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美国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曾在电影《最长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中频频亮相。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M-1半自动步枪基本诸元:口径7.62毫米(7.62×63mm步枪弹),弹仓容量8发,空枪重4.37公斤,全枪长110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口初速853米/秒,每分钟实际射速40发左右,有效射程730米。在M-1原型枪研制基本完成接受定型测试的1932年,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坚持要求新型步枪必须使用一战大量剩余库存的M1906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而这种子弹威力很大,半自动步枪要保证快速可靠射击,枪身机件必须十分坚固。老麦说的话那就是“圣旨”,设计师原采用新型子弹(7×53mm)的设计只得放弃,按照使用大威力弹的要求重新修改,这就造成M-1步枪重量和后座力偏大。因此,对M-1步枪的这一缺陷不能单方面怪设计师。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美国M-1式“加兰德”步枪之所以牛,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大量装备军队的半自动步枪,用以替换美军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手动步枪(也称1903式春田步枪)。M-1步枪二战期间生产了400多万支,是美军步兵的主力装备,也是美国大兵的标志。M-1步枪的出现改变了轻武器发展的历程,使得步兵的单位火力成倍增长,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二战最杰出的步枪。M-1步枪出自天才枪械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之手,他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也译为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34年,先后发明设计了54种步枪及相应加工设备,其中最成功的便是研制历时11年于1936年1月定型的7.62毫米M-1式半自动步枪,又称“加兰德”步枪。美军自1936年少量试装M-1步枪,1940年开始大量换装, 因为1940年M-1步枪导气装置有一次重要改进(之前仅生产的5万支反而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抢手货),之后大量生产并征战多年,美国原产军工厂几乎没有收到关于改进M-1步枪的意见反馈,足见这支枪的设计和质量十分过硬。因此,装备美军20多年的M-1步枪始终无大的改变,并因射击精度高而被当成狙击步枪使用。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在二战各参战国军队的主力步枪中,美国M-1“加兰德”步枪是唯一具有代差优势的武器。无论是德国的毛瑟98-K、苏联的莫辛·纳甘、英国的李·恩菲尔德,还是日本的三八大盖、意大利的卡尔卡诺都是好枪,但均是纯手动步枪,只有M-1半自动步枪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四五秒钟就能打出8发子弹,在射速上远胜这些手动步枪,而在威力和精度上也不输对手。有过实战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在复杂激烈的战场上能一枪毙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枪枪毙敌的神人(非狙击手)那只是影视剧中的“一个传说”。在相互对射的战斗中,你在瞄准敌人射击,敌人也在瞄准你射击,而且你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敌人,必须快速瞄准快速射击才能杀敌保己,这也就是说在单兵瞄准技能一定的前提下,单发步枪射速越快胜算越大,M-1半自动步枪正是赢在这一点上。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美军有强大的军工生产和后勤运输能力,基本不担心M-1步枪耗弹量太大没有“饭”吃,打起枪来大手大脚惯了,而这一点恰恰是德军尤其是日军颇为顾忌的,因为二战在某种程度就是在拼钢铁。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二战期间美军还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和卡宾枪,但它们主要用于近距离的遭遇战或突袭战,在中远射程M-1步枪的作用不可替代。实战中M-1步枪经历了风雪、潮湿、严寒地带、热带丛林、干燥沙漠等不同战场环境的考验,被证明是一种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的步枪。美国大兵对生死关头不掉链子M-1步枪喜爱有加,视为第二生命。

二战中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步兵班员额一般为12人,标准配置M-1步枪10支(另外还配有机枪、狙击步枪、手枪或冲锋枪、卡宾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是德军步兵班的1.5倍、日军步兵班的2.5倍,再加上美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炮兵优势,火力上完全碾压对手。在太平洋战场上,高射速的M-1步枪让日军饱受摧残。岛屿攻防作战中因植被遮挡,美军步兵与日军步兵基本在200米内交火,日军步兵手动的三八大盖每打一枪,立即招致美军M-1步枪密集还击,许多鬼子兵还没开两枪就已身中五六弹,M-1步枪弹往往能够击穿小树干再干掉日军,而日军口径6.5毫米的三八大盖明显威力不足。在欧洲战场,美军M-1步枪同样力压经典的德军毛瑟98-K步枪,单兵素质出众的德军步兵在美军步兵优势火力压制下很难抬起头来,美军是用成堆的子弹来换德军的小命,以致德国紧急生产G-34式半自动步枪欲扭转劣势,无奈只装备了20余万支,还要用于东西两线作战,根本无法与成百万支M-1步枪抗衡。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M-1步枪的标尺照门采用觇孔式,片状准星也可调整,而当时其他各国的步枪基本都采用缺口式标尺照门,固定式准星,瞄准对新兵而言不易掌握。而M-1步枪这一超前设计既有利于平时校正枪的精度,也使瞄准更加简便,这在实战中意义重大。因为战场环境复杂,许多时候只能概略瞄准射击,枪的精度越高、瞄准越快速,击中敌人的概率越大。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兵们正是依靠着M-1步枪的迅猛和精准的火力,在前线与德意日法西斯军队作战中占得先机,取得对敌人手动步枪的完胜。铁血将军乔治·巴顿曾称赞M-1“加兰德”步枪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这个评价实际代表了出生入死的一线士兵对M-1步枪的信任和肯定。

二战结束后,由于M-1步枪的优秀表现,美军并没有像其他许多国家那样换装新步枪,而是继续充当步兵的主力装备。同时,美军因裁减军队而富余的M-1作为战争剩余物资,大量援助给美国的盟友,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也接收了一批,但数量不多。1950—1957年,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及对外军援需要,斯普林菲尔德、温彻斯特等4家军工厂又生产了143万支M-1步枪,使M-1累计产量超过550万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缴获不少M-1步枪,这对于只有三八大盖和莫辛?纳甘手动步枪的志愿军来说可是个好东西,M-1被称为“大八粒”、“快八粒”,据说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二级狙击英雄,毙敌214名)曾将M-1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取得不少战绩,只是出于宣传需要隐去了,公开照片上伴随张桃芳仅见一支苏联1944式莫辛?纳甘步枪。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M-1步枪也并非十全十美,主要存在着枪身重量较大(压满弹带刺刀5公斤重),8发弹仓容量偏少等缺陷。M-1步枪的重量对于人高马大的欧美人还不算什么,但对于身材矮小的亚洲人则显得过重。再就是该枪的子弹与英、苏、德、日制步枪弹均不通用,耗弹量又大,美军之外的逼仄军队后勤很难保障供应。朝鲜战争中营养不良的南棒子对M-1步枪吐槽最狠,子弹供不上不说,打败仗逃跑时直嫌M-1步枪太重受拖累,竟随手丢弃了不少。

美军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最终在1959年被M-14自动步枪取代。M-1与M-14都出自加兰德的设计,M-14基本是增加了连发功能的M-1。但正由于M-1步枪曾大放异彩,反而将自大的美国人带到沟里去了,以致故步自封、不思进取,M-14自动步枪没能摆脱M-1缺陷的窠臼(仍使用大威力弹,枪重和后坐力仍偏大)。而苏军早在1949年就开始换装使用中间威力弹的AK-47式自动步枪,其整体性能比十年后美军换装的M-14还具有代差优势,直到1963年底美军开始逐步换装小口径M-16式自动步枪,美军在步兵武器上的劣势才得以扭转。

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美国产量最多的枪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无疑是二战最杰出的步枪,没有之一,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立下汗马功劳。如今,M-1步枪的辉煌历史并没有完全画上句号,M-1步枪仍是美军仪仗队使用的礼仪用枪,对面湾湾、日本、菲律宾等也是用M-1当礼仪枪;在非洲、中东、西亚等地的“拖鞋军”中,偶尔也能见到M-1的身影;在美国枪支民用市场中M-1步枪仍在流通,尤以1937—1940年生产的首批原装枪价格最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