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樹應該如何施肥,讓桂花茁壯成長

桂花樹應該如何施肥,讓桂花茁壯成長

桂花樹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是我國特有的集綠化、美化、香化為一體的園林觀賞樹種,其形、色、香、韻俱佳,是園林造景藝術中廣泛運用的植物材料。一般街道、庭院、村莊、山塘和水庫旁均可種植。

桂花樹品種根據其自身表現的喬木性狀或灌木性狀,加以人工栽培後,分別以單幹、叢生、半球形和其他造型等形式.用作園林綠化的庭蔭樹、行道樹、綠籬和地被。其中以單幹桂花在園林中應用最為廣泛。

一、單幹桂花樹種植技術

用單幹桂花作綠化樹、行道樹時,要求生長高大,覆蓋面廣,整形美觀。要考慮枝丫不易被人攀摘,而且能讓行人、車輛通行無阻。一般選用喬木性狀強的桂花品種,突出表現其乾性特徵,並從小開始培育。

(一)繁殖育苗

採用種子播種育苗,是培育單幹桂花的主要繁育方法。桂花樹實生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生命力強,壽命長,尤其是樹幹發育良好.適宜用作行道樹或庭蔭樹。桂花產區多以此法培育單幹桂花大苗。這樣,桂花生長速度快,樹身發育好,能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具體方法見第四章第一節播種繁殖育苗的相關內容。

(二)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培育單幹桂花樹的重要措施。通過修剪,有計劃地將樹體營養進行重新分配,使過分分散的養分集中起來,重點供給某個生長中心。培育單幹桂花樹,要及時和合理地進行整形修剪,才能使樹體結構合理.形成單一主幹,使同化能力強的枝葉著生在樹幹的有利位置上,促使大量養分用於主幹增粗的生長.調節和控制樹幹和樹冠生長、開花與營養生長、生長與衰老更新之間的矛盾.並能使其長成所需要的樹形,達到理想的高度。還可減少病蟲害,從而使桂花生長快,樹幹直.樹形美,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

單幹桂花樹的整形修剪,可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如苗期、幼樹期和成年樹期,分別採取不同的整形修剪方法。由於單幹桂花在圃時間較長,並需要多次移植,整形修剪可結合移植修剪一起進行。

桂花樹應該如何施肥,讓桂花茁壯成長

單幹桂花苗期,主要是培育主幹。對一二年生苗,讓其自由生長,將直立枝留作主幹,將分枝和側枝留作輔養枝。對3年生苗,主幹中下部的分枝和側枝一律剪除。主幹中上部的分枝、側枝,可視主幹需留的高度而決定其取捨。在開始幾年.主幹上不留粗壯枝.細弱小枝,可以甩放不管。當主幹高度合適後,在其上選留3~4個主枝。凡是被選留的枝條,均要進行輕截.破壞它原有的消耗中心.改善營養液運輸方向,使營養供給主幹頂端生長中心.促進主幹的高生長,使樹木按栽培目的定向培育。在各枝條上,除出現與選留延長枝發生競爭者要進行控制修剪外,其餘各枝可以不剪。主幹基部,如有萌櫱,宜儘早剪除,以免影響主幹生長.使水分和營養集中,促進上部枝條發育,形成理想的單十樹形。

幼樹期的整形管理工作,主要是培養主幹.擴大樹冠。為了保證主枝的生長,迅速擴張樹冠,一切妨礙主枝生長的競爭枝,必須及時控制和疏除。主枝和主要側枝的帶頭枝,應選留壯枝壯芽,使之直線延伸,減少彎曲,以保證其生長優勢。對擾亂樹形或突出於樹冠外圍的徒長枝和競爭枝,要及時回縮或疏除。對樹冠內的交叉枝、重疊枝和內膛枝.以及枯枝和病蟲枝,也要及時疏除.以利於通風透氣。這樣.留下的枝條。分佈均勻,疏密有致。幼年桂花樹,一年中有多次抽梢的習性,應合理利用。當年抽發的春梢.主要用於產花;夏梢用於擴冠.大部分應予保留;秋梢易遭凍害,應及時剪除。

在進入始花年齡時,整形大體完成。此後可結合苗木移植,處理好生長和開花的關係,繼續完善樹形。在修剪上,對過密的外圍枝要疏剪;對徒長枝進行回縮;對重疊枝、交叉枝和纖弱枝,應回縮或疏除;對乾枯枝和病蟲枝,應一律剪掉。這樣,才能形成通風透光良好的樹冠結構及優美的樹姿,並達到立體開花的效果。

(三)苗木移植

桂花樹綠化苗需要在苗圃地培育多年.才能出圃應用。因此,桂花樹的適度移植可以促進其鬚根發達.樹體美觀,提高種植成活率。

1.移植地區準備:桂花小苗移植前,必須對移植地深耕細耙,要求達到“三耕三耙”.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使土壤疏鬆,增強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有利於好氣性細菌的活動,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同時給苗木根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切忌邊翻地,邊做床,邊育苗。

在對移植地深耕的同時,應施人底肥.如豆餅和菜籽餅等,每667平方米施入量為100~125千克。如施腐熟的豬、牛、雞糞等有機肥料,每667平方米施入量為1500~2000千克,以滿足桂花苗木在生長期間所需的養分。施肥翻耕後,做成寬1.5~2米、高20~25釐米、長5~10米的苗床,以便於操作管理。苗床間的步行道,底寬30釐米左右,兩邊稍低,中央略高,以利於排水。

2.移植時同:一般以冬末春初移植為宜。這時桂花苗尚未萌動抽新芽。移植遲了,桂花長出新梢,會影響桂花的恢復生長。在桂林地區,桂花小苗的移植在11月底至次年2月份都可以進行。這時移植,桂花苗木的根系恢復快,並迅速長出新根,根部傷口癒合良好,無緩苗期,在春季的生長季節能及時抽梢,可加速生長進程,既可節省管理費用,又能使苗木儘快恢復生長。經過移植的苗木.鬚根發達.樹體美觀,移栽成活率高。

3.苗術移植:1年生桂花樹苗高達25釐米時,次年早春即可進行第一次移植。移植時,先去掉弱苗,將強壯的小苗就地移植在條播的間隔行中或其他苗圃地,株行距可定為20釐米×20釐米。2年生苗高60釐米,或3年生苗高120釐米時,可進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為l米×1米。起苗時,要儘量多帶土,以保持根系完整。並且要適當剪去過長的主根。待桂花苗幹徑達到3~4釐米時,可以進行第三次移植,株行距為2.5米×2.5米。移植時要挖好土球,土球的直徑和高度一般為25~30釐米×25~30釐米。苗術要隨挖隨栽.並保持土球完好.防止損傷根系。栽植完畢.隨即澆一次透水.以保證桂花苗成活。

(四)科學施肥

桂花樹是常綠樹種,一年內枝梢生長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如小及時補充養分,則樹體生長不良.開花也會受影響。土壤中的可供養分有限,需要通過施肥予以補充。科學地施肥,能促進桂花生長,增強樹勢,調節開花。

單幹桂花樹在苗圃栽植期,每年需施肥3~4次。早春.芽開始膨大前根系就已開始活動,吸收肥料。因此,在早春萌芽前施入腐熟的豆餅、豬糞和禽糞等速效性氮肥為主的肥料,可促進春梢生長。秋季桂花開花後,為了恢復樹勢,補充營養,宜在花後至入冬前在樹盤內施入腐熟的廄肥。其間可根據桂花生長情況。施肥1~2次,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並配合施用磷、鉀肥,促進桂花的樹幹增長和樹冠的擴展。

作為綠化苗木的桂花樹,施肥能夠使苗木根系發達和集中,移栽後易於成活。施肥時,必須把肥料施在根系能吸收的地方,如把肥料施在直徑為1~2米的樹盤內,不能離樹冠太遠,否則根系向外過度擴展,不利於土球的挖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也會受到影響。但也不應施於樹幹下,以免灼傷樹木,也不利於肥料的吸收。所施的肥料,以兌水施用或淺耕覆蓋施用為好。儘量不要深挖土壤,否則挖掘土球時,容易出現土球鬆散或帶不起土球的現象。基肥的施用,應結合苗木移植進行。在移植坑穴內,放入豬糞、優質塘泥及垃圾作為基肥,並與土壤拌均勻後再覆土。根系不宜直接與肥料接觸,以免傷根,降低成活率。新移植的桂花.由於根系的損傷,吸收能力較弱,因而追肥不宜太早,以免影響苗木的移植成活率。

二、造型桂花樹種植技術

根據楊康民、張林有關桂花樹造型苗木方面的研究及實踐,造型桂花樹應選擇生長快速、枝條柔韌性強、方便結紮造型、幹皮薄嫩和編結容易癒合的桂花品種,如丹桂品種群中的堰虹桂和金桂品種群中的速生金桂這兩個品種.培育花牆、花柱、花球和花瓶等四種桂花造型苗木。現將製作桂花花牆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花牆造型的製作方法

第一,選用4株堰虹桂品種桂花苗木,按每個花牆長2米,寬40釐米的設計要求,栽種到花牆的四周,以此構成長方形模式花牆的基礎。同時,在4株定點苗木的旁邊,各綁紮固定兩株苗木.分別組成四個三角形支撐點,再進一步加強每個花牆的牢固度。

第二.把兩兩配對的堰虹桂品種苗木,在其苗幹基部10釐米處.相互交叉成60。角,用棕絲或塑料帶綁紮固定成對,等距離安放若干對在前、後排2米處線條近旁。循線條挖淺溝,放入苗木並及時扶正,培土,把它們栽好。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掌握前、後排茁木要栽在同一條直線上,始終保持有40釐米的間距。

第三,苗木栽好後,下一道工序就是要把花牆前、後排的交叉苗幹,各自編結成一個個菱形的網眼。方法如下:先從花牆前排一側基部開始,由下而上,把一定高度範圍內的交叉苗千.順序編結成一個個面積大小相等的菱形的網眼,並在各交接處用棕絲或塑料帶綁紮固定好。等一兩年後,交叉苗會癒合成“連理枝”。此時需要將棕絲或塑料帶加以剪除。其後造型苗木同此處理。綁到盡頭.回過頭來向高處推進。綁好正面,再轉向背面,繼續綁紮,直至編結到頂梢為止。

第四,要做好花牆兩面散亂枝條的理順和佈局安排工作。自先,把前、後排花牆夾層咀的枝條.逐個地從網眼內拉出來。接著,把分佈在牆面下的粗枝以及向上枝條,逐個地向沒有枝條或枝條少的方向拉過去.並且用棕繩或鰻料帶綁紮同定好。至於花牆頂部的“探頭”枝條,則全部用大排剪加以修平。實踐證明:如果能夠做到花牆兩面頂梢的交會點.也正好是花牆寬度(即厚度)的中心點,就可以確保今後花牆的生長穩定。

第五,實踐還證明:統一南北向栽植花牆非常必要。因為這可讓花牆東西兩側每天上、下午都能有充分的光照時間。再有,花牆相互間也應保持至少2米的間距,防止花牆下層樹冠遭受到鄰近花牆的遮蔭影響,造成“脫腳”現象。

(二)養護管理

花牆造型養護管理的關鍵,在於花牆下部不脫腳,枝葉分佈均勻且無孔洞,保持綠色牆面的完整與美觀,花牆土球不鬆散,方便起苗運輸和栽植成活。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每年冬季期間的水肥管理,特別是水分管理,要注意掌握和控制好。可以適當扣水,防止水分失控和枝葉徒長,造成花牆上下生長的不平衡。

第二,每年冬季,用大排剪剪平花牆頂部全部“探頭”枝條,保持整體高度為2米,藉以收到控上促下的生長效果。與此同時,把牆面上當年生旺長的枝條.繼續用棕絲或塑料帶綁貼到比較稀疏或有孔洞的墒面上去,以此保持綠色牆面的完整與美觀。

第三,在堆土種植花牆的基礎上,每年夏季用利鍬對花牆根系進行一次切根處理,促使花牆土球根系密集生長,成為市場上暢銷而不鬆散的“熟球”。

(三)配置應用

造型花牆具有劃分小區、隔離空間的作用.兼有綠化、美化和香化等多種效果。雖然同是綠籬的製作,但造型花牆的作用、成活和生長效果,又遠遠勝過普通的綠籬。

三、桂花樹其他種植技術

(一)桂花綠籬的培育

綠籬,是園林綠地周圍,應用綠色植物組成的有生命、富有季相變化和田園氣息的.具有隔離和防範作用的活籬笆。

構成桂花綠籬,需選擇灌木性狀突出的桂花品種,如四季桂等叢生多幹形桂花樹。桂花綠籬的整形修剪,是提高其景觀效果的關鍵。

1.修剪季節:桂花整形修剪的關鍵時期,是春梢萌芽期。在春梢生長期,適宜進行選枝促控,建造框架;在春梢生長旺盛時期.適宜進行全面整修。

在夏梢生長前期,要繼續整修,注意對強梢適當摘心,降低分枝部位。如果下部側枝偏弱.也可在此時適當重截復壯,然後到夏梢生長末期(或秋梢生長期)進行全面整修。秋梢生長前期的剪法,同夏梢生長期修剪。

2.修剪方法

(1)當年修勢:由於定植當年枝葉量一般較少,因此,為了恢復樹勢,促進根系生長,通常只對苗體較大、枝葉偏多的大苗,進行適度短截,以利於恢復生機。其他苗木均可任其自然生長。

(2)第二年修剪:第二年萌芽期間,先以大多數苗木高度為準,將其主要梢頭剪去1/3。再以此為標準,在綠籬兩端定樁位線,使全籬株高一致。在截除主莖(中心枝)時,要將剪口落在規定高度以下的第一個分枝之上,這樣既可避免主莖傷口外露,又可促進癒合,使帶頭枝正常生長。以後每次修剪時,都要注意控制植株高度,運用抑強扶弱、壓上逼下、控前促後等手法,確保綠籬整體上部不強,下部不弱,高度一致,籬基不空,籬頂和兩側均較平直,即可基本定型。

(3)每年正常修剪:隨著新梢的萌芽和生長,不斷對局部旺枝進行短截,勿使遠離籬體。同時,還要確保基部長勢,嚴防衰退枯竭。因此。對於綠籬的修剪必須縱覽全局,兼顧上下左右的長勢與長相。對於基部可能出現的裸禿早衰,尤需勤予檢查,更新於未衰之前。在修剪方法上要冬夏並舉,輕重結合,以生長期修剪和適度重剪為主。一般每年修剪四次左右。

(二)球狀桂花的培育

球狀桂花樹是園林綠化中.經常用於灌木層配置的植物材料。它可用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法來育苗。桂花(特別是四季桂品種群各品種)自然長成灌術的能力很強,只要適當整形修剪,即可形成球狀樹冠。

四季桂幼齡期頂端優勢明顯,應及早對其主幹進行短截,儘量保留光合效率高的當年生新葉,促進分化新枝。短截的時間以萌動前為佳。待頂部長出的二次梢木質化時,將其摘除;不久每個新梢又可長出2~4個新生幼芽.保留2~3個外芽,使樹冠不斷擴大,分枝倍增,以利於不斷開花。對叢生狀直立枝,可採取牽、拉、壓、扭等方法,使其角度張開,樹冠擴大,形態豐滿。新長出來的幼枝符合造型的要求後,應及早摘除不必要的嫩枝,以節約養

桂花樹應該如何施肥,讓桂花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