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五筆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少?

昭武將軍

個人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對於非重度打字用戶,拼音直接上手的特點簡直太有優勢了,基本上會讀就會拼音,沒有很高的門檻。相比五筆輸入法的話不僅要記詞根,還得活學活用,直接把很多初學者拒之門外了。

事實上五筆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打字重碼率低、速度快,對打字重度用戶來說,五筆輸入當然是首選。並且我倒不怎麼擔心字會不會寫的問題,我知道用五筆的人不會寫的字還是會偶爾用下拼音,輸入法現在都比較智能了,不切換也能識別拼音出來,僅適用於偶爾的情況,經常性的話還是弄個拼音輸入法吧,不然推薦的字會讓你找到崩潰的。還是那句話,非重度用戶更適用拼音,拼音就無所謂會不會寫了,會拼就行。這差不多是最低的門檻了。

2、 輸入法功能越來越強大,除了基本的單拼全拼,後來又有聯想功能,常用詞庫,個人常用詞庫,支持雲備份等等,總之滿足日常生活工作用詞速度不下於五筆輸入。兩相權衡,你是願意直接用拼音輸入法,效果不打折扣還是花幾個禮拜或者幾個月專門騰時間出來學五筆呢?結果顯而易見。

作為工具肯定是以最終是否滿足日常需要為依據的,越是更方便,能普遍適用於大多數人群的工具越是具有優勢。就像現在語音輸入法識別率越來越高,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語音輸入將會佔據重要市場份額。工具再怎麼更新換代,需求還是一個需求。


徐戈marketing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五筆的學習成本比較高,付出與回報不對稱,所以新學習輸入的用戶就很少選擇五筆了。

接觸電腦早,年紀相對較大的人使用五筆比較多。但是隨著他們的老去,以及越來越多用拼音的新人加入,自然五筆使用者佔用比例就會越來越小。

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早些年,電腦還非常不普及,多數人都不會用電腦。就連合同、工作報告等的打印都得找專門的文字錄入人員去打字輸入到電腦。作家寫書基本上都是用鋼筆的,也得有人錄入。於是,那個年代就有了專門靠打字排版吃飯的職業。這種打字是指一邊看鋼筆寫的稿子,一邊敲打鍵盤將它們錄入電腦,也就是“看稿錄入”,或者叫“看打”。五筆就是為此而生的

!五筆的這種“看打”能力非常強,即使到今天,任何一款智能拼音也難以望其項背。

盲打有三個境界。第一個不看鍵盤,第二個不看輸入法的候選框,第三個不看屏幕。五筆高手可以達到第三個境界,不看屏幕,而只看稿子。

但是,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使用電腦。看稿錄入的需求就很少很少了。連作家寫書也推薦交電子稿。出版社都懶得看稿錄入了(他們只排版、校對)。

五筆的最大優勢就是看稿錄入,其次是書面語。而“即興發揮”,隨意性很強的口語輸入,則五筆相對於拼音來說優勢並不明顯。這就導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五筆優勢越來越小的原因。而未來,這種優勢還會進一步減弱甚至被拼音等輸入法超越。

相對拼音來說,五筆的學習成本要高很多。相對說來!特別是最近十幾年的普通話普及、拼音普及,讓拼音輸入法的難度進一步降低。要知道,以前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拼音的,不信可以問一下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

再加上現在主流輸入法都支持雲端自動熱詞排序以及智能選詞算法,讓拼音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前最流行的什麼智能ABC,速度完全不忍直視。

既然五筆的優勢越來越小,拼音的學習難度越來低,速度越來越快,自然從零開始學打字的人就不太願意學習五筆了

那麼我們再看看,是不是說五筆真的就沒有必要學了呢?未必!五筆雖然優勢在降低,但不是說沒有優勢。總得說來,五筆還是要比拼音快,特別是書面語錄入。即使是口語錄入,兩者從速度上說可能不相上下,但是五筆的體驗也要高一些。具體說來,打五筆基本不用選字,心中想什麼字就能打出什麼字,能達到上面提到的盲打第二個或第三個境界。這種不選字,之所以好,就是因為打字的時候不累,不容易疲倦。舉一個極端例子方便理解。打字最累的是那種只用兩個指頭,邊打字變看鍵盤的。他們眼睛一會兒看鍵盤一會兒看屏幕,兩個手指到處移動……一個字,累!而五筆高手打字則是另一個極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眼睛只盯著出字的地方(不看候選框選字)。

最後再說明一點,五筆用戶可以無障礙切換到拼音輸入法,同時享受五筆和拼音帶來的好處。比方說打傳統書面語絕對是五筆,萬一要打一些流行詞或不會寫的字,隨時一鍵切換到拼音。但是拼音就不一樣了,拼音用戶往往不會五筆。另外近年來語音輸入法的速度也在逐漸提高,五筆用戶同樣可以隨時切換到語音。並不是說用哪種輸入法就任何場合都用。拿我來說,電腦上打字主要是五筆,在別人電腦上拼音,遇到不會打的字臨時用拼音,在手機上我用雙拼輸入法。

所以,有條件的,學學五筆絕對沒有壞處(除了花時間以外)。這取經於你的空閒時間。如果你有大把大把玩遊戲,看YY小說的時間,那麼把這些時間用來學五筆是值得的。相反,如果你業餘時間用於學英語,用於社交,用於健身,那就不要花時間去學五筆了。


犍為真人

99學的計算機,當時還在初中,考的一二級,一級dos需要打字測速,那時學的五筆,現在電腦端還是用五筆,但是手機端感覺用拼音和語音。



周圍人用五筆的不是太多,不願用的人統一反映是:複雜,麻煩,學習成本高。

另外,五筆相比起現在的語音和拼音輸入法,速度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優勢了。

尤其是移動端的輸入。

陳橋與萬能

到大學裡面,比較出名的輸入法是陳橋和萬能,其他輸入法要麼容錯率比較低,要麼詞庫太少,經常性一些常用詞組打不出來,影響了打字效率。

喜歡陳橋的原因是,他可以打拼音,只要按一下shift鍵就可以,對於我這個有些詞拆不出來的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萬能更好了,你連切換都不用,直接可以五筆拼音來回用。




還有一個是王碼五筆,這個用的太少了,個人使用的感覺就是上面說了三點:詞庫少,容錯低,不能打拼音。

學習成本高

王旁青頭戔(兼)五一土士二幹十寸雨,大犬三羊古石廠木丁西,工戈草頭右框七。

我跟你們說,我到現在都沒有背全字根。

到現在為止,我只能背全一行,就是左右手的從A開始的那一行。

當時學習五筆的時候,每個人發一張紙,上面寫的五筆字根大全,要求都要背過,還要檢查。

但用拼音打字的人則要求測速,測打英文字母的速度,速度及格之後再打漢字。

大部分人都是在背五筆字根的時候,敗下陣來。

沒有背全字根也能打字?

是的,仔細看上圖,觀察一下,其實每個字母對應的字都是有一定特徵的。

把這些特徵背過就可以了。

而現在基本上用五筆打字的,看到一個字,不會去想這個字拆成哪幾個字母?

比如『青』字,拆成五筆字根是GE,但是用五筆的人,看到這個字,或者是想要打這個字時,不會經過大腦反應是個GE,手指是直接把這個字打出來了,記得是個位置。

有很多字,尤其是常用的,記住的都是鍵盤上的那個位置,看到這個字直接打出來了。

很奇怪吧!

拼音和語音的崛起

那時候的輸入法以智能abc為主,但它有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你要記字的順序,這樣才能打得快,想要打一句話不太可能,常用詞也不能隨時調到前面去。

現在的輸入法了不起了,一句話都能隨便打,還能在雲端智能選取詞彙,把大家的常用語給識別出來。速度已經大大勝過五筆輸入法了。

而且現在的語音輸入,也是非常的完善,比如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是用的語音輸入法,幾乎不太需要改什麼東西,你五筆和拼音打得太快,也不可能比語音還快的。


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或者是評論!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祝好!


木易小光

從上手程度上來說五筆輸入肯定是要比拼音要難不少的,畢竟你要記得每個字怎麼寫,而拼音就簡單很多了,只需要知道這個字的讀音就可以了。小時候上學老師會教你一筆一劃寫字,會教你拼音,但是現在我好多字筆畫的順序都忘的差不多了,寫字的時候大多都是筆畫凌亂的。

而現在是一個寫字很少的年代了,都提倡無紙化辦公了,寫信的情況也少了,現在不是對著電腦就是對著手機,你想寫個字都難啊,寫字的機會少了就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好多字突然就不記得怎麼寫了,這時候用拼音打字的優勢就來了,你就算忘記這個字怎麼寫了,用拼音也一樣能打的出來。



但是五筆打字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比如你看到一個生僻字,你不知道怎麼讀,這是五筆的優勢就來了,即使你不知道讀也能打出來,我就遇到這樣的尷尬,看到一個我自己不認識的字想在網上搜索一下都打不出來,必須要粘貼複製才能搜索…

現在大家都是說普通話了,拼音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在以前大家都說方言的時候五筆很顯然是具有一定優勢的,時代的不同輸入法也會隨之變化。

現在普遍都沒有字根的鍵盤了,也沒有人願意去學五筆打字了,畢竟有更簡單的拼音打字了,誰還會有這麼難的五筆呢?

但是五筆輸入法有著天然的優勢,那就是熟練的人不需要看鍵盤和顯示器就可以實現盲打,而拼音是不可能出現不看顯示器的情況的 畢竟你要是遇到個多音字就避免不了要看鍵盤,現在對打字速度有追求的職業也少了。

不過對於現在的人說那都不是事,畢竟和手機待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都長,不都是低頭族嗎???


水哥愛搞機

我是過來人,嘿嘿。

說說我的經驗和慘痛教訓。


2011年,我下定決心徹底學習五筆——因為我是個有追求的人,我希望提高打字效率,繼而提高我人生效率——這是多年來,時至今日我最愛乾的一件事:提高效率,以便節約出大量時間去看好電影,偶爾玩個遊戲再去打打麻將。


話說那年,我經常用這款全鍵盤手機打字,寫文章,至今仍懷念。

學五筆衝動已久,但2011年那一次,來得最為濃烈。

我先是花了十幾天時間熟悉字根,天天背誦,並不斷練習。

然後,慢慢地,我就開始用五筆聊天,寫東西了,但是——感覺還是很彆扭,很慢。

但我是個聰明人呀,我不斷告訴自己:

萬事都有個適應過程,別急,別急,頂住!前面是個豔陽天。


一個月後,我的五筆打字還是很慢,但我還是堅持在用。直到有一天,我要寫一篇很急的文章,用五筆打了一會兒,發現這樣下去時間不夠,於是迫不得已,我決定臨時切換到拼音輸入法:

咔嚓一下!

如電閃雷鳴。

那種豁然開朗,渾身舒暢的感覺就這樣一下子浸透了我全身。

很不幸,我被這種感覺幹趴下了,我又再次拼音輸入法了。


啪!

禁不住,我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小耳光——Ma的!我好無用啊!

我怎麼就學不好呢?

我怎麼就不再堅持堅持呢?

該死,我真是個沒毅力沒出息的人——活該一輩子搬磚!


失敗原因分析:

第一、我之前已經習慣了從語音到拼音再到文字的過程。而切換到五筆,遠遠不是背字根這麼簡單,更大得多的難點是,我得切換到從字形到五筆再到漢字的轉換,這種轉換,尤其痛苦。

寫小說時,未寫之前,大腦裡必然是先有畫面,清晰的畫面,儘量酷的畫面,就像過電影一樣,唯有如此,你的小說你的文章才極具畫面感。

同理,拼音輸入法也是這樣的,未敲鍵盤之前,你大腦裡先有那個詞的音,接著,你大腦裡面的音指導你去敲鍵盤——這就是拼音輸入法。

而使用多年拼音輸入法的人,再切換到五筆,則,那種“音”的過程沒了。只剩下抽象的“字根”。

第二、一開始接觸電腦時,我學的不是五筆。顯然,如果我一開始輸入時就是用的五筆,則這種轉換過程就不存在了,就不存在思維定勢轉換的艱難過程。

第三、多年拼音打字,已經導致我提筆忘字了。很多字只會讀不會寫,不會寫就不會字根打字。

掌握五筆,我這輩子是無望了。但下一代,也許可行,在其接觸電腦時,就給其定方向,則,也許五筆就是他此生的輸入法——不再像我們這些老一輩,還在眯著眼睛去選字。

以上,是我和五筆的故事,時間跨度兩個月左右。


2017年,我又跟雙拼輸入法發生了故事,糾纏時間為一週,同樣,我也失敗了。

所謂雙拼,就是兩鍵輸入一個漢字。

我失敗的原因,也是我多年強大習慣使然,還有就是現階段已經沒有機會停下手中所有活,去幹那種好好學習十幾天的事了。

五筆是個好輸入法,不用懷疑,但你最好從一開始接觸電腦時就學習,並持續使用,否則,使用多年拼音後再去學,則難度倍增:

一句過來人,內心呵呵一聲已飄過。


寒木釣萌

輸入法主要有拼音、五筆、手寫、語音

拼音用的最多

因為學習成本低,而且幼兒園就開始學英文字母

拼音輸入法有預測、智能、雙拼

然後五筆輸入法

五筆的學習成本高

需要背筆畫

筆畫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背

再說一下手寫

手寫逐漸替代五筆

手寫除了設置的話,幾乎沒有學習成本,唯一的障礙是識別率不高,稍微模糊一點就可能識別錯誤

然後就是語音輸入法

語音識別也有很多困難

第一個是需要下載插件

第二個要聯網

第三識別性不好,比起手寫更糟糕

年輕人用拼音最多

老人用手寫最多,其次就是語音

手寫和語音已經替代五筆稱為第二大輸入法

五筆也不是毫無用處,它只能作為備用方案


之意


燈火闌珊24335877

我就是用的五筆,用五筆的原因是當初(1995年左右)在學校時,裡面有項考試就是五筆打字,一分鐘達到300字左右。

而現在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用的拼音。但也有極個別的同事,以前用拼音,現在在學習五筆輸入。只是這個比例很低。

一、我對用五筆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少的看法有這幾點:

(一)五筆輸入法不再做為一項專業技術能需要進行考核,失去的強制性,學習五筆輸入的人必然會減少。
(二)五筆輸入法需要背字根,學拆字。在現在人的眼光中,打個字而已,還要去背、學,完全沒必要。
(三)拼音輸入法簡單實用,從一開始接觸電腦,只要是學過拼音的,都會覺得使用拼音輸入法簡單快捷。而拼音輸入法中的模糊音設置又讓很多對拼音掌握得不是很牢固的使用拼音輸入法是得心應手。
五筆做為輸入法的一種,具有它存在的特殊性,例如一個字不知怎麼讀,但知怎麼寫的時候,可以用五筆輸入後並反查它的讀音。
五筆輸入法具有它自己的一個特點,入門前學得很難,而一旦入門後會覺得很實用,很方便。學習五筆的人不會向20年前那麼多,但五筆肯定會長期存在,直到出現一種完全取代鍵盤輸入方式的輸入法出現後,到時消失的不單是五筆輸入法,還有拼音輸入法。
有不同觀點的請留言指正。

喉子小青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今天發生的一件趣事,電腦需要清理了,單位負責電腦的小夥子挨個辦公室轉著幫忙,他二話不說就把我的五筆給卸載了,我趕忙阻止,他吃驚地說,現在還有人學這個?我也吃驚地說,難道不學了嗎?

我是最早學的五筆,說來也很有意思,當年我們大學學的是理科,全班同學幾乎都在學習五筆打字,在那種氛圍裡,似乎不學都不可能。我們比學趕幫超的,每人都掌握了五筆打字法。而且大家經常比賽,個頂個都是打字高手。

當然啦,五筆學起來好像有點囉嗦,是五步走,第一麼,必須背字根。

這是學五筆必走的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這一步如果過不了,五筆不可能學成。背字根是枯燥的,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記。

第二、熟悉每個鍵盤所對應的字根。 背下字根後,對照著鍵盤,熟悉一下每個鍵所代表的字根。你可以用一些專門的五筆打字學習軟件來幫助記憶熟悉字根。相信時間不長,只用幾天你就可以熟悉每個鍵上的字根了。

第三、字根熟練後開始練習一級簡碼。 五筆中有一二三級簡碼,第一級簡碼是最常用的二十幾個字,所以要首先熟練。這一步驟是非常簡單,如果認真練習,藉助軟件的話可以在半天的時間內掌握。

第四、接下來二級三級簡碼。 當到這一步的時候,你就應該非常熟悉拆解部件的規則了,否則不能熟練五筆。開始不要怕慢,藉助軟件認真熟悉每一個字的打法。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

第五、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難拆分的或者不規則的字進行熟悉和練習。相信這樣的難打的字在五筆教程中都會有說明的,只要按照說明練習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多練習還是多練習。

我們都練就了盲打的本領,刷刷的打的飛快。一到單位,幫著打印材料,就是我們融入新單位的本領之一。

但是,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學習呢?我發現,就是聯想打字法的廣泛應用,比如說,你打姓名,用拼音聯想,下一次就可以直接出現。而五筆就不行。

在很多專業名詞特別多的情況下,拼音聯想很重要。

還有一點就是,在如此浮躁的社會環境裡,有很多人是靜不下心來學習的,五筆學起來相對拼音,麻煩一些吧。

不過,我還是特別喜歡五筆,尤其是盲打,感覺真是好極了!


不管哪種打字,必須上來就是盲打,千萬不要低頭喲,正確的姿勢很重要!


Longsuixinyuan

為什麼用五筆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少?______


大家好!我叫唐先生,來自唐人學院。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初中高中的時候多會接觸過字根表,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都會聽老師說五筆打字多好多好,快速而且能很好記住漢字的結構。但是其實我們90後吧,五筆字根表基本也是接觸一點點,都只是認清橫豎撇捺在哪個位置而已,平時很少使用到五筆打字。畢竟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就是那個跟英文字母超級像的“拼音字母表”,無論是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學校要求我們的都是“文明用語,請教普通話”,所以學拼音就成了我們從小到大的重要任務。

再加上,我們接觸電腦的要比用五筆字根打字的80後時間要早,而那個時候的我們基本都沒有系統學習過五筆字根,相對於手寫跟數字五筆打字,拼音則更容易上手速度更快。自然而然的,拼音打字就成了我們接觸電腦的首選打字方式,久而久之,拼音打字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用戶以及生產廠商的重視。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好用的拼音輸入法,越來越完善的拼音優化概念。

而且,拼音的上手難度小,只要你會說普通話,基本拼音打字就不是問題。不需要背誦難搞的五筆字根,根據不用考慮字的結構還要字形問題。不過,也正是因為不用記得字的樣子,我感覺我們90後提筆忘記要比以前手寫字的前輩們要嚴重得多。所以,有時間有能力的話,除了學習好拼音以外,學習學習五筆打字還是不錯的,畢竟我覺得從事電腦工作的,必須同時掌握使用兩種輸入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