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網絡時代,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你有多久沒有去逛過書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一切都宛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筆觸的田野間,居然開了一間書店。一抹陽光,一片綠地,蟲鳴鳥叫,旁邊是綠油油的稻田,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

不說的話你一定不知道,這竟然是個供人閱讀的私人書院,這裡還會不定期舉辦讀書會講座,現在小書院還成了知名的觀光景點,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它就是號稱北臺灣最美的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這是一家以飲食,生活,藝文,旅行,設計,自然,農業,心靈,手作,文學類的二手書,新書,明信片及獨立刊物為主的生活風格書店。並被評選為全臺最美的八家書店之一。

書院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妻,「晴耕雨讀」這聽來很文學的名字正如字面上解讀,店主人嚮往三國時代諸葛亮躬耕南陽,晴天外出耕作,雨天在屋裡讀書的生活,在家附近找了一間有農地,有庭院的木結構建築,仔細挑選每一本書籍,認真尋找臺灣各地具有特色的獨立刊物及明信片,四處撿拾舊木DIY做書架桌子,種植具有療愈作用的美麗花草,打造出了夢想中的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書院裡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架皆不假手他人,由主人親自拾輟佈置,呈現出來的不只是書店、咖啡廳、寫意的閱讀空間,也是日常生活的理想樣貌。同樣的,來到這兒,他們希望的不只是你愛上閱讀,更盼望你熱愛你的生活。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人人都在當低頭族的時代,要好好看一本書、欣賞一片風景或徹底的放鬆放空都是非常難得的事。而在這間小小的書院裡,你可以找本書在座位上翻看,讀累了就在庭院裡散散步,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店裡陳設與氣氛,很像日本京都的惠文社一乘寺店。展賣的書籍以藝文、心靈、旅行、花草、飲食、手作、園藝家居等為主,旨在“生活”。新書每週都會調整保持流動給來客以新鮮感;二手書則品類繁雜,兼容並收,但不收教科書。店主堅持每一本上架的二手書外封面都用酒精擦拭乾淨,不讓客人摸到髒汙的書。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店裡擺放的都是主人精心挑選的書籍

靠牆邊兩排大型的木桌椅與國小課桌椅,都是報廢品撿來整修,劃為閱讀飲食區。店內提供咖啡、茶、果汁、餅乾、貝果等輕食。毓穗曾在日式連鎖咖啡店工作過,自己也愛喝,因此咖啡與茶都是現場手作,品質有一定水準。有客人建議賣泡麵,甚至建議開放戶外庭園烤肉,毓穗說,小木屋將來或許會規劃提供餐飲。人人皆知賣餐飲比賣書利潤高,但她更在乎人們能在一個安靜自然的空間裡輕鬆閱讀、思考或聊天,不想讓餐飲太過喧賓奪主,更希望客人別埋頭於電腦、手機。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心中的美好。

談起書店的誕生,店長洪毓穗說緣起於女兒。早些年,先生在新竹市工作,毓穗在孃家臺中市工作,初生的小女兒留在桃園龍潭由爺爺奶奶帶,一家三口平日分居於三個縣市,只有週休節假日才能團圓相見。毓穗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一個埋藏心裡很久的開書店想法就此浮現。

很少有人會有從頭開始實現夢想的勇氣,特別是當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時候。“想開書店你就辭職去開吧”,當洪毓穗想要辭掉企劃總監的職位去開書店的時候,丈夫竟然沒有半點猶豫就答應了。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大家也都沒想到的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三年後,竟然有了北臺灣最美的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丈夫曾建富和太太洪毓穗

毓穗說店名“晴耕雨讀”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晴天耕作,雨天讀書。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可惜隨著時代愈進步,我們卻距離這種生活愈來愈遠,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奢望。我曾是一個過度追求完美的工作狂,還因此陷入情緒的低潮,幸而在家人的支持與調整生活步調後,走出了低潮,卻也讓我深深體會‘好好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希望晴耕雨讀小書院是一家分享美好生活的書店。”

“我覺得現在的人包袱很多,我以前也是一樣,你會捨不得,捨不得那些物質的東西,可是當你放下這些東西之後,其實你還可以擁有其它的東西。”當她終於做了書店以後,她才發現當初自己曾經那麼在意的東西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重要。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夫妻倆在書店的小水溝裡一起洗東西

剛開始做書店的時候,倆人也遇到過很大的阻撓,家人對書店是否會賺錢有著諸多質疑,但是夫妻倆不顧反對,堅持去做。

她跟先生一起在婆家龍潭一帶尋找租金便宜又開闊的房子,很幸運就找到了這裡,這是一家已結束營業的庭院式卡拉OK店,設有一棟大屋、四棟小木屋與一片草坪庭園。籌備階段的書櫃書桌木工製作、環境整理等硬體工程都由先生負責,毓穗則負責進書選書、輕食飲料等軟體規劃。書店於2013年8月14日開始營業,毓穗擔任店長,並僱用兼職店員幫忙,先生則留在原單位服務作為支援後盾。

這個屋子剛接手時很破很亂,庭院裡面草都長不起來,也沒有什麼花,泥濘一堆。倆人不埋怨,挽起袖子,自己改造起書店。鋪起草甸,植入合歡,種下繁花,木質的屋子裡全是木製的桌椅和書架,還有一本本書,慢慢地成了一家有草地陽光的田野生活風格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自己在院子裡鋪草皮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修籬笆

書店在鄉下的鄉間小道旁,有那種一小時開一班車的鄉間小巴士會路過,看到“晴耕雨讀小書院”的站牌就可以下車了。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穿過稻田,看到的是圍著籬笆的小院,外面都是綠植鮮花。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側面是書店主人手寫的牌子——收二手書,還有隨著季節更換的窗聯。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紅紙的字兒都是喜歡書店的人寫的送給書店

進入小院,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寬闊的草坪,空氣中似乎還瀰漫著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天氣好的時候,毓穗會在草坪上舉辦各種活動。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書店主人泡的一手好茶,要上一壺,選一本自己愛看的書,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便可以看上一下午的書。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純木工打造的屋子,圍欄,桌椅,書架,每個角落細節全都是男主人自己做的木工。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桌椅窗稜,還有書架都是男主人做的,雖然要陳列的書很多,但是為了不影響大家的閱覽體驗,毓穗堅持不做很多的書架。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店裡一半用來地方陳列圖書,一半用來喝咖啡,一頭還有小舞臺,可以做演講,講座使用。架子上,大約有四成新書,六成二手書,還有各種風格的明星片和文具。這些書都是經過毓穗的精挑細選,從旅遊,飲食,手作,舊DVD花草,文學,繪本等應有盡有。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毓穗不愛循規蹈矩的陳列書本,她給書的分類有趣溫馨卻精準。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飲食類的,毓穗會寫——好好吃飯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因為先生愛做木工,木工類的書籍分類毓穗就會寫——做木工是我先生的興趣。

稻田四季,有書看有茶飲

小書院左、後兩面被廣闊稻田圍抱。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田顏色隨四季更迭而轉化。農曆年後,常有薄霧籠田,秧苗萌綠,正是一派冬去春來的氣象。人的心情跟著季節變動,呼吸也隨之安定。大自然的規律運作,與都市裡人工打造的景物、長年恆溫控制的人造環境大不相同,來來去去的客人也常記掛這片田,頻頻打電話來問稻穗已變黃否?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誰都知道獨立書店不好做,看書的人多,買書的人卻很少,毓穗不想放棄做書店,為了能夠經營下去,她就想著法子折騰小木屋,慢慢地居然有了小木屋的100種使用方法。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大家一起做木工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觀影會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獨立音樂人的巡迴演唱會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甚至還有來拍電視的

認真經營的書店也吸引了很多名人慕名而來。寫下《臺灣人三部曲》的大師,鍾肇政悄悄來了,他已年歲已過90,白髮蒼蒼,但聽聞了書院,心中記掛便來看看。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老先生覺得街角的獨立書店越開越少,老一輩讀書人都心有慼慼,這樣的好書店不多了,能堅持開下去並不容易。還有作家張曼娟也很愛這家店,總愛來看兩眼。代表作《緣起不滅》、《海水正藍》。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毓穗總說書店的工作看起來很美,有書有花有生活,但是其實一點都不浪漫。脫離了朝九晚五的工作體制,照樣要為一日三餐而忙碌,書店到現在的收支也經常是不平衡的。而運營一家店更是大事小事雜事不斷,作為主人還無法逃避,必須迎面而上。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庭園樸實清鮮,有桌椅休憩,有草有花有樹,悅目賞心,但維持它必須付出體力與時間。除草、剪草、換草、種花、換花、澆水等,親力親為。毓穗並不把蒔花弄草視為苦差事,她認為辛苦勞作很好,認同它就是生活的一部份。為花草勞動讓她心情變好,也吸引具有同好的客人一起研究花草知識,交換心得。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書籍分類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老公白天當店員,晚上還要寫程序賺錢貼補家用

有人問毓穗,怎麼捨得放棄固定薪水來開這顯然很難發財的鄉下書店?她說剛開始營業時,確實擔心沒有客人上門。但她也並不擔心經濟收入,雖然錢少賺很多,但花費也少了。以前上班時要化妝打扮、要買衣裳、要買包與鞋、要吃大餐,但回到鄉下後,發現再也不需要這些外物。現代人對於未知的未來處處擔心,怕失去什麼或怕有所不足,來鄉下後因為生活簡單、慾望降低,她再也不怕了。開書店後,雖然有很多煩惱及忙不完的事,但全身細胞好像活了起來,身心獲得徹底舒展,呼吸也更暢快!

別家書店全年無休或者週休一天,她堅持要週休星期一、二兩天,這兩天要用來陪伴女兒成長,不願再把自己逼緊。她希望與客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哲學,客人也確實被她感染,有人因此來應徵兼職店員和她一起工作。

有時候假期過完,生意會大幅滑落,書店的座位都坐不滿,毓穗經常在午後都快要悠閒地睡著了。她問先生:“生意這麼淡,你會不會擔心啊?”。先生十分淡定地說:“不會啊,生意就是這樣起起落落嘛。”

是啊,就是這樣的,小說如此,生活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平心靜氣看待這路途上的高高低低,晃晃悠悠地欣賞沿途的風景,偶爾努力忙碌,有時閒散無事。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一直互相扶持的夫妻倆

凡是愛書人在讀過一本好書後,總想與人分享,毓穗夫妻也是。他們常利用打烊後時段開展小書院讀書會,都是同好與熟客。毓穗心目中理想的讀書會並不需要成員們發表高深的知識與見解,只要自然地說出自己的感想。她認為發表過程中傾聽別人各種觀點才是最重要。從一本書如何擴及到一個人的生活?書怎樣成為人與人的媒介?這是她關心的主題。

“很多人怕我們做書店會失敗,但是其實人生沒有所謂的成功或者失敗,最棒的是能夠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然後認真負責快樂的生活下去。”

對於毓穗來說,開書店既不浪漫,也不偉大,甚至可能經濟上會比較拮据,物質上也相對貧乏,但精神上的富足是她想要的一種生活方式,用心工作,好好生活,在經營書店的過程中找到自我,並且活得坦然自在。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期許未來,她想藉由書店選書來引導鄉親重視當地文化,龍潭本地就住著一位臺灣文學大佬、小說《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先生。她不但以專櫃陳列鍾老作品,更要引進其他臺灣文學重要作品及臺灣主題書籍。店內空間佈設也在規劃調整,將來會利用室內牆作為藝術展區,並辦理畫展、藝展、講座、音樂會等平靜溫暖的活動來回饋社區,與鄉親互動。

把書店開在田中央,竟成了北臺灣最美書店

美好的事物不必大聲喧譁,只要認真把事情做好,幸福美好自然會來到。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