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地彩繪棺看楚人生死觀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收藏》雜誌

以專業積累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人的生老病死,自遠古至今一直沒離開人類的視野。文學、宗教、藝術、哲學等人類文明處處滲透著人們關於生死的智慧和思想。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朱地彩繪棺是一件充滿神秘感的作品,體現著楚文化中的生死觀。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朱地彩繪棺

朱地彩繪棺長230釐米,寬92釐米,通高89釐米。通體內外髹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綠、粉褐、藕褐、赤褐、黃白等明亮的色調,彩繪龍、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圖像。每個面的紋飾圖案都不相同,內容非常豐富,繪畫技巧極其高超,是我國漆器工藝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死生始將為晝夜

漆器中紅黑二色最常見,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韓非子·十過》中有講到禹作漆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為祭器。可見朱、黑是早期漆器的傳統色調。楚人尚紅色,以紅色為貴,以赤帝為尊,對祖先崇拜奠定了楚漆器尚赤的鮮明主調。紅為正色,引喻為人的品行、文風等的純正。古代王侯貴族以它來漆門、車,表示尊貴、正統。這些都顯示了此色的尊貴的地位。

由此可見,顏色在社會意義上也有等級尊卑之分。而祭器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器具,更會用到“朱”色來表示地位的尊卑高低。從工藝上講,紅黑二色是比較容易製取的。正如李硯祖先生在《裝飾之道》中講到的一祥:“在製取顏色的手段和方法都已相當進步的秦漢時代,仍以黑、紅二色為漆器的基本色彩,這無疑說明著其內在的選色用色的社會觀念,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於黑紅二色的崇尚和意識。”

漢代作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圖案根據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簡練的線條或繁縟複雜的構圖表現,增強人或動物的動感與力度。黑紅互置的色彩產生光亮、優美的特殊效果。在紅與黑交織的畫面上,形成富有音樂感的瑰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一個人神共在、流動飛揚、變幻神奇的神話般的世界。漢代漆器的裝飾手法除了沿用戰國時期的描繪和針刻等工藝外,還流行有堆漆、鑲嵌、釦器、雕鏤等十幾種技術,大部分裝飾工藝手法在馬王堆漢慕漆器中幾乎都有發現,對後來各個朝代漆工藝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線描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堆漆法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針刻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鑲嵌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釦器

在朱地彩繪棺漆畫紋樣中,各個要素都暗含著祈禱昇天的寓意。棺槨內外圍繞著同一個主題構成的一個理想與現實交錯的時空。漢代楚地的漆畫在題材上深受楚文化的影響,要探究其象徵意義,就要探求其背後深厚的人文內涵。

▌朱地彩繪棺圖案詳解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蓋板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主題是對稱的二龍二虎相鬥圖像。二龍的龍首相向,居於畫面中部的上方,龍身各自向 兩側盤繞。二虎相背於二龍之間,分別攀在龍首之下,口齧龍身。龍為粉褐色,用赭色勾邊,身披鱗甲而有三角弧形斑紋,斑紋內填以綠色。虎為赤褐色,形象寫實,尾部加飾流雲。蓋板的周緣,飾赭黃色勾連雷紋。

漢人認為,龍能為人們辟邪除兇,給人們帶來平安幸福。漢代銅鏡常有“左龍右虎闢不祥”“左有青龍,喜怒無殃咎,千秋萬歲”等銘文。古人觀念中的龍能呼風喚雨、上天入地,溝通鬼神,是乘雲上天的乘騎工具。畫面上的龍身形修長如蛇, 為漢代漆器上龍紋的主要造型,這是先秦龍紋的繼承和發展。它們動感強烈,凌厲豪邁,遨遊於太空雲氣之中。虎紋同為吉祥紋飾常出現在漢代鏑鏡上,有“駕交龍、乘浮雲、白虎引合直上天”“劉氏作鏡佳且好,白虎辟邪不知老”等銘文,表明虎即是能引合上天的瑞獸,又有辟邪去兇的神力。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二龍二虎相鬥圖像中的一組

最使人疑惑的是,二龍二虎相鬥的場面。這一題材起於何時,無據可查。但先秦以前有風和龍鬥、鳳和虎龍斗的圖像,未見龍虎鬥的紋樣。我們知道,在氏族社會,每個氏族毫無例外地認定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為自己氏族的標誌,這種標誌稱為圖騰。我國上古時代也有圖騰崇拜。前人說,吳人和越人以龍為圖騰,巴人以虎為圖騰,楚人以鳳為圖騰。因此,鳳鬥龍,鳳鬥龍虎的圖像,是象徵楚人和吳越與巴人之間的戰爭,這樣的圖像,鳳總是佔據了整個畫面,龍和虎總顯得很渺小,楚人以此為榮。於是,鳳戰勝虎和龍的圖像就作為紀念楚人戰勝巴越人的豐碑而出現了。秦的統一,各國逐步變分為合?,他們的圖騰也從此就化敵為友了。到了漢代,龍、鳳、虎都統一於中原,因此,蓋板上的二龍二虎相鬥,應該不是象徵不同國家之間的戰爭。秦漢時,人們相信人死之後,靈魂可以飛昇天上,而上天須乘龍或“瑞獸”才得至,因此,他應該是用來保護和導引死者魂昇天之意了。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頭檔

周邊飾有寬11.5釐米的菱形雲紋。畫面的主體是一座圖案化的高山,頂立於畫面的中央。山的兩側各有一鹿,白鹿乃是仙人的坐騎,視為仙獸。它昂首騰躍,周圍飾以繚繞的雲氣紋。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頭擋和左側面上所繪高山,應該不是一般的山,而是所謂仙山。《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白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淮南子?地形篇》:“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當然,東海的蓬萊三山也是所謂仙山,戰國時每有求不死藥之舉,但畫面上的山並沒有海,因而可能是崑崙的象徵。崑崙是神話中離天最近的地方,天上的神靈跨國天門,步出天界便到了崑崙山。高大的樹木、險峻的高山有通天的作用,人可以利用其升入天界。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足檔

畫面的主體為雙龍穿璧圖像。白色的谷璧居於畫面中央,有兩條帶醬斑的藕色綬帶將其自上而下地拴系,綬帶的末端分列在畫面的下側。兩條蜷屈的龍穿璧而過,龍首相向於璧上方的綬帶兩側,龍身為粉褐色,披鱗甲而有鳳羽,巨目利牙,虎爪蛇尾,雙角較小。龍的近旁加飾以藕白色的雲氣紋。邊紋與頭擋相同。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雙龍穿璧

在世人眼裡,龍除本身具有神話或圖騰的意義外,還是神物,具有通天的本領,能飛遊於天地之間,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短能長,極富變化之能事,而且能“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世謂龍生天者,必謂神龍。不神,不升天”。馬王堆漢墓龍璧圖中的龍,皆昂首向上,介乎天地之間,是名符其實的神龍,它們可以護衛於人、神的前後左右,來往於天地之間。如果出現在巫術的氛圍裡,就可以成為巫師通神時的靈物。

璧是漢代重要的禮器,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祭祀.、婚禮和聘禮。所以,漆葬具上的璧紋多見。璧象徵天,它最直接地反映人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棺方璧圓,以神龍穿璧,意味借龍的神力使人靈魂昇天。龍璧就是巫師通神的工具。同時,璧也具有辟邪壓勝、化兇為吉的功用。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左側面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左側面周邊的花紋與頭擋、足擋相同。畫面正中繪一座赤色的山。兩側各有一粉褐色龍,龍首相向于山的上方,龍身均呈波浪起伏狀。左側龍首之後,.有一帶醬黑斑紋的赤褐色虎,虎身向左,張口回首,其旁加飾雲紋;近尾處一鹿,鹿首向左,四足翹舉,反身而躍。右側繪一朱雀,展翅躍飛,與左側的虎相應。龍尾之前,有一粉褐色的仙人,頭髮斑白,兩手攀龍身,與左側的鹿相對應。此仙人即漢代漆棺紋飾中常見的羽人。

漢人認為,凡人要昇仙,必須經過羽化的階段,首先要學修德,方能“中生毛羽,終以飛昇”。除具有這種精神修煉外,還要在技術上具備一套昇仙體能,存患導引,服丹藥,行房中術,方能羽化成仙。羽人形象於魏晉南北朝以後走向衰落,逐漸消失殆盡。

右側面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上述彩繪花紋中的龍、虎、朱雀和鹿,都是我國古代所渭的“瑞獸”,被列入“四神”或“四靈”。關於四方神靈的說法由來已久,在戰國和西漢初的文獻中有明確的記述。《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鄭注:“以此四獸為軍陳,象天也。”《淮南子·天文篇》提到四方之獸分別為“蒼龍”“白虎”“朱鳥”“玄武”。《禮記·禮運》又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的記載。四靈中被用來代表中央土的鱗(亦作“麐”),實際是鹿的一種,《爾雅·釋獸》說“麐,□身牛尾一角”。考古材料中見到的四神形象,主要是新莽和東漢以後的。這具朱地彩繪棺上的圖像,有龍、虎、朱雀和鹿,卻沒有玄武,大概由於這裡的用意在於取其“祥瑞”,而不是為了表示四方的緣故。

過去發現的戰國至西漢早期的朱漆彩繪棺,花紋與此大體相近的有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朱漆彩繪棺,保存也比較完整。《漢書·佞幸傳》提到,董賢死後,“以沙畫棺(顏注:‘以硃砂塗之,而又雕畫也’),四時之色,左蒼龍,右白虎,上著金銀日月。”看來,這類紋飾的朱漆棺,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所習用的葬具。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掃描識別上方二維碼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訂閱2018年《收藏》雜誌

[email protected]

从朱地彩绘棺看楚人生死观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