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說到巾幗英雄,人們會想到楊門女將中百歲掛帥的佘太君、大破天門陣的穆桂英,還有,就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12載的花木蘭。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大家都知道,楊門女將的故事,是得益於各種演義與戲劇,其實,宋代歷史上並無女將掛帥出征的史實,如果說古代有女子統兵的話,有史可查的,那就只有婦好了。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殷墟的甲骨文記錄了她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正是因為她立有如此奇功,所以,婦好才在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並且還被委以主持武丁朝各種祭祀活動的重任。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如果要說經歷傳奇的女英雄,那就非花木蘭莫屬。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能家喻戶曉,是得益於《木蘭辭》。《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據《木蘭辭》的介紹,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然而,令讀者疑惑的是,作為一個女子,能隱身軍旅12年,而不被人識破身份,確實是太過傳奇,甚至荒誕;但是,人們寧願相信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女英雄,在心中一千遍一萬次地構想她的英姿,而不願懷疑。就連唐朝的皇帝也為花木蘭的忠孝節義所感動,而追封花木蘭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而事實上確是,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直到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後,花木蘭的身世才“明晰”起來:劇中自稱“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只是,已經是個成熟女性的花木蘭,在軍營的男人堆裡摸爬滾打了12年,那些血氣方剛的戰友們竟然沒發現身邊潛伏著一位大姑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她的那些戰友在男女之事上也太遲鈍了吧?她碰到的是一幫傻爺們。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說他們傻,有網友發話了,其實我們都被花木蘭的戰友給騙了。看完下面這個段子,我差點就信了——

一人說:“那肯定是假的,天天吃喝拉撒在一起,怎麼能不發現?!”

另一人:“靠!要是天天和她睡一起的人是你,你會說出去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而專家們則從花木蘭的身材相貌上來作文章:花木蘭屬少數民族女子,長得虎背熊腰,健壯的體型不輸給成熟的男子,所以沒被別人看出女扮男裝的形象。這種形象的花木蘭,簡直是顛覆了她在讀者們心中的美好想象。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人設崩塌只是一方面,專家還漏掉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12年來,作為女性的花木蘭在男人遍地的軍營如何解決洗澡、入廁,更重要的是,生理期時的“紅料”如何處理?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花木蘭是怎樣避過大家的眼睛,安然度過12年?答案只有一個,花木蘭替父從軍只是古人的一個勵志故事,花木蘭本身也只是個文學人物形象。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一直未被人識破女兒身?

只是,這不能怨專家,怨就怨中國人都一顆向尚善向美的心,美好的事物總不妒忌心打破——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就像,如今把“故事”當成“新聞”來寫的事,在網上也還有不少吧?對於史實的探研,並不影響花木蘭精神的宏揚。只是一家之言,並無否定花木蘭之意,大家都可以作出理性判斷與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