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經濟排第一二名的兩個區,各有不同氣質

一直想寫一些關於杭州各個區縣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氣質,但總不得要領。

杭州老城區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杭州,隨著蕭山餘杭的併入,杭州不僅僅從版圖上擴大,更是從文化和結構上開始轉變。隨後,富陽、臨安的進入,讓杭州更呈現不同的風采。

本文想講的,就是杭州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個區的人文地理和他們身上折射出的不同氣質。

錢塘江把杭州一分為二,錢塘江也是地理文化的分割線,成為吳越文化的分水線。

江北吳的氣息很濃重,江南則是越的氣息。因此也培養出不同風格的市民氣息。

餘杭和蕭山,就是兩個最明顯的特質。

餘杭屬於杭嘉湖平原的腹地,良渚文化自不必說了。因為是平原水鄉,交通便利,物產豐饒,人民生活沒有那麼多艱辛,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地理環境造就當地人的氣質,所以倉稟足則好安逸。餘杭所呈現出的氣質,就是溫和恬淡,如同良渚的玉一樣。也如餘杭人的長相,纖美而從容。

杭州經濟排第一二名的兩個區,各有不同氣質

圖片來源網絡

秋日黃昏的時候從臨平最東的北沙路朝西開,一路陽光柔美,遠樹、田野、村莊樓房,暮歌似畫。臨平街上行人平和,從容淡定。走在其間,感受到的舒緩和平和,就像史家埭邊上的公園道路一樣,或者是新絲路,一邊是滬杭鐵路的現代,一邊是悠閒從容的生活。互不干擾,節奏清歡。

蕭山則是吳越的根基之一。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遺址,與良渚遺址不分伯仲。也是江南水鄉,卻與杭嘉湖的不同,因為佔著山的雄厚,自然無法與純水鄉相比,因而多了幾分剛硬。加之錢塘江的潮水,又兼具了磅礴的氣勢。在這樣環境中生存生活的人們,就會自然而成擁有闖蕩的氣息和獨立的堅硬。遠的不說,就說蕭山圍墾的精神,可以讓人見識到一個地方的氣象,那種戰天鬥地的闖蕩精神。

杭州經濟排第一二名的兩個區,各有不同氣質

圖片來源網絡

蕭山城裡人有種自帶的傲氣,這種傲氣不是趾高氣揚的傲嬌,而是和人涇渭分明的隔閡。彷彿是一種不服輸,或者是我不鳥你,你別惹我的獨立。在小區的電梯裡,碰到上下鄰居,即使知道住在一幢樓的,也從不打招呼。似乎就是不認識。

杭州經濟排第一二名的兩個區,各有不同氣質

圖片來源網絡

江南之地,都重讀書,兩地的文風也是濃烈的。餘杭有章太炎,蕭山有賀知章。餘杭人的讀書,有種跟讀傳家的氣息。而蕭山的讀書,更多的讓人想到古代紹興那種師爺的苦讀。就像蔡東藩。

曾和一個朋友聊起兩地的差別,這個朋友管理近百人,說起餘杭人與蕭山人的不同。他說:餘杭人做事從容,聽話,可以很好的完成你安排的工作,不爭不鬧。而蕭山人,卻喜歡獨樹一幟,有時候不服管理。

這大概預示著兩地的特色發展道路和模式吧。

當然,現在兩地的房價也是水漲船高,有未來科技城、奧體亞運會做亮點,又越上一個新的臺階。

我在餘杭生活數年,在蕭山居住數年。在餘杭時,被其渾厚包容的吳地所折服。在蕭山時,則感受越地那種跳動的生機。

人文這種東西,有的是可以實實在在看的到摸的著的。有的則是虛無的要靠感受才能獲得。實的如一幅畫、一幅字、一身衣裳、一座房子乃至一座城市。而虛的,就像一場民俗、一種市井生活、一頓飯桌酒桌。或者,一陣潮流一個流行。

餘杭和蕭山,如同清明上河圖和蘭亭序的比拼。

杭州從西湖時代邁入錢塘江時代,正是這種包孕吳越的氣度使然。從妖嬈多情轉向大氣磅礴。一時代有一時代的人物,一地方有一地方的精神。地勢坤,厚德載物。吳地的餘杭有著渾厚的底蘊,會走的非常久遠。天行健,自強不息。越地的蕭山,更多的會是張力上的異軍突起。

餘杭和蕭山,好比清明上河圖和蘭亭序的存在一樣,都是頂尖的存在。

杭州經濟排第一二名的兩個區,各有不同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