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的最佳藉口

(一)

楚漢相爭初期,劉邦實力不如項羽,幾次都差點被抓住殺掉。

丁公、項伯都是項羽的手下。

丁公有一次帶兵追上了匆忙逃命的劉邦。

劉邦走投無路,著急大喊:“丁公啊,英雄何必為難英雄?”

丁公聽了,就停止了攻擊,轉身帶兵走了。

劉邦得以保全性命。

項伯則是在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上阻止了項莊對劉邦的行刺。

劉邦稱帝之後,重賞了項伯,封其為射陽侯。

丁公也來見劉邦。

本以為至少也有些封賞吧?

沒想到,劉邦見了丁公,當即下令斬殺,並將丁公的頭顱在軍中巡展,告誡說:“不忠的人就是這樣的下場,後世的人可不要像他這樣。”

但是,要說不忠,項伯不是更加不忠嗎?

為什麼封項伯當了侯?

忠誠只是藉口,丁公曾經在可以捉住劉邦的時候故意放了他,讓如今成為皇帝的劉邦感覺很沒有面子,但又沒法說,於是,便以“不忠”為名,殺死了丁公。

殺人的最佳藉口

(二)

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率領大軍欲返都城汴京。

陳橋門的守門官一看情形不對,這是要反叛呀,於是堅決不開城門。

沒有辦法,趙匡胤只好又繞到了另一個城門——封丘門。

到了一看,喜出望外,封丘門城門洞開。

原來,封丘門的守門官吏聽到風聲,知道趙匡胤大軍要來,一早就打開了城門。

趙匡胤順利進入京師,即位成為大宋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宋太祖。

殺人的最佳藉口

趙匡胤剛當上皇帝,便以“忠誠”為由,提拔了當初拒不給自己開門的陳橋門守門官,同時,以“不忠”為由,斬殺了給他開門的封丘門守門官。

封丘門守門官確實不忠,但真要論起不忠來,背叛周世宗,欺人孤兒寡母,篡奪了後周天下的趙匡胤豈不最應該自剄以謝天下?

還有,那些跟隨你趙匡胤發動兵變的人呢?

天底下頭號逆賊,又有何面目和資格評判一個小小的,排不上號的不忠者?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忠誠,多少罪惡假汝之手。

殺人的最佳藉口

(三)

假使沒有丁公在當初的放他一馬,哪有後來漢高祖劉邦的君臨天下?

沒有封丘門吏的歸順,宋太祖趙匡胤的帝王之路也前途未卜。

丁公是劉邦的恩人,

封丘門吏是趙匡胤的恩人,

劉邦嫌太沒面子殺了自己的恩人,趙匡胤為了“立牌坊”殺了自己的恩人。

幾千年來,人們把一個個恩將仇報的帝王們奉為伸張正義的英雄,大加恭維和讚美。

人們是愚蠢的,

人們又是聰明的。

只是,

這種聰明未免有些可悲。

殺人的最佳藉口

(彩蛋:帝王們在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肆意殺罰之時,你可曾仰著頭拍手稱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