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擦亮旅遊“金招牌” 重量級文化遺存移步走出“閨中”

甘肅武威擦亮旅遊“金招牌” 重量級文化遺存移步走出“閨中”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涼州,即如今的甘肅武威,歷史上曾是“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絲綢之路”要衝,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關鍵所在和主角之一。

作為國務院命名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威有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稀世珍寶“活字典”西夏碑、“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鳩摩羅什舌舍利塔等珍貴歷史文化遺存。

此外,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歷史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境內多樣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民族風情交相輝映,旅遊資源丰度優勢明顯。

坐擁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中國旅遊標誌出土地的武威市,卻一直面臨“名未歸、實未至”的尷尬境地,重量級文化旅遊資源“深藏閨中無人識”。

此外,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滯後、管理體制機制不順、“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業要素不完善,文化旅遊產品和商品短缺等現狀嚴重製約武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2017年6月,武威市委提出“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

乘借改革發展的春風,武威市積極推動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文化旅遊支柱產業,2017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3.3億元。

武威市出臺《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對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給予全方位的政策資金支持,扶持獎勵辦法包括資金支持、融資、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人才培育、文化旅遊體制機制改革等六個方面、四十項具體獎勵措施,單項獎勵最高達到1000萬元。

武威市組建武威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北京巔峰智業旅遊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管理團隊,採取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方式,對雷臺、文廟、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白塔寺4家重點旅遊景區進行市場化運營。

此外,武威市建成涼州區康寧莊園、普康田園綜合體、高壩鎮蜻蜓村名仁生態莊園等一批鄉村旅遊點,培育了涼州蜻蜓、民勤紅旗谷、天祝大紅溝、天堂鎮天堂村、古浪金水源等特色旅遊示範村,去年一年鄉村旅遊接待人數242.4萬人次、旅遊收入4.89億元,分別增長22.5%、26.8%。

據悉,武威市今年還將在全域旅遊發展、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培育、宣傳營銷等方面著力,力爭全市旅遊總收入增長30%,達到82.3億元;旅遊接待人數增長25%,達到1481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