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面行走、水下呼吸,這位藝術家幫你實現不敢想的事……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Building》,2004年

在人們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今天,朋友圈的內容也逐漸變得文藝起來。一張抽象的藝術品照片能洗掉中年的油膩,一組酷炫的街拍讓你個性十足。想在如此文藝的氛圍中展現你的獨特?朋友們,萊安德羅·埃利希的作品瞭解一下……

近期,如果去東京森美術館看展,你會看到這樣神奇的一幕:人們擺脫重力在房子表面自由行走,窗框變成了最流行的座椅,還有的人險些掉下房子,攀巖般緊緊地抓著房子的表面......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Building》,2004年

然而再仔細看,你會發現這其實是藝術家營造出的假相。藝術家將建築物的正面水平還原在地面上,一個巨大的鏡子懸掛在與地面呈45度的空中,經過光學原理作用,人們可以在鏡子中看到直立的建築物。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Building》,2004年

因為建築的正面被放倒在地上,人們只需要躺在地上擺出與建築互動的造型,就能呈現出如此驚險有趣的畫面。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Building》,2004年

重新認識眼中的世界

萊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rlich)是這件裝置的創作者,他是阿根廷著名的裝置藝術家,曾兩次代表阿根廷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其裝置作品《The Swimming Pool》被永久陳列於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藝術家萊安德羅·埃利希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Monte-Meubles. L’Ultime Déménagement》,2012年

無論是《Monte-Meubles. L’Ultime Déménagement》中懸浮在空中的殘缺建築,僅憑一個傾斜的樓梯負載;還是在《Lost Garden》能透過窗子,看到對面的自己;亦或是《Elevator Pitch》“牆面電梯”裡,充滿了數字投影出來的人……埃利希用他的裝置作品改變我們的常識觀念,解構著我們以為的真實。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Lost Garden》,2009年

這些對“真實”的有趣解構,赤裸裸地把人們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展示出來,讓人驚訝於刻板印象竟然早已超越了我們對事物的真實認知,它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埃利希創作的初衷之一,就是通過作品消除我們的慣性思維和先入為主。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Elevator Pitch》,2011年

儘管這種對真實的解構讓人們在初看其作品時,有一種被欺騙之感。但埃利希並不想欺騙人們,

他只是想通過裝置質疑現實,讓人們重新審視身邊的事物,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Eau Molle》,2003年

事實上,無論人們能否理解埃利希作品中這些深層的含義,他的作品都憑藉其獨特有趣的外觀被存儲進了人們的相機裡、發佈到網絡上,帶給人們思維上潛移默化的影響。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Elevator Maze》,2011年

“劇本已寫好,只等參觀者來表演”

埃利希的作品不僅成為許多人相機中有趣的風景,人們也可以參與到他的作品中,成為他作品的一部分。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The Swimming Pool》

裝置作品《The Swimming Pool》是埃利希對於泳池的奇妙構想。藍色的泳池微微泛起漣漪,金屬扶梯深入水中,然而泳池裡沒有正在游泳的人,只有一群衣冠整齊的人在水下自由行走,甚至還有人在水下看起了書......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The Swimming Pool》

這是埃利希通過裝置和人們開的視覺玩笑。他用一塊透明玻璃隔離出水下的空間,人們只需進入玻璃下方的藍色空間,泳池岸上的人就能透過水波看到彷彿在水中行走的參觀者。這塊看上去和普通游泳池沒有什麼區別的空間,在觀賞者加入後,變得富有魔力。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The Swimming Pool》

古巴是一個熱帶氣候的國家,加上當時在古巴,人們很少有機會能出國,雪幾乎是古巴人只能從影像作品裡見到的東西。藉此背景,在2000年古巴哈瓦那雙年展上,埃利希創作了雪景作品《Turismo》。參觀者可以在他的雪景作品裡擺出滑雪的姿勢,彷彿自己在瑞士,這些行為也使《Turismo》有了空間轉移的技能。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Turismo》,2000年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Turismo》,2000年

埃利希的另一作品《Inexistence》則將日常生活中令人恐高眩暈的樓梯豎立,這使得參觀者在樓梯前平拍就能得到俯拍的效果。參觀者們也可以走到樓梯的不同分層進行互動,營造出人意料的視覺效果。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Inexistence》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Inexistence》

看見,然後相信

十分幸運的是,此次埃利希在森美術館展出的作品中,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Building》,還有許多其它有趣的作品,共計44件,其中80%的作品都是首次在日本亮相,是埃利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反思港》,2014年

此次埃利希的展覽以《Leandro Erlich: Seeing and Believing》為名,展覽中有幾件不容錯過的展品——《建築》《課堂》《反思港》和《更衣室》。其中,《建築》和《課堂》是比較大型的互動裝置,十分適合與朋友一同帶著奇思妙想和相機前去觀看。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教室》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萊安德羅·埃利希《更衣室》,2008年

埃利希不僅用作品讓人們看到了許多與熟悉事物不同的內容,引起人們對真實的思考;更通過搭建人們與作品的溝通,讓觀者意識到這些有趣和不平常是怎樣發生的。如果你能從埃利希的作品中,獲取到一點點對於真實的不同認知,想必這會是藝術家最想看到的。

正在展出

墙面行走、水下呼吸,这位艺术家帮你实现不敢想的事……

展覽:《Leandro Erlich: Seeing and Believing》

展覽地址:東京森美術館

精彩回顧:

測一測:你與藝術的緣分在哪座城市?

劉韡:不希望觀眾得到他們所期待的東西!

2018普利茲克獎揭曉:90歲建築大師如何讓建築成就生命的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