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的最佳借口

(一)

楚汉相争初期,刘邦实力不如项羽,几次都差点被抓住杀掉。

丁公、项伯都是项羽的手下。

丁公有一次带兵追上了匆忙逃命的刘邦。

刘邦走投无路,着急大喊:“丁公啊,英雄何必为难英雄?”

丁公听了,就停止了攻击,转身带兵走了。

刘邦得以保全性命。

项伯则是在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上阻止了项庄对刘邦的行刺。

刘邦称帝之后,重赏了项伯,封其为射阳侯。

丁公也来见刘邦。

本以为至少也有些封赏吧?

没想到,刘邦见了丁公,当即下令斩杀,并将丁公的头颅在军中巡展,告诫说:“不忠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后世的人可不要像他这样。”

但是,要说不忠,项伯不是更加不忠吗?

为什么封项伯当了侯?

忠诚只是借口,丁公曾经在可以捉住刘邦的时候故意放了他,让如今成为皇帝的刘邦感觉很没有面子,但又没法说,于是,便以“不忠”为名,杀死了丁公。

杀人的最佳借口

(二)

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率领大军欲返都城汴京。

陈桥门的守门官一看情形不对,这是要反叛呀,于是坚决不开城门。

没有办法,赵匡胤只好又绕到了另一个城门——封丘门。

到了一看,喜出望外,封丘门城门洞开。

原来,封丘门的守门官吏听到风声,知道赵匡胤大军要来,一早就打开了城门。

赵匡胤顺利进入京师,即位成为大宋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

杀人的最佳借口

赵匡胤刚当上皇帝,便以“忠诚”为由,提拔了当初拒不给自己开门的陈桥门守门官,同时,以“不忠”为由,斩杀了给他开门的封丘门守门官。

封丘门守门官确实不忠,但真要论起不忠来,背叛周世宗,欺人孤儿寡母,篡夺了后周天下的赵匡胤岂不最应该自刭以谢天下?

还有,那些跟随你赵匡胤发动兵变的人呢?

天底下头号逆贼,又有何面目和资格评判一个小小的,排不上号的不忠者?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忠诚,多少罪恶假汝之手。

杀人的最佳借口

(三)

假使没有丁公在当初的放他一马,哪有后来汉高祖刘邦的君临天下?

没有封丘门吏的归顺,宋太祖赵匡胤的帝王之路也前途未卜。

丁公是刘邦的恩人,

封丘门吏是赵匡胤的恩人,

刘邦嫌太没面子杀了自己的恩人,赵匡胤为了“立牌坊”杀了自己的恩人。

几千年来,人们把一个个恩将仇报的帝王们奉为伸张正义的英雄,大加恭维和赞美。

人们是愚蠢的,

人们又是聪明的。

只是,

这种聪明未免有些可悲。

杀人的最佳借口

(彩蛋:帝王们在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肆意杀罚之时,你可曾仰着头拍手称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