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自由泳有不同的移臂方式

慢速自由泳與快速自由泳的移臂有所不同,針對寬移臂與窄移臂,一般情況下寬移臂在有速度要求的比賽中比較常用,而窄移臂在平時以健身為目的的自游泳或者全浸自由泳裡面經常用。

移臂一般是全程高肘,也就是說要高肘移臂,高肘入水,手先入水,就像在水面上先破一個洞再依次將手,腕,小臂,大臂塞入洞中。

寬移臂指大臂出水後移動時的軌跡與水面的夾角較小,手臂相對伸得較寬,窄移臂則相反。其實在很多正規的自由泳理論描述中關於寬移臂與窄移臂的論述不是太多,可能都是民間說法。

其實自由泳的移臂的寬度與切水後軀幹翻轉的程度有關,比如在全浸中,自由泳更多講究的是省力漫速遊,此時切水後軀幹翻轉的程度可以滿足充分送肩,提移臂可以交給大臂與背部肌群,此時可通過轉肩將肘提升吊起小臂做到窄移臂,而如果是短程競技比賽中,窄移臂就明顯不現實了,在高速的自由泳動作切換過程中,轉肩不可能做到慢遊轉肩的程度,因為那樣會降低劃頻,轉肩不足就不可能將肘抬升到慢遊的高度,也就不能吊起小臂,止時就要求小臂也要參與發力被動寬移臂被甩出頭前入水。

由此可見寬移臂與窄移臂的主要決定因素在於肩轉的程度,入水的肩送得深,出水的肩就出得高,此時就能容易做到窄移臂,這種移臂方式可讓小臂得到適當的休息,適用於長距離游泳健身,相反入水的肩沒辦法送得太深,出水的肩也就無法出得太高,此時就只能用寬移臂,這種移臂方式要求小臂要適當發力,入水的肩沒辦法送得太深通常是因為要加快劃頻提升遊速,是屬於短距離速遊的被迫行為。

我們都知道二次腿與六次腿的區別,二次腿是慢遊用的,六次腿或更高次腿(如果你可以的話)是速遊用的,其實對於自由泳的快遊與慢遊,不僅僅是腿有區別,移臂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