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敦刻爾克如果德國殲滅了英國34萬人的話,英國會投降麼?

Veteran丶老詹

英國在大概率上,不會投降,也不敢投降。

之所以說英國不會投降,是因為英國人手裡還有以下幾張牌可以打:

1.丘吉爾決心死磕到底,自己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贏得了議會和民眾的支持,宣稱要在海灘作戰,在城市作戰,在山地作戰,在天空作戰,抗擊納粹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共識,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2.英國王室堅定的支持丘吉爾抵抗納粹,尤其是喬治六世支持丘吉爾,拒絕遷往加拿大,覺醒留在本土和納粹死磕到底。

3.英國擁有歐洲第一位的海軍力量,對德國構成海洋優勢。

4.英國空軍作戰能力較強,而且是本土作戰,此時德國空軍不具備遠程護航能力,限制了空軍實力的發揮。

5.英國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可以依託帝國體系向本土輸血,同時可以調動自己的親家來助戰,或者在殖民地給軸心國找不痛快。

6.英國的軍事工業體系依然非常完備,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威脅。

7.英國人可以求助美國人,雖然此時美國處於“孤立主義”階段,但在事實上已經偏向了英國人,只要英國人給予足夠的好處,美國人也可以給予極大的回報。

8.英國人還可以和蘇聯人搞在一起,在背後給德國人找不痛快,這也是德國為什麼一定要入侵蘇聯的因素之一。

雖然英國損失主力部隊,但是關鍵在於海軍和空軍力量能否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陸軍主力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即便有30萬陸軍存在,再陸地上就一定是德軍對手嗎?恐怕也未必,不列顛戰役的關鍵在於阻擋德軍的登陸,不給德軍創造登陸的條件,英軍是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海軍和空軍的實力,尤其是空軍,納粹在不列顛上空基本上是屬於賠本賺吆喝,這一方面是由於納粹決策失誤,沒有優先打擊戰略目標,反而是去搞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就在於英國空軍的實力,的確是可以和德國空軍掰掰腕子,德國空軍自身存在極大的缺陷,原本就是服務於陸軍作戰,此時獨立的進行跨海空戰,難免會吃虧,尤其是轟炸機群,是吃了大虧。

可是德軍一旦登陸了英國本土,英國就算有100萬陸軍,恐怕也不是德國陸軍的對手,尤其是倫敦距離海岸線實在是太近,德國裝甲集群可以直接突襲倫敦,空降兵也可以進行跨海突襲,倫敦在大概率上是會淪陷,最後英國人也只能在山地中作戰了。所以英軍使出了渾身解數,硬是沒給德軍創造絲毫登陸成功的可能性,當然了,自身損失也是巨大的。

還需要認識到,英國人也不敢投降。因為如果英國投降了,或者談和了,下一步就是進一步控制英國,逼迫英國讓出殖民地,改變英國政體,在英國本土確立法西斯統治,這也是納粹一貫的套路,是不可能讓英國人關起門來過日子的。

再就是,還需要認識到,蘇聯和美國為何遲遲在觀望?主要是因為英國人在西線死磕呀,納粹始終打不下英國本土,所以美國才能保證安全,蘇聯就很緊張。對於蘇聯來說,納粹打下了英國本土,下一步就是出兵加拿大或者中東地區,拿下英國殖民地,那麼很大概率上會和美國發生衝突,這會為自己創造休養生息的機會。假如納粹打不下英國本土,那麼很有可能將矛頭對準蘇聯,所以對於蘇聯來說,納粹在西線的一舉一動都是極其重要的,但最後還是失了算。

對於美國來說,就更為重要,因為只要英國在死磕,納粹就突破不了大西洋屏障,自己在後面給英國輸血,還能賺點好處,前期就能吃飽,把大英帝國的體系吞到自己口中,和英國人交換條件,這都是很現實的。可一旦英國本土陷落了,納粹就可以整合佔領區的力量,吞掉大英帝國在歐洲和北非的力量,到時候集合資源,突破大西洋屏障,出兵加拿大或者挑動美國後院鬧事,都是極有可能的,那麼美國本土將面臨巨大的戰爭威脅。

因此,假如英國人真的在1940年投降了,恐怕美國和蘇聯都會迅速加入戰爭,以防止納粹對於自己的威脅。


圖維坦

英國不會投降,因為他們有倫敦上空的鷹,還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比肩美國)。

但從不列顛之戰爆發初期英德雙方的軍機數量來看,納粹德國似乎佔了3比1的優勢,

但問題在於,這其中多數是缺乏自衛能力的轟炸機,而當時德國的“短腿戰鬥機護航不力,再加上英國海岸雷達網的提前預警,導致德軍轟炸機群損失很大。

具體到雙方戰鬥機的數量上,開戰之初英軍是700架,德軍是850架,差距懸殊並不大。而且,

英軍是本土作戰,即便被擊落、擊傷,只要飛行員能安全跳傘、著陸,大都能得到救護並很快重返部隊。而德軍則不然,他們只要被擊落基本上就是被俘或死路一條。

後世都在痛罵“綏靖派頭子”、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殊不知正是此人執政期間著力打造“攻防一體”的本土防空體系尤其重點加強新型戰鬥機的生產,以及雷達站、高炮部隊和防空警戒哨的建設。由於張伯倫主政時期打下的基礎,不列顛之戰爆發初期,英國軍機產量已達到每月700至800架,其中半數是“噴火”和“颶風”戰鬥機,足以支撐前線的飛行損耗。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不列顛之戰打到1941年4月,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還得從英吉利海峽前線抽調力量,去支援納粹德國即將在巴爾幹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入侵希臘、入侵南斯拉夫、強襲克里特島。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德國空軍更是無力再對抗日漸強固的英倫三島防空體系。

除了重視奪取本土製空權以外,英軍始終牢牢掌控著英吉利海峽乃至整個北大西洋的制海權,也是英國不可能向德國屈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由於生產能力、乘員培訓、法國沿岸基地建設都需要時間,等到德國潛艇部隊的“狼群戰術”真正發揮效力,已經是不列顛之戰結束的1942年了。而在這之前,弱小的德國海既無力抗衡英國皇家海軍,而德國空軍已經打得筋疲力竭,更沒辦法支持海軍發動一場足夠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希特勒也就只好望洋興嘆了。

至於說敦刻爾克的34萬盟軍官兵的問題——其中只有不到22萬是英軍,其餘則來自法國、比利時等。換言之,就算這20多萬英軍全部被殲滅,對於英國來說也不過是蒙受一次重大損失,而非元氣大傷,因為當時的英國僅本土就有差不多5000萬人口,全球各殖民地(包括印度、南非和半自治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則能調動上億人力資源。而藉助強大的海上霸權,英國如果想死守英倫三島,可以從本土和海外各殖民地很快徵召和調集幾百萬軍隊,兵員根本就不是問題

有強大的海空軍拱衛本土,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輸血”,有英吉利海峽的天塹阻隔,自身又有雄厚的軍工業和美國的大力支援(租借法案)作為後盾,再加上以丘吉爾為首的強硬主戰派當政,英國僅僅因為損失20多萬軍隊就認輸投降?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只能說太小看大英帝國了,畢竟一戰時英軍死亡90多萬人還撐到了最後啊!


網言軍事

如果領土3000萬平方公里、人口4~5億的的大英帝國,損失區區34萬人遠征軍就掛白旗投降,那真是浪費了軍迷幾十年來的頂禮膜拜了。同時,倔強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不會因為一支遠征軍而屈膝投降,要知道一支Z艦隊都全軍覆沒了他都沒投降。因此說體量巨大的大英帝國絕對不會因為敦刻爾克的損失而投降。

要知道1945年返攻歐洲大陸的同盟國軍隊中,很大一部分是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等英國自治領地的軍隊,也就是說大英帝國聯邦的軍事力量不僅僅是英國本土那一點人,更多的還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護衛軍,就算1940年投送到西線戰場的34萬遠征軍全軍覆沒了,英國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也能在幾個月裡向本土運輸200萬以上的兵力,實在沒有必要投降吧!

退守英倫三島之後丘吉爾就用倫敦銀行的黃金儲備,換回來美國的50多艘驅逐艦和大量武器裝備,因為相比34萬人馬,丘吉爾更在乎的是這批軍隊丟棄在法國大陸的坦克、飛機、火炮、步槍和給養,因為德國人不給英國工廠重新生產武器裝備的機會,隨時有可能跨國海峽打過來,而英國本土的武裝力量根本沒有足夠的裝備可用。沒有裝備就不可能抵擋德國人的進攻,這才是迫使丘吉爾選擇投降的主要原因,然而有美國這個世界工廠在背後支持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最重要的是英國並沒有給德國人跨國海峽的機會,因為雖然皇家陸軍光著身子跑回國,但皇家海軍還是世界第一的海上力量,皇家空軍也擁有當時世界上數量最多、最精良的戰鬥機部隊,在噴火、颶風戰機和雷達的共同防禦之下,德軍空軍沒有奪取制空權的可能、德國陸軍也就沒有越過海峽的希望,試問英國沒有那34萬人有什麼必要投降呢!


利刃軍事

答案很明確不會,敦刻爾克電影我也看了很好的一部電影。


34萬軍隊其中20多萬英軍如果全部葬身敦刻爾克確實會對英國造成巨大的打擊但不是致命的。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抗擊德國納粹的決心是非常大的,在沒有被攻破最後防線的情況下肯定不會投降。

要知道德國想要攻擊英國本土必須經過英吉利海峽。英國的海軍在當時是不輸美日的存在,而德國最弱恰恰就是海軍(相對來說),英國為了使德國不能跨海作戰乾脆炸掉了法國海軍來防止法國海軍向德國投降。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最後德國海軍被英國吊打甚至德國艦艇幾乎被消滅乾淨。



然後是空軍戰鬥機方面德國的bf109與英國的噴火可以說不相上下,德國空軍數量更多一些,但是德國空軍跨海作戰面對有雷達引導以逸待勞的英國空軍也是沒有一點辦法。最後整個二戰德國都沒能打過英吉利海峽最多是兩邊互相轟炸。但這根本不足以使對方投降。


兔子也是有脾氣的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不過如果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被全殲的話,後果會極其嚴重。首先,這幾十萬人是英國陸軍的精銳,如果被全殲就幾乎等同於英國的大門就此敞開,當然,英國還有一條護城河(英吉利海峽)和還算強大的英國海軍。不過內部的空虛是不可否認的。可是,這還並不是最關鍵的,在英軍精銳全部喪失以後,以丘吉爾為代表的主戰派在議會上的聲音很可能被主和派給淹沒,丘吉爾的首相位置將岌岌可危。畢竟丘吉爾本人是因為發電機計劃的成功,鞏固了戰爭初期在議會中的影響力。這幾十萬人雖然裝備盡失,但裝備可以生產,要培養具有相當實戰經驗的士兵和合格的軍官卻需要花費起碼數年的時間。也就相當於英國失去了進攻或威脅德國的能力,畢竟艦隊再強也無法上岸作戰,也無法切斷德軍的陸上生命線。如此二戰的情形就未可知了。然後對美國來說,雖然英國是其天然的盟友,可面對一個內部極其空虛的英國,做為一個孤立主義盛行又非常精明的國家,去扶植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的可能性很低。那麼英國的未來就是自生自滅,而且就算去扶植英國,只要美國不派兵,那麼英國因為沒有足夠的陸軍,對歐洲大陸而言他永遠只能被困於英倫三島而處於守勢。反觀德國,對於喪失了幾十萬精銳的英國,其危險性可以說大大降低,等同於讓德國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困境,是否執行海獅計劃要看希特勒的喜好,可執行也可不執行,登陸英國的需求變得不是那麼緊迫。反而可以加快入侵蘇聯的部署,那麼在入侵蘇聯的時間選擇上就能大大提前,對蘇作戰結果也就未可知了。作為歐洲壓艙石的蘇聯如果陷落或者被重創,那麼整個歐洲的天平就將完全失去平衡,歐洲的未來就將牢牢的掌握在德國人手裡。而如果一旦德國佔領蘇聯就能溝通與日本的聯繫,兩者就能進行必要的物資交流,那麼美國通過對日禁運各類戰略物資以迫使日本犯下戰略錯誤的企圖也將破滅。可能太平洋戰爭也將不會爆發,美國失去了介入二戰的藉口。那麼整個二戰的格局就會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亞洲、歐洲、非洲無疑將被軸心國瓜分。因此,敦刻爾克的失誤,是德國在戰爭初期所犯的嚴重的不可饒恕的戰略錯誤。希特勒因為這個錯誤幾乎賠上了整個德國的命運。而被放跑的幾十萬英國及法國聯軍在幾年後就成為了結果第三帝國的利器。最後回答下問題,如果敦刻爾克的英軍被殲,英國投降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玉皇天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若要更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別的角度來分析或許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

德國是否有能力殲滅敦刻爾克的這34萬人?理論上是可以的,當時德國已經對這三十四萬聯軍實現了合圍,但此時德國機械化裝甲攻擊群卻停了下來,有人把這個歸結為希特勒的問題,又或者空軍元帥格林的獻媚。

但要知道德國的機械化裝甲集群一路快速突擊,已經深入敵境數百公里,而一路上耀武揚威即使沒有敵人也會打幾發炮彈炫耀一下,而機械化裝甲集群就是一個吞油怪獸,此時燃油和彈藥消耗殆盡也許才是德國陸軍停止不前的原因,而且敦刻爾克這三十幾萬人此時已經成了困獸猶鬥的境地,若強行攻擊必然的會激起其強烈抵抗,聯軍又有海上炮火支持,可想而知想消滅這些人必然的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而當時的德國全軍的首要任務是迅速閃擊法國的各個交通樞紐,陸軍負責快速穿插迂迴包圍,法國負責對重要的戰略設施和交通線進行轟炸,並壓制法國的空軍。

退一步講,若德國就是把這三十幾萬人消滅了,對於以後的對英戰爭也影響不大,這些人大多是陸軍,而德國進攻英國的軍隊則主要是空軍,海軍在英國世界最強大的身段面前不值一提。

若德國在敦刻爾克和英國死拼消耗過大,那麼閃擊法國計劃能否繼續,法國的陸空軍隊重新集結和建造防線後,德國怎麼可能有能力三個月打敗法國。

若敦刻爾克暴漏了德國軍隊的弱點,或者沒有敦刻爾克英國軍海軍隊組織的快速反應和運載能力,德國攻擊英國貿然進行登錄作戰,豈不損失更大,那麼二戰歐洲戰場在哪個時侯就結束了。


嘟嘟超

我認為不會,敦刻爾克撤退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大英帝國的信心,讓他們從失敗主義的低潮中迅速走出來。特別是丘吉爾隨後的那段著名演講,在當時,對全世界的同盟國都是一個鼓舞。二戰時德國的海軍力量並不強大,這跟一戰後定下的世界秩序有關。同理,這也是我們一直反對日本修憲的原因。因為如果日本有大量的攻擊武器儲備,即使中國國力強盛,真要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夠我們喝一壺的。回到問題上來,德國的大型水面艦艇不多,但因為潛艇沒有在一戰後制定的約束範圍內,所以德國的潛艇數量很多,具體數據應該可以在網上查到。這樣,二戰時臭名昭著的狼群戰術就是德國有了龐大的潛艇數量才能制定的。但德國沒有登陸船,沒有航母,這就註定了只能跟英國隔海相望。於是通過空中力量逼迫英國屈服的海獅計劃就在希特勒的團隊策劃下開始實施了。大約2669架德軍飛機對戰英國空軍的約800架飛機,不過英國人當時已經裝備有雷達,所以對德軍的防禦非常有效。這個過程中德國還使用了最早的巡航導彈V1和最早的彈道導彈V2。最後,英國人沒有屈服,德國人在損失巨大後,放棄了海獅計劃,轉而實施向東線的巴巴羅莎計劃,進攻蘇聯。空襲英倫,給英國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許多平民在不分晝夜的空襲中喪命。


\n說到這裡,可以總結一下。英國不會因為敦刻爾克的全軍覆沒而向德國投降,但二戰的進程會不會因此被延後很多年就無法猜測了。


江南七怪之一

不會,因為美國今後可能參戰,只要這個希望還在,就得咬牙撐下去,投降了就什麼都完了!不過看著後面歷史,英國人再一次賭贏了,就像他們在一戰末期那樣,終於美國人還是來了,將德國再次打入了黑暗之中!美國人如同一戰時一樣,從法國開始橫掃德國的百戰精兵!


帝國曆史觀察者

德國如果殲滅了英國34萬人,那麼英國即使不投降也沒有足夠的兵員抵抗德軍。由於希特勒的誤判使英法聯軍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是也損失了所有的重武器。以至後來在很長時間英國都無法反擊。直至美國參戰,英國才獲得美援。


遠見者贏

對二戰情況瞭解不是很多,對當時英國國內的情況以及英國的兵力如何更是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妄論。特別是對歷史這既有偶然也有必然的東西,我們假如不來。但我敢肯定的是,反法西斯戰爭最後一定會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