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天波楊府的佘太君是中國人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古代女性人物,她百歲掛帥的事蹟更是舞臺上經常上演的傳奇故事,遺憾的是,貫穿南北兩個宋朝都沒有佘太君這個人物,也沒有和她經歷相似的歷史人物,有趣的是,宋朝之前的唐朝竟然有一位佘太君式的暮年掛帥的女英雄,她就是在閩南地區至今仍被奉為神仙的魏敬夫人。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故事要從唐高宗年間的一次反叛說起。
關於我國的邊疆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的說法,而唐朝初期東南沿海的蠻獠就是當時南蠻中的一支。
唐高宗總章二年,即公元669年,泉州和潮州之間的蠻獠掀起了反對中央政府的叛亂,“民苦蠻獠之亂,僉乞鎮帥以靖邊方。”為了徹底解除當地百姓的戰亂之苦,還泉潮二州一片和平寧靜的天空,唐高宗任命歸德將軍陳政以總嶺南行軍總管的身份南下平叛。
陳政準備停當以後,立即率領3600名兵士、包括他的兒子陳元光在內的123員戰將,從光州(今河南固始縣)出發,不遠萬里,不畏艱辛地趕到了蠻獠作亂的雲霄溪地區。


戰爭初期,陳政率領的大唐勁旅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克了一座座蠻獠盤踞的山寨,一直打到了反叛者的老巢,充滿瘴癘之氣的九龍山。來自中原的大唐兵將雖然神勇善戰,卻難以適應蠻獠之地的水土飲食,更忍受不了山中水裡的瘴癘之氣,許多將士因此染病,輕者精神不振,渾身無力,,重者昏昏沉沉,奄奄一息,甚至命喪黃泉。此種情況之下,陳政不得不帶領唐軍撤退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隨即命人將加急戰報送往京城,請求皇帝派遣救兵解救被困九龍山的疲乏之軍。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陳政在發出告急文書的同時,還給故鄉的親人們寄去了一封家信,當他的母親,老夫人魏敬得知兒子戰場被困的消息後,心急如焚,立即給高宗皇帝上表請纓,要求帶兵前往萬里之外的九龍山殺敵解圍。
魏敬夫人這時已是七十一歲高齡,她之前的人生已經經歷了隋文帝、隋煬帝、唐高宗、唐太宗這些著名帝王的統治時期。


魏敬夫人於公元599年生於光州的名門望族魏氏家族,她的父親魏潛曾任隋朝的中書令,長大成人後,魏敬嫁給了駐守光州的大將陳果仁的公子陳犢,並在616年生下了他們的兒子陳政。
隋末唐初時期,天下大亂,李淵趁機在太原起兵,隨後進入長安,不久就建立了唐朝。陳犢認定李淵乃天下所歸,就勸說父親陳果仁帶領五萬精兵歸入大唐麾下,後又為李唐政權的鞏固壯大戎馬倥傯,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被封為濟美嘉慶侯,官拜玉鈐衛翊府中郎將。
在陳犢的軍事生涯中,魏敬夫人作為賢內助肯定給予了丈夫很大的支持和幫助,這也為她日後的運籌帷幄,決勝沙場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關於魏敬夫人,還有一條令人眼前一亮的資料——據說她是一代名相魏徵的堂妹,但是,筆者感覺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魏敬夫人生於公元599年,魏徵生於公元580年,從年齡上來看,他們有可能是堂兄妹關係 ,但他們的籍貫成了這一說法的障礙——魏敬夫人出生於河南光州的高門士族,而魏徵的祖籍卻在河北的鉅鹿郡,兩個家庭相聚千里有餘,互為堂親的可能性很小。
公元670年,七十一歲高齡的魏敬夫人帶領兒孫和將士五千餘眾南下八閩來解九龍山之圍。
唐朝時期,現在的浙江中北部已經得到開發,但浙江南部和福建仍然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而且有著北方人難以承受的瘴癘之氣。魏敬夫人率領著來自北方的大軍過了仙霞嶺進入八閩地區後,將士們越來越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陸續有人病倒,甚至客死異鄉,更糟的是,作為統軍主力的魏敬夫人的兩個兒子陳敏和陳敷相繼染病離世。魏敬夫人一邊承受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悲痛,一邊承擔起了更多更重的領兵職責。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這樣描寫三國名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我們在此不妨仿寫幾句以讚頌了不起的魏敬夫人——遙想陳母當年,二子去未遠,銀髮蒼蒼,白衣如雪,抬眼望,報道敵軍宵遁。


當他們經歷千辛萬險,圍追堵截來到九龍山下雲霄江邊時,魏敬夫人看到此水的南北兩溪一清一濁,像極了北方的清漳河和濁漳河,而清濁兩條漳水正是當年丈夫陳犢和兒子陳政“以良家子從徵”,隨唐太宗李世民長期征戰的地方 於是她指著江面對將士們說“此水如上黨(今山西省東南部)之清漳”,並將其命名為漳江。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魏敬夫人率領援軍到達九龍山後,迅速和被圍的唐軍取得了聯繫,陳政和他麾下的將士得知消息後群情激越,軍威大振,兩軍裡應外合,一舉打破了蠻獠大軍的重重圍困,這就是對於平叛意義重大的九龍山大捷。


九龍山大捷後,唐軍在陳政的指揮下,乘勝追擊,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三十六個蠻獠山寨,最終成功平定了泉州、潮州一帶的蠻獠叛亂。
公元677年,陳政不幸病故於軍中,陳元光接替了父親的職位,繼續為閩南的開發鞠躬盡瘁。公元686年,陳元光向武則天上書,請求在泉州和潮州之間設置一個新的漳州,而漳州這個名字就來自於魏敬夫人命名的漳江。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武則天經過慎重考慮,同意陳元光所請,並任命他為第一任漳州刺史。陳元光因為開發閩南的卓越功績被後人尊奉為“開漳聖王”。
第三次經歷了失子之痛時,魏敬夫人已近八十高齡,但她沒有因此而倒下,而是接著輔佑孫子陳元光,十四年後,即公元691年,魏敬夫人仙逝於因她命名的漳江而得名的漳州,武則天加封她為“昌文弘武茂德慈祥雲霄娘娘” ,這個封號比佘太君的無佞侯可要高得多喲!

大唐有個“佘太君”:71歲率兵遠征救子,其子被稱為“開漳聖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 憶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