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楊家將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楊家將有一個核心人物是佘太君,從七星廟招親到百歲掛帥,佘太君是幾代楊家將的真正統帥,可以說,沒有佘太君就不可能有楊家將的故事。然而,對於佘太君,因為她是女人,史書中對於她竟然沒有一點記載,以至於文藝創作中連她的姓都訛傳為“佘”,至於哪裡人士,更是眾說紛紜。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偶翻《續修岢嵐州志》,方知佘太君原來是岢嵐人,該志節婦篇記載:“楊業妻折氏,業初名劉繼業,仕北漢,任建雄軍節度使,娶折德扆女,後歸宋,賜姓楊。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後業戰死於陳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書辯伕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為民。”這段記載,就是民間傳說中膾炙人口的七星廟招親、金沙灘大戰和告御狀等故事。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儘管史間對於折太君是否真有其人尚有爭議,但折德扆卻是實實在在的民族英雄。五代後晉時有一位抗擊契丹侵略的名將,他本雲中人,先任太原牙將,後任府州刺史,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他在府州據守,公元944年後晉與契丹決裂,他奉命攻契丹,拔取十餘寨,後漢時在府州建永安軍,他被任為節度使,後周時輾轉於宣義、保義、靜難三鎮,這位民族英雄就是折德扆的父親、佘太君的祖父折從阮。951年後周在府州建永安軍,以折德扆為節度使,折從阮為邠寧節度使,父子倶領節度使,在當時人們心目中十分榮耀。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折家與岢嵐有著不解之緣,岢嵐城北至今有一個叫折家祠灣的地方,那是當年折家家廟所在的地方。

據,記載:“廣順二年(952年)二月庚寅,府州防禦使折德扆克岢嵐軍。”《續修岢嵐州志》雲:“折德扆,贈涇源經略大夫,太尉,以子御卿貴。”961年折德扆歸附代周而立的宋朝,宋廷許他世襲府州。折德扆還有個弟弟叫折德願,折德扆到京城覲見宋太祖時由折德願權知府州,這期間德願大敗北漢軍於嵐州境內的沙谷寨,使折家在嵐州也建起了勢力範圍。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折御卿是折德扆的次子,知府州期間(979年)奉宋太宗命攻嵐州,他攻下岢嵐軍,佔據憲州,俘獲北漢將領七人,被提拔為崇儀使。994年御卿任永安軍節度使,這一年契丹萬人來犯,御卿與之在子河汊大戰·。斬首五千級,其中將官就有二十多名,還生擒敵一名吐谷渾(首領)。使契丹人自此聞風喪膽,。連年征戰使御卿積勞成疾,第二年御卿病重的消息傳到契丹,契丹人乘機來犯,要報子河汊之仇。御卿帶病出戰,嚇得敵軍不敢迎戰。御卿的母親秘密派人去接兒子回家治病,御卿說:“邊寇未滅,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第二天就病歿軍中,年僅三十八歲。


折御卿在府州拒敵,他的母親要接他回家治病,這個家可能是相對安全的後方,而不是首當其衝的府州。當時宋廷在嵐州設岢嵐軍、火山軍與府州相呼應,所以折家的妻兒老小很可能不住府州,而住在由折德願經營的岢嵐軍。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折御卿有四子:惟正、惟昌、惟信、惟忠。 折惟昌是御卿次子,拒宋史記載,鹹平二年(999年),22歲的折惟昌與族叔折海超、弟惟信率兵迎戰入寇夏兵,昌受重傷,海超、惟信戰死。1004年秋,惟昌率兵入朔州界,破契丹狼水寨,當時契丹人正圍攻岢嵐,聽到狼水寨被破的消息嚇得連夜撤圍。1014年河東百姓運糧援麟州,知府州折惟昌帶著重病領兵駐紮岢嵐軍北的寧遠寨,頂風冒雪護送,結果病逝軍中,年僅三十七歲。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折可適是折德願的後代,從阮生德願:德願生惟讓,即可適之曾祖。讓生繼長, 長生克雋,即可適父。治平四年(1067年)十八歲的折可適隨種諤出塞,與祖輩折繼世折繼祖和父輩折克柔折克行等一起取綏州戰羅兀,成長為一名勇敢的戰士。以後四十年裡,可適戰洪德、取天都被百姓譽為宋廷西北邊境的禦敵長城。


大觀四年(1110年)六十一歲的折可適再次金戈鐵馬來到邊關,不幸的是在四個月後染上重病,竟然一病不起。十月二十九日,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最終病逝在抗敵第一線,可謂鞠躬盡瘁死,馬革裹屍還。宋徽宗聞訊“嗟悵不已,命本路走馬承受,問其家安葬之地及遺表陳乞恩例等”。政和元年(1111年)二月七日,折可適的胞弟,知岢嵐軍折可通在家鄉岢嵐主持了隆重的葬禮,“葬公于軍之北安仁鄉道生谷武家會領軍墓之西。”領軍是指折可適的父親折克雋,也是馳騁沙場戎馬一生,官至左領軍。




楊家將中佘太君歷史本為“折”姓,乃山西人氏
“安仁鄉道生谷武家會”就是今天嵐漪鎮道生溝的武家梁,如今岢嵐城西北一公里有折家祠灣的地名,灣後十里長溝就是道生溝(谷),為便於進山祭奠祖墳,在溝口設家祠是很正常的,所以這折家祠灣就是當年折氏宗祠的舊址。


折可適的兒子折彥質也是一位有名的將領,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曾任其為宣撫副使,統兵十二萬抗金。後在南宋官至籤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因其頑強抗金,金人最恨,除搜捕在京家屬外,大抓岢嵐折姓,所以岢嵐折姓紛紛逃離或改姓隱居,所以岢嵐現在無折姓,僅有百家姓未錄的“攝”姓,很可能為折姓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