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2月21號,正月初六,北京市民王先生無意中剪了一次頭髮,卻被其舅舅發現。結果,兩個人差點鬧僵。這矛盾的源頭就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利”的民俗傳說。

“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至今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習俗。人們都是趕在大年三十前修剪頭髮,然後正月內不再理髮,直到進入二月份,到了“二月二日龍抬頭”這天,才去修剪頭髮。

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麼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便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這聽起來荒誕不經的理由,往往讓人啼笑皆非,那麼這個傳說源自何處?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

“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實際上,“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是民間以訛傳訛的結果。

據清朝《禮書》記載:正月理髮的原意為“思舊”,後來在流傳過程中,把這兩個字給傳錯了,變成了“死舅”,這就是“正月理髮死舅舅”一說的來源。

另有學者考證“正月不理髮”的說法最早源於唐朝。唐朝人們把理髮叫做“消耳”,在唐朝“正月”被稱之為“金月”,在正月理髮就叫做“金月消耳”。

而當時官府有一種專門砍殺犯人頭顱的刑具,叫作“金鉞”。“金月”與“金鉞”發音相同,正月理髮也就成了“金鉞消耳”,這就有了上法場砍頭的意思。民間為了避諱,就產生了正月不理髮的習俗。

這兩種說法都充滿著迷信色彩,但為什麼“正月不理法”習俗能夠千百年以來盛行不衰呢?

“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古人和今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

我們如今接受的是西方的科學教育,而西方科學認為物質世界與人是彼此孤立的,兩者之間並不存在著必然聯繫。而古人認為天地間的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相互感應與相互作用的。

但是隨著現代量子物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的出來的結果,恰恰印證了我們古人的這種看法。在亞原子世界裡,思想和物質都是一種能量存在,我們的意識會影響物質,彼此之間息息相關。

瞭解到了這一點,我們再次迴歸到我們“正月不理髮”的主題上來,有些問題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到了正月,天地間的陽氣逐漸上升,所有萬物都開始向外散發生長,人也要順應自然,應該早睡早起,穿寬鬆的衣服,把頭髮披散在肩上,讓頭髮自由地生長。不應該剪斷頭髮,也不應該把頭髮扎得太緊,這樣會阻塞人體的生髮之氣,約束了人體生機的勃發。

另外,為了讓人能夠獲得“生髮之氣”,還鼓勵人們出去踏春,置身於勃勃生機的天地之間,讓自然界的巨大能量灌輸到我們人體之內。

春天五行為木,而木具有“生髮”的重要特性,木同時也對應著人體的肝膽與筋脈。春天正是我們養肝護肝的最佳時間,也是我們調整自己的情緒的最佳階段。

所以我們的頭髮與“木”相對應,體現出的是一種“無中生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而剪頭所用的剪刀五行屬“金”,大家都知道金是克木的。那這樣一說,正月剪頭就預兆著“生機”被破壞,對我們一年的發展有著不良的誘導作用。

“大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不利”——正月不理髮的民俗從何而來?

“正月不理髮”的說法不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五行養生的基礎上的一條民諺罷了,“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也不過是在民間傳播當中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