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如何檢查最佳?

wonderdch

目前我國最常見的肝硬化是

肝炎後肝硬化、其次為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還有相對少見的病因如營養不良、代謝障礙、膽汁淤積、肝靜脈迴流受阻、自身免疫因素、藥物原因等。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因長期或反覆發作的疾病導致肝臟瀰漫性損害。疾病早期因肝臟代償功能好常無明顯症狀,發展到失代償期就會出現肝功能損害、門脈高壓,嚴重者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進、腹水、感染、肝性腦病、癌變等!


肝硬化的臨床症狀早期可有乏力、腹脹、黃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等;失代償期表現為食慾減退、消瘦、腹脹、胃腸功能紊亂、下肢水腫、出血傾向、貧血、胸腹腔積液、脾亢、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

對於肝硬化的高危人群(肝炎患者或有肝炎病史、長期大量飲酒、寄生蟲高發病區居住史等)進行篩查主要是肝腎功能檢測、電解質檢測、免疫學檢查、超聲檢查、CT檢查等,若檢測結果高度懷疑肝硬化,應行肝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肝硬化是肝病當中最嚴重的階段之一,幾乎無逆轉可能性。所以對肝硬化的檢查和診斷都應非常慎重。臨床上又通過哪一些檢查來確診?

1.肝穿刺為最具權威性和診斷價值的檢查手段,可以說是肝硬化診斷的金標準。

2.肝臟的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核磁等,可反映肝臟大小的變化、質地的改變和腹水的有無等。

3.肝功能加肝纖五項的檢測,反映肝臟功能受損情況和纖維化程度。

4.內鏡和食管造影,可反映胃和食管靜脈曲張情況。

5.血液常規的檢測,肝硬化中晚期、脾功能亢進者白細胞和血小板可減少。

6.體格檢查加臨床表現,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噁心、腹瀉、食慾不振、肝脾腫大等。

肝硬化早期和隱匿性代償期可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中晚期症狀明顯更容易確診。肝硬化的診斷不是一個草率的過程,必須經過全面系統的檢查,臨床醫生才能根據結果對病情做一個初步的診斷和確診。


健康易加醫

肝硬化分為肝炎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 肝硬化早期(代償期)主要為肝炎表現,肝硬化晚期(失代償期)有肝功能損害及門靜脈高壓、腹水、脾功能亢進。肝硬化可導致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胃底食道靜靜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嚴重併發症,也是原發性肝癌的潛在病變。 肝硬化的檢查:血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病原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纖維化檢查、腹腔積液檢查、X線檢查、B型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檢查、CT檢查、內鏡檢查、肝活檢檢查、門靜脈壓力測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