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前段時間,周叔一個朋友打算買車,遂向周叔諮詢,要求簡單,15萬左右的家用轎車,要求大品牌、省油、省心、舒適、耐用……結果周叔二話不說就向他推薦了豐田卡羅拉(備選方案裡其實還有大眾的速騰),但直接就被懟了回來:我不買日本車,也不選其他外國品牌的車,這是不愛國的體現……好吧,既然這樣那大眾也不用推薦了,直接推薦他去買吉利博瑞,自主品牌轎車裡面這款車還算可以的。他或許不知道,就是博瑞身上包括變速箱在內的很多技術和零配件,都是來自國外……


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買車牽扯到愛國思想,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部分人看來,近年來自主品牌崛起,銷量比肩合資,中國汽車工業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這是值得國人驕傲和自豪的,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產車受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支持,於是“買國產車也是愛國的一種體現”就成為了一部分人的觀點,而這種看法/思維甚至影響到了部分不打算買國產車的人,另外一些國人被“道德綁架”也不是少有的事情。那麼買國產車真的就是愛國的體現嗎?而不買國產車就是不愛國?當年瞭解了下面三個“事實”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肯定的。

1、大部分國產車用外國零部件

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可以說,中國汽車的工業發展,離不開外國車企的技術支持,直到今天,依然是如此。在早些年,自主品牌的核心技術幾乎全部來自外國車企,而這些年,部分自主品牌實現了三大件的自主研發,也有了一定的普及率,但車身上很多電子設備和配置,都是來自國外,比如德國的車身控制系統、日本的變速箱、電機電池和電子芯片等,更不用說其他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是用日系的發動機了,所以說買國產車支持自主品牌發展,是對的,但你買到的國產車並不全部是國產的。

2、合資車都是國內工廠生產的

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曾經鬧得滿城風雨的“愛國者砸日系車”的行為,在部分人看來是“正義”,事實上也是禍害自己人而已。因為被砸的外國品牌車輛,大多數都是在國內生產的汽車。外國車企與中國車企合作,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汽車並銷售汽車,一方面給予了中國車企技術上的支持,引導中國汽車工業向前發展,帶動一片產業的發展,為國家創造鉅額的稅收;另一方面也創造了諸多的工作崗位,營造更健康的就業環境。所以抵制這些合資車企,反而會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起到負面的作用,更何況,外國車企能夠在中國建廠生產汽車銷售汽車,離不開中國政策的指導和中國車企的合作,這是一個互利的局面。

3、進口車交給國家的稅比車價還高

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有人說,買進口車就是不愛國的行為,因為進口車都是國外生產的,主要的利潤都讓國外車企賺走了,所以不應該買進口車……但是你知道嗎,中國針對進口車徵收的關稅並不低(即將進一步下調進口車關稅),除了關稅之外,還有消費稅、增值稅等,這些稅所要繳納的錢,甚至比原車價還要高,那這些稅去了哪裡呢?肯定是進入國庫的了,成為國家的發展資金。所以買一輛進口車,為國家繳稅所做的貢獻,有可能比買10輛國產車還要大,你還敢說買進口車就不愛國了?

瞧瞧,國產車並非國產,合資車也並不是外國企業賺錢,進口車還能為國家的稅收創造貢獻,你還敢說買國產車就是愛國、不買國產車就不愛國了嗎?

三個事實告訴你,買車不該被“道德綁架”!

其實把買車和愛國主義捆綁在一起本身就是錯誤的,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購買的權利,這並不能被剝奪和“道德綁架”。其次,不可否認有外國品牌的存在,霸佔了中國汽車市場很大的份額,自主品牌發展也算是步履維艱。但如果沒有外國品牌的技術支持,中國品牌的發展將更緩慢,而且缺乏強有力的外國品牌競爭,自主品牌會陷入“閉門造車”的環境,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將更落後於外國。

另一方面,所謂“科技無國界”,汽車本身就是推動社會工業進步的一個科技工具,在和平年代不應該對跨國科技合作產附帶上太多的民族情緒(國家政策上也不會允許外資企業在本國的壟斷行為),應該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態度,才能讓中國汽車工業追上甚至趕超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