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曾在鄭州的鄭韓故城大顯身手改革創新

子產曾在鄭州的鄭韓故城大顯身手改革創新

鄭韓故城

在河南鄭州新鄭市有一座鄭韓故城,殘存有20公里長的古城牆,這裡就是古鄭國的所在地,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下面的諸侯國,這裡曾是子產當年大顯身手的地方。由於鄭國和周王室的關係很近,因而他也成為各個諸侯國經常攻打的對象,戰爭不時降臨在鄭國的頭上。

其中比較起來最多的就是公元前605年到公元前595年,這十年當中南楚北晉就侵犯了鄭國十一次,達到一年一次還要多。

鄭國夾在大國之間,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與各個諸侯國曆史上的淵源,使得鄭國的貴族們決定挑選一個更能幹的人來領導鄭國,拜託困境,這個使命就落到了子產的頭上。

子產曾在鄭州的鄭韓故城大顯身手改革創新

子產等人畫像

子產,春秋時期最負盛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春秋末期鄭國,今河南鄭州新鄭人,鄭穆公的孫子,子產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22年。公元前544年子產被鄭簡公立為卿,後又立為相,子產執政18年,其作為對後世影響很大。廉潔為政的特色極為突出,為鄭國的社會穩定和生產發展做出來傑出貢獻。

子產執掌政權不久,針對鄭國動盪不安的國內局勢和危險的外部局勢,開始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子產的第一個改革,他把整個田界重新根據實際情況劃分,這樣的話使得人跟土地結合在一起,和軍隊一樣五個人一伍,以伍作單位把它編起來,實際上就進行了一次戶口登記;子產的第二個改革舉措是作丘賦,就是以丘為單位,向土地所有者徵收軍賦,這些措施都是順應封建制度到來的趨勢的,是針對舊貴族勢力的。

身為一國之相,子產對土地、兵役、賦稅等制度進行改革,按田取稅,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一般平民的利益,所以措施一經頒佈,猶如一聲驚雷,引得鄭國貴族議論紛紛,誹謗不絕,貴族和部分民眾詛咒他,甚至想殺了他。

子產曾在鄭州的鄭韓故城大顯身手改革創新

和貴族的紛爭

子產對這一切,對他個人的攻擊他都毫不在乎,他只要對國家對社會有利,他的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他不怕這些。在這個大動盪的時代,各國爭雄,誰能夠改革誰就富強,就能站住腳,誰不改革,這個國家就衰敗,所以在當時改革是一個潮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三年後子產推行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鄭國逐漸由弱變強,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子產的正確決策最終得到實踐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