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

成雪拉姆

您能有這樣的疑問首先可以肯定您是一個注重家庭自助教育的,為您驕傲!孩子的深度閱讀是閱讀中最重要的習慣,深度閱讀是什麼?是思考。是舉一反三的思考,更是發展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思考。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深度閱讀以及孩子深度閱讀習慣的培養。

深度閱讀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深厚的知識。

在閱讀中由淺入深,拾階而上地獲取豐富的營養,選好書和適合的書是重要的環節。

二是深刻的領悟。

在多讀書和博聞廣見的基礎上,逐漸由一知半解到透徹之悟的過程,如何引導和啟發是關鍵。

三是深刻的反思。

讀書只是獲取營養的一個手段,沒有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的循環往返,讀再多的書也只能造就出書呆子,總結、討論和輸出是重要手段。

讀書僅有廣度是不夠的,沒有深度的閱讀就如同浩瀚海洋中的海面航行,只能領略大海的表面風光而不能洞察奇異陸離的海底世界一樣。

閱讀是寫作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閱讀演變成寫作能力,中間還隔著好幾道坎。

首先是讀什麼,第二是怎麼讀,第三是解決字詞書寫的技術性障礙,第四是閱讀與生活的連接,轉變與內化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第五是口頭作文,第六是書面寫作的技巧。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感知力與概念體系支撐的邏輯思維能力。

母語閱讀再重要,但在義務教育的擠壓下,一旦被動,步步捱打,哪裡有時間和精力與心情做閱讀?英語耗了那麼多時間精力與金錢,擠壓了母語育人之根本,雖勝猶敗,況且萬軍叢中,勝者幾人?路線方法正確,英語可以相對速成,起碼超越學校要求是很容易的。英語只是技能,母語才是做人之根基,是終身學習的核心路徑。母語學不好,英語絕難上高度。所以跟我學英語的,用不了多久就要回頭搞母語了,因為母語水平支撐不起英語的高度萬千育兒術,一個熊孩子,坑死一家人。所以我希望家長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望天,不但是教孩子,更是要教自己。靜下來讀點好書,比如英語讀幾本理論書,再分析大環境小環境家庭環境的資源和評價體系,整體就全明白了。靠誰不如靠自己,外力通過內力起作用

我真心覺得,家長的觀念一日不改變,整體素質一日不提高,孩子家長和整個家庭就一日無法脫離水深火熱。表面看學習熱情高漲,見什麼學什麼,同時泡n個群,收藏無數篇文章,但實際上自己的核心素養沒有提高,仍然處於被動盲從狀態。從珠心算到奧數到繪本到英語啟蒙,所有風靡一時的都有神話甚至妖魔化的傾向。所以一開始我也給家長講英語啟蒙多麼重要,現在我就開始講英語啟蒙不要用力過猛,一旦把習得的快樂榨光了,效果就會走向反面。英語啟蒙用時用力過多,反而把最重要的母語擠得靠邊站,得不償失,兩敗俱傷。繪本也同樣,繪本再好,五六歲孩子的心理認知程度,能夠培養邏輯思維嗎?

最後,記住我們孩子時間很就是用來玩的,玩是孩子的天性,雖說沒有能玩夠的孩子,但是孩子連玩都沒時間學習也不會有很好的專注力,所以孩子很需要我們家長,花錢給孩子去補習班其實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幫助,補習班相對於學校只不過是從“千人一方”變成“百人一方”。而能做到“一人一方私人訂製”的人是我們。

深度閱讀,是思考。


康媽教育諮詢

跟深度閱讀無關,完全是家長過於急功見利,拔苗助長,如果你報著讓孩子讀點書就能提高寫作能力的想法,還是趁早放棄吧。

閱讀並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級應該是10歲,從3、4歲左右開始讀繪本多說也就是幾百本,7、8歲左右能開始看文字的書,2-3年多點也就是200-300本薄一點故事書的量,就這點閱讀量想在作文上立刻看到效果,基本是在作夢。

從小開始閱讀,如6、7歲開始閱讀文字的故事書,按每週一本到二本故事的量。一般想看到一些效果,快一點要初中高中左右,這時在寫作時才能看到角度和深度的積累和變化。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在作文上跟同學慢慢拉開差距,眼界、角度、深度、風格,結構都會有一些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寫作文並不困難,很輕鬆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而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量只停留在教科書、少量課外書和一些流行小說上,在寫作時很難寫出獨特的觀點,文章平淡無奇,泛泛而論,詞彙、結構或引用都非常的窄,作文也很難寫出高分。哪怕去補課,提高作文分數會花很大精力才能看到效果。

要是慢一點會在上大學時才能體會到閱讀量大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喜歡閱讀的人,會經常深入思考,自己的三觀會比同齡人更早形成,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會更容易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會人云亦云,無腦盲從。形成閱讀的習慣,並堅持長期的閱讀,不會在短期內看到什麼變化,但會小的地方開始影響和改變思維方式、氣質等因素,一旦遇到些事情很容易就看到跟同齡人之間的差別所在。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有單獨的篇幅來說閱讀的重要性。長期穩定的堅持閱讀,形成閱讀習慣之後,相當不斷的進行刻意練習,除了能在日積越累中鍛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思維方式、眼界,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本身需要長期練習,初期大都是從模仿開始,比如小學寫作大都是一些相對固定的套路。孩子在初期寫作時,想把一件事表述清楚都很難,也無法理解邏輯關係。這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引導,幫忙孩子輕鬆把作文寫出來,減少恐懼感。

點擊我的頭像,在前段時間回答過: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文?裡面提到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而輕鬆的寫好作文。

先別想做什麼深度閱讀,先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家長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遊戲、看電視劇的習慣,多陪孩子看看書,閱讀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別心急,先堅持幾年閱讀再說。


戰隼

這個問題分兩個層面:1,什麼是深度閱讀,2,如何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就是:1,看到文章或書籍,知道what:一內容(含邏輯分析推理等)、二結構(如何組織材料、觀點、信息的架構)、三表達(如何呈現)、四作者目的意圖、五進行審美分析;2,能從思想、技術、文化、時代、同業者等譜系的高度where,來俯瞰閱讀文章內容的來龍去脈;3,以文觀人how:能分析作者如何思考,為何這樣思考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4,建立自己的模型what+how+why:依據文章的營養,形成自己的模型,建立自己的體系。

如何深度閱讀:1,閱讀面要廣:哲理類(含諸子百家)、社科類、科技類、思維類、文學類、古文類、中外類、歷史類、生活類等都要涉獵;2,突出一類主題,由點帶面;3,閱讀種類:消遣型閱讀、評價型閱讀、記憶型閱讀、理解型閱讀、探測型閱讀、創造型閱讀,逐級升級;要從信息型閱讀、分析型閱讀,升級為研究型閱讀。4,閱讀方法:結構閱讀法(what,when,where,who,how,why等),邏輯閱讀法(觀點,事實,想象,推理與論證,what=how=why),平行閱讀法(詞句段章〔微觀-宏觀〕與章段句詞〔宏觀-微觀〕),批判閱讀法,等。5,最最重要的是興趣、興趣、興趣,先養成能閱讀習慣,再養成會閱讀的習慣,再培養深層閱讀的智慧。6,閱讀的實質是見識自己所未見未想,閱讀的深度取決於自我的篩選與深度,閱讀本身不是目的,閱讀的淺層目的是滿足好奇與愉悅,深層目的是超越被閱讀者,達到自我的認知及由此的實踐自由。


urna風之度0

“其實讀書就分為略讀和精讀,可能有的快餐式地讀,我們看過一遍就不想讀了。但是一些經典的書一定是需要反覆讀的。”楊菁認為,我們很多孩子又很愛新鮮,讀了新書就不想再讀舊書了。第一個就是我們家裡書籍的投放,不要是孩子一看完新書,我們就再去買新書。新書的投放不要過於頻繁。定期帶著孩子去重溫過去的書,因為孩子在不停長大,他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變化。

當他倒過去看過去的書的時候,他其實是有不一樣的收穫的。我記得我在小時候,每年到了寒暑假,我就把家裡所有的書找來再讀一遍。以至於到後面,有的書我倒背如流,有的書我到現在記憶猶新。所以一定要經常帶著孩子重溫作品。

另外,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多看書,看第二遍,我們可以玩一些遊戲。比如說第一遍讀完了,孩子不想讀,那第二遍,我們試一下換一種聲音讀好不好。第二遍我們用老爺爺的聲音,用小鴨子的聲音,或者用很小很小的聲音來讀。孩子可能又被你吸引了,再讀一遍。

還有,我們可以帶著一些問題去讀,讀完這個故事,你要告訴我,故事裡面有哪些動物?他們的出場順序是什麼?孩子領了這個任務,他可能會再去讀一遍,而且他會帶著思考去讀。此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有些深度的探討,也就是當孩子不會寫讀後感的時候,我們可以說讀後感啊,我們讀完了跟孩子聊一聊,你這個書裡面你喜歡誰?為什麼?如果換成是你,你又會怎麼做?促進他深入地思考。那麼會寫的,可以讓孩子寫讀後感。

另外,如果是買來的書,可以帶著孩子把精彩的段落畫下來,做一個重點的標註。還可以帶著孩子背誦書裡精彩的段落。這些都會加深孩子的深度閱讀。只有深度閱讀,才會促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把書讀厚,活學活用。

怎樣才能瞭解孩子的閱讀感受?

我們家長首先要知道,其實讀書不是為別人讀的,也不是讀給別人看的,所以不要總是想著讀完要考考孩子你究竟學到了什麼。我們總說,閱讀是對一個人情感和思想的滋養。我們說是滋養,我們從來不說是灌溉。為什麼呢?因為滋養是潛移默化的,悄然無聲的。

所以有的家長想知道孩子讀完了有什麼感受呢,孩子可能說不出來,這時候家長應該先分享你的感受,我讀完了以後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怎樣怎樣,你先分享給孩子聽。孩子聽多了以後,他會說“媽媽,我不是這麼想的,我是怎麼想的“。你這樣就是引導他去分享。

那麼如何通過閱讀來衡量孩子的進步呢?我曾經說過一段話,早期閱讀是在孩子的心田種下一顆優秀的種子,也許在陽光、空氣、水分不那麼充足的時候,它尚未發芽,但是它總有一天會勢如破竹般綻放最美麗的花朵。這朵花也許開得絢爛,照亮了一片天空,也許開得低調,只溫暖了自己的心房,但讓這一生走得堅強,而抵禦十足。這些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閱讀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說閱讀可以跟成就劃上等號。

我們的孩子在閱讀中有可能影響他們,有可能溫暖了自己,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是豐滿的。而且他在這些文學作品裡面被教育著,被感化著。我們文學作品的主題,其實就是歌頌真善美。他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濡染著,所以這個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吸收的過程可能我們看不到,但是他的一生有可能因閱讀而被改變。


淚雨星痕心

這同深度閱讀沒有任何關係,哎,這種問題是家長根本不懂教育造成的,是道聽途說什麼閱讀可以提高學生成績的謠言造成的。我貼一個我寫的小文,你自己看看吧,有用就瞅瞅,感覺沒啥用,你就當娛樂。

首先家長要懂得,閱讀不會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寬泛的閱讀不會提高語文成績。學習成績是依據考試得來的,考試是依據考試大綱得來的,考試大綱是依據教材得來的,教材是依據教學大綱得來的。閱讀同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有什麼關聯嗎?如果沒有關聯,閱讀跟學習成績有什麼關聯?

其次文字不是語文,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統稱,而文字在數學題裡叫數學語言,在化學題裡叫化學語言。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解釋。小孩子經歷的少,尤其是識字量少,根本無法在眾多的材料裡轉換語言,所以他更注重的是故事,就是大概大概。但是上學做題,教師講課(功底深教師不會這樣做,尤其是針對小孩子)需要的是準確理解每個字、每句話、每個標點符號的意識,以及前後搭配的連貫性等等,這在孩子大量閱讀中根本無法養成,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來理解,如果做題出現100個字,小孩子認為讀70個字就夠了,而做題讀70個字,根本無法理解題意。這就造成學生根本無法解題。所以不要讓小孩子寬泛的閱讀,因為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如果非要說好處,就是多認識了幾個字罷了。就為了多認識幾個字,浪費孩子大量的玩耍的時間,那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

如果真有那個毅力和時間,小孩子到是可以循環背誦幾年句子或者段落,哪怕在他那個年齡段還不是很懂的情況下。因為從小積累的記憶,如果能延續幾年的話,終生難忘。

如果要想提高作文分,上學期間(這裡特指中考、高考這種很公平,沒有太多人為因素的考試)就是作文書最管用。小學期間的作文分,語文老師的手指頭最管用,凡是有過多人為因素的考試,作文分都跟本校教師有關,呵呵。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我覺得這個父母是不是有點急功近利了。四年級的孩子不過剛開始學習寫作,寫不好都是正常的。

閱讀只是輸入,寫作是輸出。雖然輸出的基礎是輸入,但是輸出也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並且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我記得我小學三年級剛開始學寫作文,課上老師佈置作文作業後說,剛開始學習寫作文,大家如果不懂寫可以看看作文書,從模仿開始,比如小明改成小紅,小花改成小如什麼的。然後我寫作文的時候真的就拿一篇作文選把小明改成小紅之後從頭到尾抄下來,差點沒把老師氣死。


其實,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雖然看過不少書,但是多數不過繪本故事書,圖片還是佔據了大部分,幼兒階段及小學階段的孩子所謂的讀書不過是讀圖而已。另外,四年級的孩子畢竟還小,他根本就沒有系統學習過寫作的基礎和實際大量練習。這才是孩子寫不出作文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沒有進行深閱讀。

所謂的深閱讀就是把所讀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說起來,很多成年人尚且沒有做到,何況一個十來歲的孩子。

不過,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以輸出為目的,進行輸入,適當的方法也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效率的。


首先,選書是關鍵。十來歲的孩子,這個時候應該選擇古今中外名著進行閱讀,培養孩子的語感,鍛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開闊視野,拓寬孩子的思維能力。

其次,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讓孩子給你講故事,讓孩子對閱讀過的小說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啥的,在肯定孩子的基礎上針對孩子的語言表達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都是語言輸出最好的練習基礎,口語輸出。

最後,作文畢竟是書面語言,還需大量的筆頭練習。現如今父母讓孩子練習寫作似乎是帶著孩子旅遊回來要求孩子寫遊記,這是個不錯的方法,可是孩子們似乎都被父母嚇怕了,為了寫而旅遊,孩子都沒心思玩了。這是得不償失的。其實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旅遊回來之後告訴孩子,你可以把自己的快樂保存下來!等你長大,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如何保存,就是把自己的玩樂過程和感受寫下來。只要說完這句話就行了,其他什麼都不用做,更不用檢查孩子的作文情況。

另外,寫日記也是一個筆頭練習的最佳方式。父母需要告訴孩子的是,日記是孩子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是見證孩子成長的重要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情到深處語言自然流露。當然,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不要想著偷看孩子的日記什麼的。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至少都要深入個十年八年的才能見成效。不要功利性太強,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和記事的好習慣,不管最終寫作是否出效果,至少這個過程孩子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維,更有助於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茱小豬

閱讀是方法問題,寫作文則是升化應用閱讀問題。就自己伴孩子閱讀談談心得吧!

我孩子沒讀過繪本,真正試讀是從唐詩開始,大家都知道每首唐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三歲左右的孩子對色彩很敏感,剛開始讀詩時先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這首詩的作者的趣事繪聲繪色的講給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之後把這首詩讀給他,再逐字解釋給孩子,緊接著把整首詩意給譯出來,最後用準備好的紙把詩畫的輪廓勾出來,一大堆的色彩促使他急於亂塗時,趕快教他背整首詩,這樣往往是畫還沒塗完他就能背出來,並且每個字的意思和詩意都很準確的說出來。我們伴孩子閱讀的目的就是讓他能儘早地把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掛勾,所以在孩子塗完畫的同時讓他仔細地描述畫面內容,每描述一點我們就表揚他一次,如“你真行,這麼細小的特點都觀察到了,描述得栩栩如生,遲早會超過我的,我得向你學習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了,你得教我方法喲!”孩子的急於表現讓人無法抗絕,他立馬會更興奮地告訴你周圍他能看到的事物的特點,隨後我們趁勢讓他看天是什麼顏色,雲有什麼變化,甚至路邊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能看到的小動物都讓他描述一下,當然大人除了表揚還是表揚,把他的一點一滴的表達我給簡單理出一段通順的話再念給他聽,由於是他的傑作,他真是興奮地停不下來。

上幼兒園的孩子特別迷戀故事,每晚睡覺前都給他聲情並茂地讀《兒童文學》,《男孩故事》,《成語故事》等等書籍。每讀時都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孩子的興趣很是濃厚,讀完一個故事他會問你一百個問題,你不能打擊他的興致,只能不厭其煩的一一作答,同時反問他故事的一些相關內容和他的看法。他往往會很準確地回答出來,伴孩子閱讀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有時候真想偷會懶,但一想到以後孩子的學習又只能堅持下去。

轉眼上學了,有了看圖寫話內容,由於學前聽的東西及時的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輸出,孩子很自然的就能把畫中的事物給寫成小故事,這時我告訴他不管是寫話還是寫故事都是在寫生活,寫生活就得有主人(人物),人活動的過程(時間),人們在哪裡(地點),發生了什麼(事件),為什麼會發生這事(起因),這事是怎麼發展的(經過),這事後來怎樣了(結果),你對這事有什麼看法(主題觀點)。小學的作文大多是記敘文,圍繞這個方式孩子寫東西才有的寫,隨著年紀的增長,閱讀範圍不斷擴大,伴讀式也慢慢變成了他自己主動的閱讀。

總之,不管咋樣的書,得帶著問題去讀,得讀懂每一本書的每個故事,甚至是好的詞語或句子,讀書後必須有收穫,也就是能用到寫作中去,這個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觀點和方式。


暖心閒人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深度閱讀有關,但是提到如何培養孩子的深度閱讀,以此來提高寫作能力到時可以說上幾句。那麼這裡就簡單的講一下如何培養孩子深度閱讀。



一、什麼是深度閱讀

閱讀跟寫作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閱讀內容決定了寫作的視野。

而閱讀,又可以分為一般閱讀和深度閱讀。

一般閱讀只是記憶住了書本當中的內容,要用到的時候直接照搬書本的內容就是一般閱讀。

而深度閱讀除了剛剛講的一般閱讀之外,還需要對內容進行思考,比如我們閱讀了自然生活,歷史,文學經典。但是讀完之後我們要對他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結合現實最後將你觀點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

只有進行深度閱讀將讀和寫相結合。才能寫出有思考深度有文學靈性和美感的文章。



二、解決讀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學生開始寫議論文事業非常的狹窄,抱著兩本作文書不放,結構上只會用論點加一兩個名人的例子,再加結論,這樣的方式進行寫作。寫的非常的乾巴無味。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必須通過培養孩子進行深度閱讀的寫作視野!

這個讀並不是簡單的閱讀一些文字材料,而是引導孩子去閱讀大自然、現實生活,歷史故事,文學經典,並對這一些東西進行思考和感悟。並將這些思考貫穿到平時的寫作當中去,來拓寬孩子的寫作視野。



1、閱讀大自然

說是閱讀大自然,其實就是讓孩子去觀察大自然。大自然的壯美其實是我們最直觀的感覺,它可以提供給我們無窮的視覺享受,也能給我們提供無限的寫作靈感。

但是我沒有辦法讓孩子一直在外面。所有們要求孩子將自己在戰界當中看到的萬物都系仔記的筆記當中。看他對花花草草有什麼樣的一個感受。

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大站的紀錄片看完之後,讓孩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2、閱讀歷史

讓孩子瞭解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讓孩子去了解歷史上曾經經歷過的苦難。比如戰爭天災等諸多磨難,再讓孩子將這些磨難與現在的生活進行對比。 讓孩子思考更加的客觀,更加的理性。能夠讓他們的目光變得更加深沉。

具體做法是可以讓學生瀏覽歷史課本或者閱讀上下5000年瞭解歷史故事,在閱讀當中摘錄下這個故事的簡述。

然後那孩子常常翻閱自己的筆記,這樣子就會有歷史記錄在自己的腦子當中。



3、閱讀社會

要引導孩子去關注社會當中發生的事情,現在獲取新聞的途徑非常的多。可以是報紙,報刊也可以是手機網絡。

教會孩子如何去閱讀社會現實。當我們看到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要引發孩子去思考。比如,當咱災害來臨的時候,要讓孩子思考在這件事情當中,中華民族是如何表現出你聚力的?

看到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要讓孩子去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表現得什麼樣的特點?

比如看到留守兒童的時候。要讓孩子去思考,誰來關心留守兒童,看到空巢老人的時候要思考誰來照顧空巢老人?



4、閱讀文學經典

閱讀文學經典式作文教學當中常用的手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優美的片段。可以將裡面的句子作為寫作的素材。

如果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哲學思維,可以讓他們閱讀一些哲學書籍,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書籍和外國的哲學書籍。

當然,這些書籍的作品非常的多,我們不要求學生將每一個哲學家的作品都閱讀完只需要選其中的一兩個作為閱讀就可以。

因為學生沒有哲學思想往往缺少思考的深度,很難寫出有深刻意義的文章。



二、解決訓練問題

1、專項訓練

我們需要訓練學生學會描寫自然萬物、歸類生活的現實、提煉歷史事實。運用文學經典,以及如何寫出文采等等這一些訓練都是針對性比較強的。缺少什麼能力就訓練什麼樣的能力。



2、綜合訓練

綜合訓練是檢測學生寫作的最後階段,也是檢測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你平常說的寫大作文,讓學生寫一篇完整的作文。


雅蘭說育兒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認識的每一個人,令你感到幸運之事都是冥冥中等待你去實現的安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討人喜歡,勇敢,聰明,有愛。其實,要培養這樣的孩子很簡單,就是讓孩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說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是絕不相同的。

什麼是深度閱讀?

我覺得就是孩子可以理解書中的內容,可以從書中吸收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並且能應用到生活,作文以及更個方面。

我們可以《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學到關於如何理解書中內容並轉化成能力的方法。

1。高效閱讀。

對於孩子來說首先要學會選擇書。孩子感興趣的書,吸收就會更多,閱讀興趣也會更高。如果要做到高效讀書,那麼就必須要有目的去讀,當我們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的時候,做起事情來就會事半功倍。而且在讀書中要做到有意識的輸出,比如說可以記孩子把書中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為了做高效讀書,作者大巖俊之指出可以採用並列讀書法,也就是說你可以在同一時期讀幾本不同領域,不同類別的書,這樣更容易讓我們的大腦記憶並且產生頭腦風暴。

然後我們可以教給孩子通過瀏覽序言,目錄,後記等確定閱讀主題,找到自己在閱讀中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作者是怎麼圍繞主題來寫的,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

2。記住書中的內容。

這可以分為做筆記+記憶兩個部分。

邊讀書邊做筆記。要做到摘要+感想+總結。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做筆記的方法就是用思維導圖。這種可視化存儲的方式能讓我們更加高效地實現目標。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償的一種思考方式,是使用一箇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一種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比爾。蓋茨等眾多領導人,學者都十分喜歡這種方法。而各大公司如波音,英航都使用這種方法在業務培訓中。思維導圖區別於普通筆記有各種好處,比如可以更好的整理思路,提高記憶力和構圖水平。在製作中容易產生新的創意和想法。而且可以用簡單的詞來總結。在記憶中,圖片比聲音,文字都有更好的記憶效果,所以這種可視化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存儲在我們的腦海中。

大巖俊之給我們列出了具體的方法:

準備空白的A4/A3紙,最少6種顏色的水彩筆,當然還有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的前提是你必須讀完了一遍書。

紙需要橫著放,這樣更容易開拓思路。筆需要用彩色的,不用黑色的。彩色可以給到更多視覺刺激,更有利於記憶。思維導圖是從中間發散的。中間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主題,需要更的足夠大。然後從中間的主題中像樹枝一樣發散出去。分枝越細,字越小。

一般最開始我們就記錄到書名,作者,出版社等。然後就可以根據我們前面確定的目的和問題等進去製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先讀一遍書才能開始做思維導圖的原因。只要我們從各種不同的分枝去發散,就會產生更多的衝擊和刺激,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和理解書本內容。

對於孩子來說,通過思維導圖,對寫作文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更全面的認識事物。這裡是兩個例子。

那麼,又是需要怎麼樣指導孩子來記住呢?首先我們要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記不住書中的內容呢?其實這就要說到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他根據此繪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主動去記憶,那麼只需要一天時間,我們就會忘記大部分的內容。所以如果要記住的話,我們就需要反覆閱讀,這樣才能更好的記憶。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出反覆閱讀記憶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提醒孩子去反覆閱讀和記憶。

作者在這裡還提出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在社會學中所說的“二八定律”。也就是說一本書中重要的部分只有20%, 另外80%只是用來闡述這20%。而在這20%中,其中最重要的只有4%。也就是我們可以在讀書中集中精力來理解這4%。這樣我們花的時間少了,但對書的理解就更透徹了。

另外還可以通過其它各種記憶法來記住書中內容,比如有感情的閱讀,編成故事,首字母記憶法,環境記書法等。

3. 當然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行動。

這也是我們讀書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難駢做到的事情。

對於孩子們來說,可以讓孩子先確定確定目標後,想像一下自己完成目標時的樣子,當然我們也更要知道自己現在位置,與我們的目標的距離,如果要達到目標,我們實際需要怎麼做。把行動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作的小步驟,並且把你的行動告訴別人,這樣可以更多的激勵到自己。這正是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作者提出的具體方法。

比如說寫作文,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寫的就《我最愛的媽媽》,這是屬於人物的。你可以先讓他畫一個思維導圖。這個可以是他能所想到的關於媽媽的所有的事情。這也可以當做一個小目標來讓孩子實現。當完成了這一步,可以再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把這些分成段落。然後再可以開始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與漁。作為家長,讓他學會方法這一點更重要。


微微安卡拉

面對越來越通俗化的社會,閱讀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素養,使思考更有深度,為話題提供材料支持。讓孩子們的見解、想法與眾不同。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讀什麼書比較適合呢?暢銷青少年兒童書籍和古典書籍都很適合,通過暢銷青少年兒童書籍,孩子們可以瞭解很多值得關注的內容,比如生活小百科等,比如情緒管理竅門等。古典書籍對於增添青少年兒童說話的內涵大有裨益。


應該怎麼讀書呢?通常孩子都會以大人為榜樣,而“沒有閱讀時間”常常是成人不讀書或很少讀書的理由。只有做好讀書表率,才能潛移默化地正向影響孩子。

對於成年人來說,推薦把讀書分為慢閱讀和快速閱讀兩種模式。慢閱讀是為了培養自身的精神世界,需要大量的時間一點一點地閱讀,而快速閱讀則是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信息,迅速找出需要學習的地方,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快速閱讀更為適用。有一種30分鐘讀一本書的方法:首先用很短的時間對書進行預覽,主要看書的目錄、小標題等內容,明確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和作者的基本邏輯;然後快速瀏覽全書,留意每頁的關鍵詞、標題、插圖等,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做標記,瞭解這本書哪些可以略過、哪些是必讀內容;最後是跳讀,從書中抽取重要段落精讀,領會大意,實現從這本書獲取信息的目的。說到底,30分鐘讀書法也是二八法則的一種運用,通過二成的閱讀內容,來了解書中八成的信息。

值得提出的是,這種按分類進行快速閱讀和慢閱讀的能力,也適合青少年兒童。畢竟,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青少年兒童可以將暢銷書、古典書籍作為主要的閱讀對象,選用快速閱讀或慢閱讀的深度閱讀方式,來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