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想自殺?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

人為什麼會想自殺?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

人為什麼會想自殺?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但同時,又是很普通的話題。就像吃喝拉撒生病一樣,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自殺,只不過是死亡的一種方式而已。所以,探尋人為什會想自殺?不如先探尋,人為什麼會想死?

當然,人想死的原因多如牛毛,有為受不了病痛想死,有為愛情殉情,有為真理而死,有為了面子想死...反正,是活不下去了,不如一死了結。而自殺,作為死亡的手段,人們之所以選擇,因為它是最簡快,可以自主的。

關於自殺,或對人為什麼會想自殺的最深入研究,莫過於埃米爾·迪爾海姆。迪爾海姆(É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法國社會學家,是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之一,著有《自殺論》及《社會分工論》等。他發現自殺者有幾種類型,並做出如下解釋:1)利己型自殺:多發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職業者、未婚者、離婚者中間。利己型自殺與社會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人為什麼會想自殺?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

2)利他型自殺:產生於過分地屈從於一種社會目標和意義,過密地結合在社會中,以致個人失去了自主。迪爾凱姆以歐洲軍隊為例說明利他型自殺。在軍隊裡,士兵被訓練得不看重自己的價值,使他們感到被一種“社會價值”所扼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因而軍人的自殺率高於普通百姓。

3)失範型自殺:慾望與滿足慾望的手段之間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動物的生理機制為其慾望劃定了界限,而人的慾望卻是無止境的。他佔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獲得的未能滿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慾望。慾望有界限,人們才會感到滿足和快樂,而慾望的限定只能來自社會。4)宿命型自殺:是由於社會控制過度造成的,個人失去了任何希望。

人為什麼會想自殺?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

迪爾凱姆總結其自殺研究,提出了3個命題:社會的人需要一個高於個人的社會目標;對這個目標所負的義務不至於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慾望應受到社會秩序給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在自殺原因上,迪爾凱姆並不完全否定個人生理上的因素,但認為那是次要的,社會原因才是主要的。他認為,當一個社會不能提供上述3項條件時,一些心理上脆弱的個人就可能會自殺。

至於,那些自殺的人為什麼最恨的是父母?這問本身,道出了自殺的原因之一,也或許這是最深層原因:跟父母有關的恨。父母本是給予孩子生命和愛的人,如果在孩子都不想活命的背後,最恨的是父母,那麼可以想象,父母給予孩子的則不是愛,而只能是傷害,是絕望。

人作為關係的物種,願望的滿足是棲息於社會。就如迪爾凱姆對自殺的研究“社會的人需要一個高於個人的社會目標,他的慾望應受到社會秩序給予一定程度的限定...”一樣,而父母,我們可比喻為是孩子的社會,當社會(父母)不能提供給孩子成長所需的條件時,孩子的心靈生命就會停滯。或說,孩子的心理就會生病,那些種種哀傷、恐懼、憤怒、逃避、生無可戀,都是病的表現。當一個人絕望到自殺,若最恨的人是父母,也彷彿深刻解釋了那句充滿哀怨的感嘆:你若不愛我,何必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