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夏朝的時候,出了一個妹喜,夏桀為了討美人歡心,忠奸不分,結果導致了更多的叛亂,最終夏朝被商湯滅亡了。商朝滅亡的時候又出了一個妲己,商紂王為了討美人的歡心,濫殺無辜,結果導致了商朝的滅亡。西周出現了一個褒姒,導致外族攻進鎬京,都死了。為何史學家喜歡歸罪於女人?同時又出現了紅顏禍水的說法。

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不過接下來東周的滅亡卻沒有提到女人了,到了秦朝,太后沒有絲毫權力,還被幽禁起來了。西漢時期又出了一個女人,叫呂后,不過史學家一致認為她是一個壞女人。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呂后,劉家的天下能否持續下去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一直到了唐朝,先是出了一個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然後便是楊貴妃,這個楊貴妃又誤國了,導致了安祿山之亂。再後來的女人,要麼是垂簾聽政,要麼是替男人拿主意,不過這樣的事情歷史一概忽略,歷史學家歌功頌德的還是男人。

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再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整個天下都亂套了,這個牛逼女人的後半生,活的是提心吊膽的。然後經過近代以來的鬥爭,新中國成立了。那麼,為何歷朝歷代,無論女人對錯,一概認為是女人的不對?因為歷史都是由男人寫的。

時代越是久遠,我們被矇蔽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早期的妹喜、妲己等等,是否真的如同史學家或者演說家記錄的那樣呢?這是無法考證的。只是因為那個朝代滅亡了,而那個女人在那個時候還挺風光的,所以就捱上刀子了。

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本來就是政治的犧牲品,被人為的描寫為多麼的浪蕩,只是因為有了一個情夫嫪毐。但是話說回來,人家的丈夫早死了,不願意守活寡而已。再比如呂后,人家結婚後就沒有好日子過,整日也見不著自己的丈夫,拉扯大了三個孩子,還東奔西跑躲避戰亂,這罪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即便到了掌握大權了,也僅僅是除掉了幾個人而已,其他能臣不是也沒有殺嗎?如果真要殺的話,哪一個不死呢?不過,除了緋聞男友審食其之外,也沒有記載其他不檢點的事情。

那個時代本身就是亂世,如果呂后沒有對敵人的狠辣,如何鎮得住那些虎視眈眈的能臣?劉家江山如何持續下去呢。

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又比如武則天吧,做了皇帝,更是被描寫成多麼蕩了。為何歷朝歷代的男人皇帝就不蕩了?可見歷史僅僅由男人寫,終究對女人非常不公平。即便所謂的正史也是帶著偏見與不滿,一切以自身的男權價值觀為基礎對事件本身做出不公正的判斷。

所以,之所以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會拉上一個墊背的女人,還是因為歷史是由男人寫的,而且帶著嚴重的男權思維。

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要把罪名加在女人身上

這大概也是貶低女性的一種表現吧(所謂的封建思想),哪怕果真是一笑而傾城,恐怕女性所產生的效果也只會是外因之一。在男權的社會,直接的主因應該會是男性(帝王,帝王家族,帝王的王侯將相)。朝代的更迭,就像三國裡講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建立王朝的“爺爺們”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相對強大了,他們的孫子們就開始花天酒地,驕奢淫逸了。整個官僚機構也就開始跟著腐敗了。於是,某個曾經的帝國也許只要輕輕一推,也就倒了。 再一個,這些情況是被一代代文人加工過的描述。出於控制意思形態需求,也許也會對這些“紅顏禍水”進行些添油加醋,情節增減的加工再處理。所以,也許當時的事實,並不是我們現在古書上所看到的事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