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這麼忙還有時間教徒弟嗎?

坎坎坷坷坎坎773848

郭德綱的眾多徒弟中,只有雲字科的弟子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而且是從基本功教起,事無鉅細,在他們身上耗費的心血是最多的。此後的鶴字科弟子,只有極少數得到過郭德綱的親傳,大部分的鶴字科以及九字科弟子,都是跟隨德雲社總教習高峰學的基本功,然後其中的優秀者才有可能並郭德綱選中賜字,最終拜在其門下。


相聲的教學和普通學校裡的文化課教學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現在郭德綱的徒弟們在基本功合格以後,大部分時間是在劇場聽相聲,行內叫做“燻”,通過看人家的表演,揣摩其中的門道,最終為己所用,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悟性高的人可能聽個兩三年,再加上自己努力,師父點撥,很快就能上臺表演,然後再經過幾年小劇場的磨練,基本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


郭德綱作為師父,在這個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呢?


1、給徒弟一個名分。在相聲圈,名分是特別重要的,沒有師承,會被人看不起,俗稱“海清”,在舊社會還會被同行欺負。有了師承,自己以後也就有了收徒的資格,有朝一日可以自立門戶。


2、答疑解惑。前文說過,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但是作為學徒,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時就需要師父的幫助,郭德綱三言兩語的點撥,可能就會讓你在表演技巧上更上一層樓。徒弟們在相聲裡,時常會說“要想學的會,先跟師父睡”,這雖然是一個玩笑,但是和師父的親疏遠近確實也是很重要的。郭德綱徒弟那麼多,他不可能去聽每一個徒弟的表演,也不可能主動去給每一個徒弟答疑解惑,所以徒弟們必須主動找師父。岳雲鵬多次說過,他一旦有過不去的坎,就去找師父聊,然後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3、提供平臺。一個相聲演員,如何在初學階段得到登場表演的機會,從而積累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師父的人,只要師父稱職,他就會創造各種機會,幫助你成長。比如賈玲曾經在節目裡提到過,她剛畢業那會,住在地下室,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是師父馮鞏帶著她到處演出,雖然都是幫師父搭戲,演個小配角什麼的,但是最起碼能交的起房租了,然後參加相聲大賽、走上春晚舞臺,都有馮鞏的扶持。作為郭德綱的徒弟,就更有先天優勢了,德雲社小劇場那麼多,鍛鍊的機會更是大大的,稍微出色一點的徒弟,郭德綱就會帶著去商演,走向更大的舞臺,還有各種綜藝節目、電影電視劇什麼的,機會多多的。


牙快笑掉了

沒時間,這個沒時間不是一點不教,而是偶爾指點。如今的德雲社早已今非昔比,郭德綱的行程更是滿滿當當。幾點分析。


第一,如今的德雲社已經不是簡單的草臺班子,而是品牌很響的公司。整個公司有它獨特的運行模式。高峰,欒雲平兩位一位是老郭的師弟,一位是他徒弟,可以說是德雲社的總教習,管理和教育學生主要是這二位。


第二,德雲社有專門的相聲教學素材,相聲資料和嚴格的篩選徒弟的機制。只有突破層層篩選,徒弟中的佼佼者,可塑之才,才有可能得到郭德綱的指點。


第三,當年最開始的雲字科的幾位弟子則是另一種方式。當年的郭德綱和德雲社還沒有嶄露頭角,空閒時間很多,那時的郭德綱則有大把的時間指導徒弟,這也是為什麼德雲社雲字科弟子和郭德綱最親近,而且實力強悍的原因。
如今的德雲社如日中天,沒有失去傳統的同時融入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祝願德雲社越來越好。


火星生命

我睡聽郭德綱相聲10餘年,每晚不聽著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就睡不著覺,平常也很關注郭德綱及德雲社,所以還是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郭德綱確實很忙,諸多的商演之外,還有各類的活動,主持,電影,還有類似坑王駕到之類的節目,估計他的日程表都排的滿滿的,那麼他還有時間顧得上德雲社的教學工作嗎?我的回答是,這是毫無疑問的。

首先是德雲社本身,是有自己的傳習社的,大量的教學工作都是由相應的老師,老先生們在傳習社裡面進行的,郭德綱自己說過,只有在傳習社裡面學的好的,過上兩三年他才會收為自己的徒弟,那這個時候的徒弟,其實已經具備了演出的基本素質,只不過從演出的經驗,颱風的控制等等這些需要在實踐中自己揣摩的方面,才是需要深入的學習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的作用,是把你帶上路,領進門,至於你將來在相聲這條路上究竟能夠走多遠,那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個人的努力和天賦了,師傅不可能管你一輩子,教你一輩子,自己一點兒悟性沒有,全靠師父教,那這個徒弟也就沒啥發展前途了。

言傳之外,最重要的還有身教,師父帶你上了路,你有了基本的演出能力,剩下的都需要在實際演出中予以積累和自我揣摩,自我修行,那怎麼能更快的累積這種經驗呢?那自然是觀察師父在演出中是怎麼做的,畢竟師父聞道要比自己早,通過觀察,搞清楚,弄明白師父是怎麼做的,自己再有樣學樣,才能更上一層路。


小鋼絲一枚

謝謝,郭德綱固然很忙,可跟收教徒弟並不衝突,趙本山也忙,不也帶出很多徒弟嗎!名人授徒跟在學校課堂上的教師不能相比,充其量給個基本段子和偶爾的指導,並不會天天上課授技,你比如岳雲鵬,郭德綱是收了,基本上只能自己練段子,學灌口。觀察師兄弟的表演,而郭德綱只能偶爾給予一些意見和建議,以便讓每個徒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點。

相聲不同於其它劇種,並沒有嚴格的手眼身法,如是京劇、秦腔、崑曲算傳統劇種,做為老師就得從基本的動作到唱腔都要一一授之!不然真的沒辦法傳承下去。


相聲演員,除了熟背傳統段子外,一定要有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的特點,郭德綱並不能教出下一個郭德綱,更何況相聲圈拜師有時候跟學習相聲無關,為求名份的更多些,七老八十的侯耀華不也出來拜師嗎,能學什麼?
如今的郭德綱火得一塌糊塗,蹭wifi求拜師的人當然少不了,而郭德綱本人也有點飄飄欲仙,拍垃圾電影、上各種電視臺客串主持和評委,似乎將自己打扮成了全能性人物,除了掙到更多的錢外,確實忽略了德雲社或者相聲,至於徒弟,基本也就靠自己了。


邊陲後主

相聲是一門江湖手藝,唯一的訣竅就是熟能生巧,過去有句老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師父教徒弟最多隻能糾錯,其餘的全靠徒弟自己領悟,天分高的一點就透,天分低的也能以勤補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岳雲鵬,他可以說就是以勤補拙的成功典範。

德雲社的相聲教學也是如此,和同行大同小異。

第一步就是“燻”,在小園子聽各種相聲,觀察不同演員對包袱的不同處理方式。

第二步就是“練”,相聲教學有文本,但是文本只能是大概的框架,許多包袱都需要常換常新。

第三步才是“考”,德雲社定期有內部考試,在小劇場演出當考試內容,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定在後臺的分份資格,這點是德雲社獨有的運作模式。

第一步就是看天分,看各人對相聲的領悟能力;第二步是由鄭好高峰孫越欒雲平等人傳授一些舞臺技巧,如貫口、數來寶或者包袱處理技巧;第三步是檢驗學習成果,郭德綱會充當主考官,對每對演員做出點評,而這種點評就是郭德綱作為師父的教學。

藝術類的教學大部分就靠悟性和理解,師父對相聲的理解未必全對,但是師父可以在徒弟走錯路的時候糾正他,因為當年師父曾經走的錯路就是累積的實際經驗。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現在的郭德綱很忙,但德雲社很大,而且是公司化運營,郭德綱有多少時間教徒弟,這個我們不是內部人士不能亂說,只能從常理上推測一下。

說相聲一靠燻二靠練,另外再加之師父的技巧點撥和糾正,發現你的特點長處,開發你的潛能。郭德綱自己學相聲評書曲藝就是從小接觸這樣的環境,燻出來的興趣和天賦。再加上求教名家指點,慢慢積累了豐富的傳統藝術知識,方清平就評價他真是不世出的人才,他所儲備的底蘊在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演員裡鳳毛麟角,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德雲社的演員所處環境氛圍有優勢,因為劇場多演出多,上臺鍛鍊的機會多。從傳習社一路上來再到德雲社登臺的徒弟不說,就講目前大家熟悉的雲字科的演員,都是很早就在德雲社幹活,或者在郭德綱家裡跟著忙活,一邊在後臺聽一邊自己練基礎活,再到上臺鍛鍊,幾年之後才能拜郭德綱為師。

拜了師,郭德綱也不是開一堂課底下坐幾十個徒弟講45分鐘一休息,能正式拜郭德綱為師的徒弟,不管是張雲雷岳雲鵬等早期跟著學的,還是傳習社選拔上來的,都是具備了紮實的基本功基礎,能夠上臺表演的弟子了。郭德綱教這些徒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首先說演出間隙,一場演出從準備階段,但演出結束,這些跟隨郭德綱同臺的徒弟們都在後臺做著準備,我們也經常看的德雲社後臺的視頻,郭德綱給他們指導,對詞,對戲,徒弟們在這個過程中,就已經得到師父的點撥了。

再一個德雲社作為演藝公司,當然要有業務會議。定期每週或每月的要做個總結吧,就像我們每個單位、公司一樣你得把一個階段的工作彙報總結一下,領導給你點評指導一下吧,我想在德雲社一樣會有這樣的會議,這個過程對演員來說也是一種教學指導。



另外郭德綱好安靜不愛應酬,閒暇時間基本待在家裡書房,看書,創作。他的弟子們也經常到家裡去,他們找師父不可能打牌喝酒吧,這個機會如果有主動性的徒弟,當然是抓住機會多請教業務呀。以郭德綱的性格,這個環境下給徒弟說“活”他肯定也是樂意的。


所以我覺得郭德綱教徒弟,並不需要太多的專門時間,他們就是以演出為職業的,演出間隙,日常生活,隨時可以授藝育人,最主要的還是看徒弟的悟性主動性,所謂師父請進門,修行在個人。


郭德綱貼吧

現在德雲社是一個商業化的團體,管理很商業化,沒人都有沒人的分工,分工很明細,就跟現在的公司一樣。當然具體怎麼分工的我也不清楚,因為我也不是德雲社的人。

總得來說吧,要問郭德綱這麼忙有沒有時間教徒弟,按現在德雲社的業務來看,時間還真夠嗆,不過德雲社的弟子拜老郭為師時基本上的一些基本功都會了,有的甚至都上臺表演過了,只是差一個形式而已。


華歌161337523

跟幾個德雲社的演員聊過,多少提及一些師父如何教徒弟的事情,所以簡單回答一下。

德雲社的演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的在投師之前沒有學過相聲,但也有的本身就是相聲演員,對於後者就沒有太多可以教授的東西,最多就是充實提高,對於前者就真的需要系統學習。

德雲社的總教習是高峰,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他負責對德雲社的學員們進行業務教授,這個還是有一定的系統性的,有的真要從頭學起,輕易是上不了臺的。

相聲學習一是靠外在的傳授,二是靠內在的揣摩,而且師父領進門之後,有可能後者更重要。

我就聽一個演員說過,早期德雲社沒有那麼多人,郭德綱教他也極少當面教授,有時候就讓他聽一些錄音,自己照著錄音揣摩,再有就是在現場看師父的一招一式,用心體會。

當然面授的機會也有,到郭德綱家去或者什麼機會,郭德綱也會針對關鍵點或者徒弟的弱項當面做出指點,這對於他們來說也受益很大。

相聲這種表演形式最為簡單,兩個人站臺上就能說,但說出來的感覺不一樣,這就需要方法和尺寸的拿捏。

而且從目前的表現看,還沒有看到哪個知名的德雲社演員表演一招一式都模仿郭德綱,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風格,咱先不管這風格的好與壞,總之是沒有極力地對自己的師父進行模仿——可能有些妙處也模仿不來。

德雲社目前的演員眾多,都由郭德綱一一教能耐也不現實,估計只能是遇到表演的瓶頸或困惑的時候,在關鍵時刻找到郭德綱解疑答惑也就可以了。


鄭捕頭

德雲社的教學分幾個階段,一是業餘班教學,因德雲社沒有九年義務教育資質,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學是培訓性質,主要培訓喜愛相聲的青少年,包括一些話都說不利索的幼兒,這個有視頻播出過,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就是哄著孩子們玩兒,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二是考入德雲傳習社,這個傳習社是與北京戲曲學校聯合辦學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打相聲基礎,這個階段是高峰老師負責的,也就是傳說中的總教習,畢業生髮國家承認的中專學歷證書。三是學生畢業後由郭德綱老師考核,符合條件的入德雲社打工繼續學習,不符合條件和自謀生路,這個階段能入老郭法眼的,收為徒弟,有登臺表演機會。相聲的師徒教學方式有很多,師父在表演時,徒弟在側幕觀摩。師父在排練時,徒弟旁聽,徒弟在臺上表演完回到後臺,師父再指導點撥,徒弟有不明白的去師父家請教等等,有時是一對一的指導,有時會把在場的徒弟召集一起,指出共同的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教學範疇。有時就是一句話,按他們的說法就是一層窗戶紙,師父一捅,徒弟就會茅塞頓開。這類師徒教學與過去工廠師傅教徒弟異曲同工。


WlZ8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