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戰爭奇蹟:李靖3000鐵騎過陰山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頡利可汗便率十餘萬大軍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竟長驅直入,抵達長安郊外的渭水北岸。此時長安城中僅有數萬守軍,李世民不得不與頡利可汗訂立“渭水之盟”,答應每年給頡利進貢,李世民後來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

但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之後,李世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定北伐突厥以雪他心中的痛:渭水之恥。他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並全權節制另外四路總管,從五路進擊突厥。

被遺忘的戰爭奇蹟:李靖3000鐵騎過陰山

圖來源網絡

貞觀四年即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驍勇善戰的鐵騎三千人,從今天的山西朔縣出發,急馳到惡陽嶺,即今天的內蒙古和林格爾南,一路經歷萬種艱辛,終於來到了距離頡利可汗的都城大利城,彼此僅有數里之遙。

兵貴神速,李靖命部下也不過多休整,也不等頡利有喘息之機,便命令數千鐵騎猛攻頡利可汗的都城。頡利萬萬沒想到唐兵居然殺到了自己家裡了,對這次突襲毫無防範,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得狼狽出逃。 李靖敢於孤軍深入,而且進軍神速,令頡利可汗大驚失色,頡利對部下道:“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何敢孤軍至此!”

被遺忘的戰爭奇蹟:李靖3000鐵騎過陰山

圖來源網絡

李靖僅僅帶領三千騎兵,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突厥都城,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唐朝皇帝也不敢相信,頓時李靖的名字威震整個大漠。頡利可汗逃到鐵山,極為窘迫,乃遣使至長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願舉國歸附,唐皇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其實這只是頡利的緩兵之計。他欲待春暖之後草青馬肥,再與唐軍大戰。

而李靖對部下說:皇帝並沒有專門下詔令大軍暫停進攻,作為大將,應根據戰場形勢決定攻守事宜,只要能徹底消滅突厥。 於是,李靖親率一萬精兵隨唐朝派去議和的使臣一起北進,至陰山全殲突厥的一部巡邏騎兵,而後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頡利的牙帳。

被遺忘的戰爭奇蹟:李靖3000鐵騎過陰山

圖來源網絡

此時頡利因李世民答應與其講和而洋洋自得,忽聞唐軍從天而降,又被的李個措手不及,倉促之間難以集合兵力迎戰,只得騎上一匹千里馬逃跑了。 沒過幾天,成為孤家寡人的頡利可汗便被唐軍俘虜。

這是場捍衛之戰,它捍衛的是大唐在東亞的地位,此戰將一個嶄新的帝國推向了世界的頂峰,整個戰役從發起到結束都極具突然性。想象下,在長達近萬里的邊境線上,沒有電話通訊,也不大可能有什麼將領集體開會,然後各路總官集結兵力與突厥進行聲勢龐大的大兵團作戰。

被遺忘的戰爭奇蹟:李靖3000鐵騎過陰山

圖來源網絡

實際歷史上的陰山之戰發起是極具隱蔽性的,並且由個大總官的非常有效的戰略佯動,使得李靖的部隊順利奇襲了吉利的大營。李靖數次乘敵不備發動突然的襲擊,一舉擊潰敵人的有生力量。突厥部眾十五萬人、牲畜數十萬頭,全部成了唐軍的戰利呂。

從此自陰山至大漠的廣大地域,遂劃入唐朝的版圖,東突厥從此滅亡。此戰不但改變了亞洲的政治格局,也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使中國最輝煌的王朝屹立於世界東方近3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