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裡的珠寶都是寶貝嗎?

Sam倒海


看了盜墓筆記,很多人都非常心癢,但是空空在這裡要告訴大家,這些珠寶如果被當成陪葬品,那可是萬萬不能碰,跟隨空空一起了解一下吧。

古墓中的珠寶文玩

血沁古玉

古人佩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一種陪葬品。別說古代,到現在,翡翠玉石也是非常受歡迎的東西,如果古墓裡的,增加了神秘感,價格就會更高。但是,有一種古玉千萬不要碰,那就是帶有血沁的古玉,這種玉在棺材裡受到屍水的長期浸泡形成的沁色,說白了就是屍水泡出來的紅色,看到這裡你還敢戴那空空也是佩服了。

老墓翡翠

在古代,位高權重,或者頗有財富的人才會戴翡翠,很多人生前酷愛翡翠,死後就會拿翡翠陪葬。包括翡翠掛件、手鐲、耳環各種各樣的,想想慈禧太后墓葬中,出了那麼多清朝老翡翠就知道啦,這東西可是死者隨身佩戴的陪葬品!戴了怕不吉利啊!

鎮墓獸

鎮墓獸,顧名思義就是鎮守古墓的,古代的官僚貴人,或者大戶人家,一般都會做鎮墓獸來鎮守古墓,為的是避邪,以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防止孤魂野鬼來打擾死者,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不過空空就想說,人家拿來守墓的東西,你搬來擺在家中的話,應該也不合適吧?

老蜜蠟

這個放這裡就有點疑惑了,蜜蠟怎麼就不能戴了呢,蜜蠟不是很多人都喜歡嘛。其實這裡說的古墓裡的蜜蠟,專門指的是明代蜜蠟,因為在明代,很多人把蜜蠟當陪葬品!


收藏講堂

我以前在路邊的溝裡撿到一枚銅戒指,後來我看像是有些年代挺好看的,就洗洗拿來自己戴上了。剛戴了兩天我就開始發燒了,不論我怎麼吃藥打針,就是低燒不退,燒總是徘徊在38度左右,搞得我一天到晚想睡覺。後來過了十來天,我洗頭髮覺得戒指礙事就暫時拿了下來,結果洗好頭以後我居然淌汗了,沒吃藥就退燒啦!發了十多天的燒洗個頭就好了,我可高興壞了。洗好頭之後因為病好了,所以就接著把幾天生病沒洗的衣服也一起洗好了。到了晚上我又把那該死的戒指套到了手上,結果沒要半個小時我就又發燒了。接著我的吃藥打針歷程又開始了,一連又是兩天。第三天我又想洗頭髮時,又暫時拿掉了那該死的戒指,後來洗好頭時我又出汗了。這回我就有點納悶了,為啥每次洗頭時我都會出汗退燒呢?洗好頭我就把那該死的戒指又套上了。結果又是沒到半小時發燒了。這下我又鬱悶了,上次明明又洗了衣服過了好長時間到了晚上我才發燒的,這次為啥剛洗好頭就又發燒了呢?不對,我開始懷疑有問題了。到第二天我又洗頭了,洗好之後我又接著洗了洗衣服,後來直到晚上我才又戴上了那個戒指,又過了半個小時我又開始發燒了。這次我沒吃藥,當我用體溫計量完體溫之後我又接著把戒指拿了下來,不出我所料,我的體溫開始下降了,直到正常體溫。這下我可嚇壞嘍!😱😱但是我又有點不敢相信這是事實,我把戒指拿給了我爸爸,我哄他戴兩天,結果到了第二天不出所料的,我爸爸也發燒了。後來我又哄我媽媽戴了,結果還是一樣,不出所料的也發燒了。太神奇了,再後來我就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爸爸,結果被爸爸臭罵了一頓,戒指也被沒收了。😰我今天看到這個帖子,突然想到我那時撿到的戒指會不會就是死人陪葬物呢?真神奇!居然能這麼神奇!!


-悠悠我心-

我的回答直截了當,不轉彎。

古墓裡的珠寶肯定是寶貝,對的!原因有:

一、所謂古墓,年代久遠,古墓裡的東西,必然是文物精品,無論是考古價值、文物價值、收藏價值都很高,當然是寶貝,這是個簡單道理!

如圖,這是戰國墓中出土的,蜻蜓眼,佩戴的,是否精美絕倫?


本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喜愛古鏡、玉器收藏,喜歡收藏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我,謝謝🙏


玩兒家一收藏還是玩兒

這可能考古人最常被別人問到的一個問題。在盜墓題材的小說和電影的薰陶下,人們似乎以為墓葬就是埋藏金銀珠寶的地方。這或許也是他們對考古工作的一種想象:像盜墓那樣挖掘寶貝。所以,每當考古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一方面感到無語以對;另一方面感到普通人對考古的瞭解還很少,或者被誤解得太深。

其實,在人類過去漫長的歷史當中,大多數的墓葬是沒有什麼珠寶的,在物質還十分匱乏的史前時代,誰會隨葬珠寶呢?珠寶只是非常晚近的歷史時期才出現的。將它們埋藏到墓葬中(丟棄)也不是所有人的選擇。它往往是社會中、上層成員的特權。

題主所謂墓葬中的“珠寶”大概是指玉器、瑪瑙一類的隨葬物,它們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別,比如生活實用物、禮儀用器等。這些“珠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通常具有比較好的寓意,因為中國古人對玉器賦予了

等級、價值和道德內涵,這才是古人所看重的,比如常常將君子的德行比作“溫如玉”。一旦這些“珠寶”脫離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就失去了存在的特定意義,比如盜墓賊從墓葬中將其洗劫走,這使得“珠寶”進入了市場和收藏領域,它們突然被賦予現代意義的膚淺的經濟價值。然而,這種行徑不僅是不道德的,更是違法犯罪的行為,破壞了原本屬於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雖然,考古人對題主這個問題非常反感,但是由不得不承認正是這類問題的存在,才使得他們意識到考古學知識的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希望那種提到考古或墓葬就想到寶貝,而非其歷史文化意義的問題會盡快消失。文化歷史知識往往能體現一個人或者群體的科學素養,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到底能夠走多遠,希望對這問題的回應能夠引起一定思考和反思。


別人家的博士

就是古墓出來的破碗都是寶貝,你說珠寶算不算寶貝,就算是有殘缺的都有收藏價值,就是價值高低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