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3萬要還800萬 杭州千萬富姐賣房仍無法解脫

借3萬要還800萬 杭州千萬富姐賣房仍無法解脫

原本只是做生意上的資金週轉,借款僅僅3萬,短短一年竟變成了800萬;本來只是幫朋友借貸擔保,萬萬沒想到借款2萬,最後還款竟變成了140萬,甚至連杭州市中心的房子都賠上了……

這一個個如同噩夢般的遭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近期,杭州警方出重拳,嚴厲打擊了以借貸為名非法牟利的違法犯罪活動(俗稱套路貸),一舉揭開了這個隱藏在借貸糾紛表象背後的犯罪團伙黑幕。

在這些警方偵破的“套路貸”系列案件中,犯罪團伙如何一步步展開套路,讓3萬變成800萬之巨?

受害人又為何會深陷“貸款門”卻一無所知?

4月26日,杭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集中向公眾披露近期破獲的一系列“套路貸”案件,一起來看看“套路貸”如何帶你一步步進坑。

借了3萬要還800萬 每天要還1萬利息

曾經的千萬富姐不得不到處逃債 生不如死

“覺得自己死也死不掉,活下去又看不到希望。”

今年41歲的臨安人何華,擁有一間營業房、一家服裝店,還有即將拆遷分配到手的500多方的安置房,在朋友眼裡是個“小富婆”。

可如今的她身無分文,還欠著上百萬元的債,為了逃債,已經7個月不敢回家了。

外面有人傳說她去澳門豪賭輸光了家產,也有人傳說她是吸毒敗光了家產……

她說自己就連港澳通行證都沒有辦過,平時連牌都不打的,更別說吸毒了,她只是為了還貸款利息,把所有的身家都搭了進去。

就連她的家人一開始也不相信她的說法。

哪裡有貸款貸到傾家蕩產的?

直到臨安公安因為“套路貸”的案子上門去調查取證,她的家人才相信她說的竟然是真的。

看看3萬是怎麼一步步變成800萬的。

去年8月,何華有一筆錢借給了朋友沒還回來,而自己另外有一筆借款卻到期要還了,需要週轉,經過中介介紹,認識了某“寄賣行”老闆朱某、吳某,雖然對方說借款3萬元,10天的利息要8000元,但她覺得自己這8000元反正拿得出的,能不欠別人人情週轉成功就好了,於是爽快答應。

第一步:對方讓她簽了個合同,合同金額8萬,約定每天違約金20%,但何華實際到手只有3萬元。

8萬里扣掉的5萬分別是,10%的中介費、10%的保證金、幾萬的家訪費(就是中介上門查看是否真的有還款能力的交通費,但警方說,這些中介上門會看菜下飯,如果對方房子大,看起來有錢,家訪費就會很高),還有利息8000元也要先扣掉。

第二步:何華“違約”。

何華說,自己由於晚了幾天沒有歸還8萬元欠款,按照每天20%的“違約金”約定,她需要還好幾萬的違約金,加上本金,她欠的錢一下子增加到了十幾萬。

第三步:重疊借款。

同年9月,為了償還之前的“違約金”,她在中介的介紹下,又先後向朱某等人借款,這樣她欠朱某的錢越來越多,但借來的錢只夠還“違約金”和利息,隨著借款額度越來越多,產生的利息也越來越多,利息和“違約金”疊加,雪球不斷滾大,她到了最後,每天要還1萬元。

她實在還不出了,朱某拿著合同找上門,言語威脅、滋事,甚至找到了她的父母家……她只好變賣了自己的營業房、轉賣安置房號用來還債,共得款300餘萬元用於償還部分欠款。

即便如此,還有近500萬元的欠款無論如何無法償還。

最後,她只好離家出走,到外地去躲一躲,這一躲就7個多月,這段時間,她幾乎不出門,也不敢給家裡打電話。

一開始,她很想自己的兒子,但現在,她可以回家了,又不敢見兒子了,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怎樣去面對自己的兒子,“本來我可以給他很優越的生活,現在呢,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他解釋,還有我的老公也是……”

報警後,警方統一行動,民警說,如查實確實為“套路貸”,經過法院審理判決,何華不用承擔本來就不合理的債務。

何華終於可以回家了。

杭州小夥深陷套路貸 血淚控訴“是我害死了媽媽”

今年2月1日,24歲杭州小夥陳海(化名)到派出所求助,一開口就震驚了辦案民警。

“救救我,我害死了媽媽,讓家裡填了30多萬的債務窟窿,如今已是走投無路!”

陳海是杭州蕭山大江東人,父親早年離世,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可能是因為單親家庭的緣故,表面內向膽小的他,一直渴望獲得更多的關注。

於是,上大學期間,他對自己的穿著特別上心,也熱衷於請朋友們吃飯唱KTV,家裡給他的每月一兩千元的生活費,不夠他這樣大手大腳地花。

生活費沒了,陳海開始接觸“高利貸”,在校期間共計貸款十多萬元,這些錢全部被他用於高檔消費,對此,陳海一直瞞著家人。

大學畢業,債臺高築的陳海為了還錢,想到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就聯繫了“高利貸”時認識的中介人馮某某(31歲,蕭山人)。

2017年7月初,由馮某某介紹,冀某某出面,俞某某出資,借款給陳海人民幣3萬元。借款時陳海被要求“一式兩份”寫2張3萬元借條,並以上門費,利息,保證金等為由先扣除2萬元,馮某某收取介紹費4000元,實際給予陳海的只有6000元人民幣。

馮某某等人還威脅陳海,不許他去其他地方借款。

在借錢給陳海之時,冀某某等人就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先在陳海身上套路貸10萬元左右,再一步步壘高債款,最終目標是陳海家的房屋拆遷款。

他們早就查清楚了,陳海母親的房子即將拆遷。

陳海竟然完全沒想過,自己此時已經被“套路”了。

借錢之後,高額的利息他承擔不起,只好又借錢償還之前的利息,不斷拆東牆補西牆,債務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半年時間就先後“套路貸”了十幾萬元。

之後,“債主們”開始花樣追債。

陳海的母親身體本就不好,遭遇了兒子被追債,家中戶口本被搶走的驚嚇後,在鬱憤中離世。

最後陳家親朋好友湊錢,幫陳海支付了35萬餘元的債務。

陳海又痛又悔,這才想到報警。

幫人擔保貸款2萬元 莫名背上140萬債務 唯一房產被強行抵債

今年三十出頭的杭州人王先生怎麼也沒有想到,兩年前因為幫人借貸擔保2萬元,兩年後這筆債務卻如滾雪球般讓自己莫名背上了近140萬元的鉅額債務,甚至連唯一的住房都被逼抵債了。

2016年10月,家住杭州下城區的王先生接到朋友A請求,希望其幫朋友B做個2萬元的借貸擔保。

儘管有些疑惑,但礙於朋友情面,王先生還是勉強答應了。

三人一起到犯罪嫌疑人施某公司辦理借款,但朋友又找藉口突然改稱要讓王先生幫忙共同借貸。

王先生說自己極不情願的,但卻架不住兩人軟磨硬泡,他們還下跪,許諾給他股份回報等好處。

王先生最終還是心軟了。

簽署借貸協議時,明明2萬元的借款,但合同上卻虛高成了4萬元,施某解釋稱其中1萬元是保證金,另1萬元含上門費、平臺管理費、訴訟費等預支費用,實際拿到借款是2萬元,並且說明只要按照合同約定按期還款,累計只需要還款2萬元,但若逾期未還,則約定要還4萬元。

簽完合同後,朋友B的銀行卡上立馬就收到了2萬元貸款,王先生也簽了字。

王先生沒想到,他的噩夢便從此開啟。

兩個月之後,朋友B“突然”失聯了,借貸公司便向王先生來催討之前的4萬元“欠債”。

王先生還不出,只好又借貸4萬,用來填補之前的欠款。虛增合同變為6萬。

後因為不斷 “拖延還債”,王與對方的債務約定從6萬元又變成了9萬元,再又變成了20萬元。看王實在還不出錢,犯罪嫌疑人餘某又以到法院起訴、找他家人麻煩等方式軟硬兼施,逼迫王某又去指定的第三家投資公司繼續借貸還20萬“欠款”,借貸合同這次變成了40萬……之後,對方又如法炮製,王某又被逼向第四家投資公司借貸,借貸金額不斷刷新,一年之後其“欠債”已達120萬元。

王先生位於市中心的房子被強行抵債。

其間,王先生還不斷遭受對方言語威脅、非法拘禁、毆打體罰等。

什麼人

在借“套路貸”

經對已偵破案件分析,“套路貸”案件中的被害人以本市低收入、無業人員居多,主要是20至50歲之間的中青年,多數被害人名下有房產,且自控能力差、消費不理性,缺乏法律和金融常識,容易被騙入“套”。

另外,此類被害人大多銀行貸款信用低,難以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轉而通過街邊廣告和互聯網媒介上發佈的無抵押放貸信息,或經他人介紹被誘騙借款,被害人身份證、房產證甚至簽訂的借條、借款合同等被犯罪團伙扣留,個人信息、房產地址等也被犯罪團伙所掌握。

一步一步把你拉進圈套

“姐,利息很低的貸款考慮一下?” “哥,有資金需要嗎?” 這樣的推銷電話,是不是接到過很多?小心,有可能是陷阱。

套路貸是怎麼“下套”的

據警方分析,套路貸給受害人“下套”,通常都是按照以下套路:

第一步:以“小額貸款公司”名義招攬生意。

那些很親熱的“姐啊”,“哥啊”的電話,就是邁向陷阱的第一步。實際上這類公司都是沒有金融資質的。

第二步:籤空白合同。

如果你表示需要貸款,他們會讓你籤貸款合同,嫌疑人會拿出一疊厚厚的空白合同讓受害人簽字。因為合同內容太多,且急於用錢,受害人都不會仔細閱讀合同內容,而嫌疑人之後可以在合同上隨意添加內容,包括出借人、借款時間、利息額度等重要條款。

而且,這些合同上寫的貸款數額並不是你拿到手的金額,真正拿到手的錢要比合同貸款數額少很多。比如,合同寫貸款10萬,在扣除所謂“保證金”“服務費”之後,被害人拿到手的可能只有兩三萬。

第三步:製造一個“證據鏈條”。

除了合同,嫌疑人還會要求被害人籤一些法律文書,比如房產抵押合同、房產買賣委託書、房屋租賃合同,有的還會要求被害人一起去辦理這些合同的公證手續。

另外,嫌疑人會先把貸款金額全部轉給你,然後讓你去取錢,形成“銀行流水與借款合同一致”的證據。實際上,取來的錢要還給他們。

有部分是通過現金交付的,嫌疑人會讓借款人抱著現金照相,以製造被害人取得所有借款金額的假象。

第四步:單方面肆意認定違約或故意製造違約。

嫌疑人會通過種種手段,讓借款人“違約”。

即便借款人到期想主動歸還借款,嫌疑人也會故意“玩失蹤”,不接電話,一直等到合同超期後才出現。

之後,嫌疑人便單方面宣稱、認定借款人“違約”,並要求對方按照合同約定賠償“違約金”、“手續費”等,這些費用往往比借款金額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借款人很難一次性還清。

第五步:惡意壘高借款金額。

在借款人無力償還的情況下,嫌疑人會介紹其他的“小額貸款公司”與借款人簽訂新的更高數額的“虛高借款合同”來“平賬”,進一步壘高借款金額。

民警在調查中發現,這類公司其實都是一夥的,只是在外用了不同的名稱。說是“平賬”,其實就是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讓借款人陷

入一環套一環的陷阱裡。

第六步:軟硬兼施“索債”。

嫌疑人之前的種種套路,都是為了最後一步,索債。

索債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利用之前製造的抵押合同、銀行流水等虛假書面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所謂的“合法債權”,要求法院保全、拍賣當事人名下的房、車等財產用於還債;

二是通過敲詐勒索、非法拘禁、電話轟炸等各種非法手段,滋擾借款人及其近親屬的正常生活秩序,以此向借款人施壓,強迫對方償還“債務”。

套路貸的三種類型

從目前公安機關偵破的案件來看,套路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房貸”

這類案件中,套路貸團伙盯上的是受害人或其近親屬名下的房產,會通過虛增債務的方式,讓受害人將房產作為抵押,最後以提起訴訟、申請財產保全等方式佔有受害人的房產。

二是“車貸”

這類案件是針對名下有車,尤其是豪車的受害人。

套路貸團伙往往以“低利息、無抵押、不扣車”等幌子誘騙受害人簽訂車輛抵押貸款合同,之後再以超期、違約等理由,強行扣車、拖車。

車貸中還有一種被嫌疑人內部成為“吃快餐”的套路,即簽訂合同後,在未發放貸款的情況下就製造違約藉口,單方認定違約,隨後扣押車輛,通過所謂的協商、談判、調解等手段敲詐受害人。

三是偽裝成普通“民間借貸”

這類案件中,套路貸團伙的目的是佔有受害人的現金、存款等財產,在確認從被害人處有利可圖後,嫌疑人會以一張看似普通的民間借貸合同為誘餌,受害人簽訂後,再層層加碼、虛增債務,最後通過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手段逼迫受害人還款。

“低利息、無抵押、不扣車” 這樣的廣告背後 是一個個大坑

二百餘人,涉案資金一千餘萬元。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偵查,3月15日,西湖警方對這起以“套路貸”手段實施詐騙、敲詐勒索被害人的犯罪團伙實施抓捕,一舉搗毀了以陳某某、來某為首的車貸型“套路貸”犯罪團伙。目前,該案已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

推銷低息貸款的陌生電話、馬路邊隨機分發的貸款廣告、魚龍混雜的小型網貸平臺……都暗藏玄機和套路。

套路貸和高利貸以及一般民間借貸是有區別的。

合法的民間借貸是在法律規定的利率範疇內盈利;高利貸是以獲取高額利息為目的;套路貸目的不在於“吃本金”、“吃利息”,而是通過一步步設套,最終非法佔有受害人的財產,本質上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去年初,陳某某、來某等人在西湖區開了一個“杭州九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從事“車貸”業務。

從外表看,這個公司還蠻正規,有財務組、“法務組”和三個業務組。

業務組負責尋找客戶、談借款條件、家訪驗車,由財務組簽訂合同、收放款、催款,“法務組”就負責公司法律業務。

來某擔任公司總負責人。

之後,陳某某等一批人先後離開“杭州九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又在拱墅區成立了“杭州立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陳某某任法人代表,也是做“車貸”。

去年12月15日,因資金週轉困難,急需資金的蔣先生經人介紹,找到了陳某某開辦的“杭州立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將自己的寶馬三系轎車作抵押。

這家公司的人在蔣先生的寶馬車上安裝了GPS追蹤器,他們說,這是行規,因為不扣車,所以要通過這個手段監控被抵押車輛。

收取“平臺管理費”、“上門費”、“服務費”、“GPS安裝費”、“利息費”等各種名義費用8千元,並且還要以“保證金”的名義增1萬元合同金額。也就是說,雖然蔣先生與該公司簽訂了5萬元的借款合同,但實際到手借款才3.2萬元。

由於急需資金,蔣先生也只能接受這樣的霸王合同。

同時,該公司與蔣先生進行相關口頭約定,約定還款方式為:先息後本,半月一付,期限4個月,每期付息5千元。

今年1月14日,在被害人蔣先生支付第2期利息後,該公司以付息超期21分鐘為由,認定蔣先生違約,

認定蔣先生“違約”後,該公司強制拖走扣留了蔣先生的寶馬車,要求償還虛高借款合同金額5萬元,並索要“違約金”1.2萬元。

最後,蔣先生被這家公司陳老闆威脅施壓,並通過扣車、聚眾造勢等手段迫使他支付4.5萬元將車贖回。除了涉及法律的追債手段由“法務組”來做,有些公司還有一批人負責威脅、強扣等追債行為。

經查,2015年至今,該犯罪團伙涉及已完成的“車貸”客戶信息

老百姓如何判斷、防範 “套路貸”?

“套路貸”其本質是違法犯罪。

實施“套路貸”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借款人著急用錢而又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心理,假借所謂貸款業務,實則設置“低門檻違約條件”“高金額違約責任”的陷阱合同,再製造各種理由認定被害人違約,並以處理車輛相要挾,敲詐被害人財物。

發現這幾個特徵就要提高警惕了:

一、貸款條件特別好。

如果貸款公司給出的條件特別吸引人,比如利息特別低,“低利息、無抵押、不扣車”,這個時候心裡就要有數了,天上不會白掉餡餅。

二、籤的是“陰陽合同”。

給你的合同金額,和實際到手金額不符。

三、單方面認定違約。

如果被對方單方面無理認定違約且不容置辯,那麼八成遇到“套路貸”了。

警方表示,如果在民間借貸過程中遇到類似情況,必須提高警惕,在保證安全前提下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身邊這些貸款陷阱也需要高度警惕

在網絡貸款平臺借錢太容易 她借了又借

前段時間,我突然接到十來個奇怪的電話,廣州、上海、北京各個地方打來的,有些人說話還算客氣,有些人則是上來就破口大罵,說話非常難聽。

經過初期的摸不著頭腦後,我終於搞清楚了,這些來電都在找一個人,這個人是我的朋友小君(化名)。

我已經很久沒和小君聯繫了。

小君22歲,讀的是專科院校,在校期間成績也不算突出,等到快畢業的時候,她才發現,求職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容易。

在十幾次碰壁之後,她終於應聘進入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做行政工作。

剛進公司的前6個月是實習期,不算工資,每個月只有1500元的補貼,她不想上下班路上耗費太多時間,便在公司附近跟人合租了一間房子,每月租金1200元。

這時候,她第一次遇到了錢的問題,公司的補貼要到月底才發,而租金卻要提前交,還得付三押一。

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瞭解她,因為她曾是我的採訪對象。

她家裡條件並不好,父母都是農民,家裡還有個弟弟,聽說她找到工作,媽媽就明確表示,不會再給她生活費了。

小君也想到過借錢,可身邊並沒有人願意借錢給她:“原來的同學都去了不同的城市,隔得遠了,借錢也不放心;剛合租的室友一點都不熟,更不可能借錢給我了。”

可不交錢就沒有地方住,小君為這事很是苦惱。

直到有一天上班,她在單位樓下的廣告屏裡看到一個網貸App的廣告,忽然靈機一動:“可以先去平臺上借點錢,等發工資了再還。”

小君當即就下載了這個App,App的廣告裡一直在強調“便捷”、“無需手續”、“超低利息”。

其實,那時候的小君對利息的高低並沒有概念,只是單純地覺得,借錢就是過渡一下,等還上就好了。

網貸的手續確實很便利,不需要審核資產,只要填寫姓名、電話、住址等基本信息,再拿著身份證拍一張正面照片就可以了。

不過,對方也提前告知小君,如果到期還不上欠款,就會通知她的家人朋友,甚至走法律途徑。為了保證她會還款,對方還複製了她通訊錄裡所有的聯繫人信息。

小君借了5000元,錢幾分鐘後就到賬了,但她一查,只收到3200元。

“錢為什麼少了?是不是打錯了?”小君去問網貸公司的人,對方答覆說,為了防止她還不出錢,手續費、利息都要在借款裡提前扣除,這是“業內規矩”。

小君想著錢差不多正好夠了,也就沒跟對方多作爭辯。

房租交了,小君心頭一塊石頭也落了地,每天和同事、朋友一起吃吃玩玩,過了三個月的瀟灑日子。

“現在想起來,網貸這種事,開了一次頭就很難收住了。”小君後來跟我說過,自己以前在學校,生活很單調,出來工作以後才發現,外面好玩的東西這麼多,做美甲、去KTV唱歌、密室逃脫,都需要花錢。

她的合租室友是個打扮時髦的女孩子,房間裡堆滿了高檔化妝品和名牌衣服,還經常給她灌輸“女人要對自己好”的思想。受室友影響,小君也開始買面膜、新衣服,1500元的補貼發下來還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她花了個精光。

很快到了要還款的日子,小君身上一分存款都沒有,為了還上錢,她又下載了另一款網貸App,借錢來“填坑”。

“錢來得實在太容易了,就是手機上的幾個數字變來變去,花錢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小君說,網貸的便捷讓她漸漸產生了依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只要在手機上點點,忽然就能變成現實。

她用網貸來的錢買了蘋果手機、蘋果電腦,還買了一隻英國短毛貓當寵物。

賬單來了,她就去找新的網貸平臺,拆東牆補西牆。

我曾經還勸過她,不要這樣過度消費,她沒聽。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錢越滾越多,那些小型貸款平臺幾乎都被小君借遍了,借不到錢,她就拖著,不接電話,也不還錢。

再聯繫上她是4個月後,小君換了一個電話號碼,又出現了。

她說,自己之前明明只借了兩三萬塊錢,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七算八算,加起來竟然要還十多萬。她曾試過跑回老家,但家裡也不得安寧,爸媽的電話都被網貸公司打爆了。

小君的爸爸被氣病了,媽媽借遍家裡親戚,替她還上了這筆錢。

小君說,杭州不少朋友都知道她借錢不還的事,她待不下去,準備去上海找找機會。

就在她去了上海之後,我就接到了網貸公司的電話,還收到了網貸公司假冒小君名義群發的短信,短信中都是辱罵、貶低自己的內容,不堪入目。

這些人應該是通過她的通訊錄找到我的,我問了一下,果然,小君欠了很多錢。

為了做美容貸了十幾萬

真正用在自己身上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其餘的錢都不知道去哪裡了

葛女士今年四十多歲,想讓自己再次美麗。

原本葛女士只是想做一些簡單的美容項目,可美容導師一直推薦她做幾個大項目,還說可以通過專門的金融平臺貸款,分期付款也沒有多少壓力。葛女士覺得還不錯,就把貸款辦了。

之後沒幾天,辦理貸款的中介給葛女士打來電話,說貸款已經下來了,一共十幾萬元,需要她提供一張銀行卡,錢才能進入美容院專門的賬戶裡。“我也不懂這一塊,想著反正銀行卡里沒有錢,既然他辦理手續需要,就把他要求的銀行卡以及銀行卡密碼和綁定手機號碼一同寄了過去。”葛女士說,她在家裡一直沒有等到美容院的消息,可是卻等來了貸款平臺催款的電話。

2017年1月,貸款平臺來電說,再不還款就逾期了。葛女士感覺這事蹊蹺,就打電話給貸款中介,他卻支支吾吾,後來乾脆不接電話了。

可是,貸款平臺一直催收,說如果不及時還款,會上徵信黑名單,葛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實際上打到她銀行卡里的幾萬塊錢,也先後分三次被轉走了。

後來,被逼得實在沒辦法,葛女士報了警,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湖濱路派出所立了案。

打擊套路貸的杭州行動

今年2月9日,杭州市公安局成立“2.09”打擊套路貸專案組,集合精幹警力,開展全面偵查。市局刑偵支隊刑事犯罪偵查研判中心集合精幹警力,開展全面偵查。

3月14日晚,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集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蕭山、臨安8個分局,出動700餘名警力,分別在杭州城區和江西、河南等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共打掉“套路貸”團伙16個,抓獲涉案團伙成員300餘人,刑事拘留273人,搗毀作案窩點24處,涉案金額數千萬元。

據統計,2018年初至今,全市已打掉各類套路貸犯罪團伙46個,刑拘團伙成員497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9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