親嗎?

說到底,婚姻不能搞“精準扶貧”,不可能你找不到對象,國家出錢給你配一個對象。找不到對象的農村男孩的確很多,但原因不是農村女孩少了,而是農村女孩大多都找了城裡女孩或各方面都好的農村男孩。

因此,農村男孩只有通過努力拼搏,在知識、社會地位、經濟各個方面提升自己,才能在“愛情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一切牢騷和怨天尤人都無濟於事!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男多女少在很多地區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適婚女青年比例減少,娶媳婦難,難於上青天。

大年初二,山東某農村。

于帥(化名)是縣汽修廠的一名職工,22歲,但在家人看來他早超過了適婚年齡,為此家人沒少操心,每逢佳節總要給他安排數場相親,對此于帥早已經習慣。

父母急著抱孫子可以理解,趕早不趕晚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每逢佳節倍相親有點強人所難



于帥的媒人叫張桂香(化名),在她看來春節期間是相親的好時節,才剛入臘月她就開始打聽附近村莊誰家的閨女要回家過年,並將回家和離家時間做好記錄,到儘管如此,很多相親的小夥還要預約排隊,甚至出現了一個女孩被安排將近20個相親對象的情況。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女性不再因為穿衣吃飯而嫁人,很多女孩外出打工或者上學,這也導致了很多女孩不願再回鄉下,一個女孩一天被安排近20個相親對象不難想象

縣城有房有車從原來的加分項成為最低條件,因此在張桂香這裡,她會首先把男方的條件進行篩選,房、車、工作、長相、身高都要考慮在內。



她說:條件不好的,花再多心思也很難撮合得上。

對此于帥深有體會,因為沒有在城裡買房,在村裡的相親市場就不具備競爭力。

有媒人勸我在城裡買套房,這樣說起來好聽點”

好的物質條件是相親的先決條件,似乎家境不好的男青年沒了相親機會。。。』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男性人數比女性多了3266萬,男多女少使得說媒的難度增大,說媒費也是水漲船高,少則七八千,多則上萬元。


書生侃史

先來道小學數學題

100個家庭,都生了小孩,男孩女孩算各一半,這樣就是50個男孩和50個女孩,50個男孩的家庭選擇不生了,50個女孩的家庭選擇要二胎,理論上應該是25個男孩和25個女孩,但是呢25個女孩中有一部分進行了人為干預,就變成了是13個男孩12個女孩。我們現在全部加起來 是150個孩子,其中男孩是88個,女孩是62個,如果他們談戀愛的話,將有26個男孩,沒有戀愛對象。

我這個算式肯定不科學,生活中的情況遠比這複雜,那麼看兩個舊聞



怎麼樣,5個男孩對應4個女孩,這是官方消息,肯定假不了。



這個是濰坊15年的新聞,男女比109比100,還在暗自慶幸。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不用說大家都會知道原因,那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中國人的觀念裡生個兒子才能延續香火,家族才有繼承人,生了兒子才是揚眉吐氣,才會趾高氣昂,因此千方百計的生兒子,要兒子,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中國的適齡的婚戀男女比例是115比100,這個數字意味著有15個男孩找不到對象。



在男女比例大幅失調的今天,一說到相親,男孩子完全處於劣勢,女孩則站在了優勢的一方, 山東女孩今天的情況不是意外,也不是偶然,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

曾經和朋友們開玩笑說過,也許將來某一天,要去某個女孩家相親要拿足夠的見面禮,否則人都見不到,想想這個場景都有點嚇人。

還有一種可能,因為僧多粥少,大家爭搶起來,就會主動抬高價碼,紛紛加價,到時候彩禮會不會又創新高,真是不敢想象。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做個有熱度的人,既充實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喜歡文章就關注我


時尚女人愛吐槽

這反應了當下農村適齡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大齡男青年在農村找不到媳婦,已經成了一件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了。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一個非常優秀的男青年,本科學歷,有車有房,工作穩定但就是因為人長的個子矮,不喜歡說話而很難找到對象。而適齡的女青年在農村確成了搶手的香餑餑,登門說親的人快踏破了門檻。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男女比例失調嚴重,不少農村還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卻沒想過等孩子長大後的婚戀問題,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希望,認為不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媳婦。

2.農村的婚戀風氣越來越金錢化。好多女青年早早輟學或者畢業後來到大城市闖蕩或者打工,雖然說比較辛苦,但也看盡了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時間長了,她們都不願意回農村了,更不希望在農村找,必須要求男方要有車有房,家境優越,就像剛才提問的一天可以相親20多人,也就見怪不怪了,因為總想優中選優。

3.很多女孩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當然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但是如果過於挑剔的話,及時遇到你王子,自己也不會看到。不要太過於高估自己,找個和自己差不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這個社會上的所謂的高富帥是有限的,大部分男人還是普通人。不要存僥倖心理,以為再相親下一個就會遇到更好的。我身邊有個女的,從很小就在外工作,自學了美容美髮的手藝,一直在外闖蕩,結果是農村的不想找,城裡的找不到,落了個快40歲了,還沒有男朋友。

我覺得一天看20多個就有些挑剔了,這女孩的心理就有些不正常了,放心好了,她看的越多越是難以找到,因為他只相信下一個會更好!

一點個人愚見,不到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聚精會神看世界

筆者看完這則新聞,不知說什麼好,這不僅僅是一地一區的現象,而是很多地區現狀的縮影。

事情簡介

事發地在山東西南地區某農村。于帥,22歲,在縣城做一名汽修工。大年初二,本來媒人安排兩個女孩與其相親,後來因為安排的人數太多,沒有如約舉行。據媒人講,有的女孩最高一天與將近20個男孩相親。

女方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266萬人。在男多女少的情況下,相親就成了女方市場了,男方只有等待被哪個姑娘垂青了。

春節期間,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這也是媒人最忙的時候,他們很早就打聽誰家的女兒何時回家,在家呆多久。至於男方,都是主動上門請求媒人幫忙介紹婚事。媒人根據男方的家庭狀況、工作、長相、身高等條件進行篩選,條件差些的,成功率低,自然就得排在最後。

于帥也明白這一點,因為在縣城沒有房子,所以在農村相親市場上就沒有什麼競爭力,“有些媒人勸我在縣城先買套房,這樣說起來好聽一些。”

如何應對

農村這種婚戀難的狀況,有很多原因,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筆者並無良方,只是把自己所經歷的事寫下來,供需要之士參考。

筆者出生在農村,如果不是因為讀書走出來,估計也要面對婚戀難的狀況。曾經就有一親戚醉酒後半真半假地對筆者說:“要不是讀書,你能找到現在的媳婦?”

就筆者觀察瞭解,村裡很多未婚小夥,家人第一選擇就是託人將其帶到外地女性較多的工廠打工,不是為了工資,而是為了能有機會找個對象,實踐證明,這些小夥很快都找到了對象,不少都是外地人。這些因為愛情而娶回來的媳婦,對彩禮、房子之類要求不高,一般人家都無什麼壓力。而那些在家鄉就業的男孩,主要是通過相親一途尋找另一半,本鄉本土的,互不相識的一對男女,那就是談條件,所以這些男孩如果家境不好,是很難有市場的。

所以,樹挪死,人挪活,不能只盯著家鄉的姑娘,還是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才有希望!


打虎拍蠅

這種情況看似誇張,在在農村卻真實的存在著。 在我們農村,男孩一般到了18,19歲就開始就開始被大人們張羅著找對象,唯恐年齡一大成為“老大難”,所以,在農村20歲或20歲以前結婚是最為普遍的現象。按照人的生理發育,她們直接從少年一步跨入了成年,甚至在同年齡的城市少年還在享受青春的時候,他們已經將家裡的重擔挑在了肩上,短暫而美好的青春根本沒在他們的記憶裡停留。



對農村大多數青年來說,戀愛是很遙遠的,大多數都是依靠媒人來相親說媒。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了男女比例失調,這種現象在農村猶為普遍。對於女生來說見識了城市光彩鮮亮的生活後,很難接受一輩子在農村生活,寶貴的青春在這裡慢慢度過。

如此以來,女方對男方的要求就變得很高了,我們那兒就要求有“一動兩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指的是轎車,“兩不動”就是農村一套房,市裡一套房,至於“萬紫千紅”一萬張五元的,一千張一百的都是錢啊!



在我們那兒相親要到女方家,兩包糖,兩包煙是必不可少的。女孩的競爭激烈是不可想象的,舉個例子,我表姐在過年那一段時間,向超市賣了600袋糖。

在我們的觀念裡成家立業,是一件大事。但是真正為難的還是父母們,他們四處漂泊,在外打工,吃苦受累,節衣縮食,到頭來甚至還不夠孩子的婚禮錢,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不曉得KNOW

該女孩“檔期”好滿啊!在現實生活中,過年回家被逼婚的現象確實很常見。這不,過年的時候我就給被人當過“紅娘”,也陪過朋友去相親。



父母著急,年輕人被“逼婚”。

現如今,大部分年輕人常年都不在家,也就春節過年放假回家幾天。家中的父母眼看孩子長大到了談婚論嫁年齡,可見不到孩子帶男(女)朋友回家,可是操碎了心。趁著孩子過年回來,趕緊託親戚朋友幫忙張羅孩子相親。我想這是大部分父母的想法,正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好多年輕人都回來了,所以相親這件事成了“頭條”。並且根據觀察,因為時間有限,很多都是採取“遍地撒網”的模式。這樣就出現了“一天見好幾個”的現象。

這樣真的好嗎?

一天見好幾個,確實有其客觀原因。但這樣“趕場式”的相親,究竟好嗎?我感覺不好!想想看,一天能有多少時間?一天要見20個人,每個人見面的時間有多少呢?雖然現在交流方式有太多種了,但相親這事還得靠見面來落實。即使你們是網上認識的,但究竟是“醜媳婦還是俏老公”最終不是還得要見面後才知道嘛。說實話我也相過親,兩個人找個休閒地方喝杯茶,怎麼著不得兩個小時來了解。當然碰到十分不滿意的對象,很早就草草收場了。見面時間短,根本就達不到了解的目的,這樣的相親其實也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現在出現很多“見一個不行,再見一個還不行”的情況。



當今出現了很多“快餐式”的相親。就像吃快餐飯一樣,淺嘗輒止。為什麼這樣說?在相親時,看到對方一點缺點,甚至因為一句話,對方就直接在心中PASS。要知道人無完人,不是大的問題,可以試著去包容。但現在的年輕人在這方面要任性的多,貫徹著“不行就PASS”原則。




5知情者

這個女孩百分之百是婚介所的託。

小夥找老婆不容易,不少小夥子主動找到婚介所,希望藉助婚介所的力量,解決自己人生當中的大難題。

婚介所對送上門的生意,當然不會推掉不做,先將生意接下來,以後的事接下來再說。

上門求偶的小夥實在太多,婚介所即使挖地三尺,也找不出相當多的女孩去和小夥約會。

於是,不少婚介所打起了婚託的主意,特意找一些長相好、氣質佳、能言善道、心理素質過硬的女孩,當‘’特約佳賓‘’。

有些有老公、有小孩的少婦,也吃起了這碗飯。

在婚介紹當‘’女佳賓‘’,都是有業務提成的。每天見的小夥越多,‘’女佳賓‘’的收入也就越高。

山東女孩一天與20個小夥見面,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正經經去相親的女孩,沒有幾個願意這麼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