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7年,一个初生婴儿已长成一个垂髫小儿

7年,一丛茉莉已花开花落21次

7年,据说我们身上的细胞又全部更新了一遍…

7年间,我们用镜头和笔,把即墨发生的大事小事一一记录,每一个片段,都是即墨变迁的见证;

7年来,我们也始终做即墨人心声的聆听者与记录者,希望每一篇报道,都能为你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能为你们排忧解难。

亲爱的读者们,不管是阅读还是被阅读,你们与《墨城新闻》一起走过这段奋斗岁月,都在时光长廊上留下了纵横交错的足迹。

讲述

读报故事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赵连福

“看报让我这个外地人更加了解即墨”

老赵,原名赵连福,今年59岁,现即墨古城秧歌队成员

老赵原本是黑龙江人,但是两个女儿在毕业后都先后来到即墨发展。2003年老伴去世,退休后的老赵收拾行囊,来即墨跟女儿团圆。

小女儿在新兴路开理发店,每天都订半岛都市报,老赵与《墨城新闻》的故事也从这间小小的理发店展开。“当时在店里给女儿帮忙,店里看电视不方便,报纸上的信息又很全面,所以就开始看报纸。”老赵虽然年过半百,但却是个篮球迷,也是火箭队的狂热粉丝,“我还记得刚开始看报的时候姚明特别火,当时每天拿到报纸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体育专栏。”来即墨15年,老赵很少落下读报的习惯。“后来我看报纸里开始有了新的版块,说的都还是身边的事,就开始仔细关注这份《墨城新闻》了,有时候早上来不及看都会让孩子给我留下来。”

在即墨多年的老赵也开始有了新的生活,后辈们事业都小有成就之后,闲暇下来的老赵开始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秧歌队练起了秧歌。现在在古城秧歌队里,老赵是“逗丑”担当,扮演的“媒婆”一角很受喜爱,是很多小朋友眼里的红人,也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古城里会有小朋友拽着奶奶的衣角说:想和“婆婆”一起跳舞,并且为此在老赵身边等半天。

每周三天的表演与业余时间的排练没有打断老赵的读报习惯,虽然周五表演时间紧张,但老赵很少落下对《墨城新闻》版块的关注。“现在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看报纸,了解一下当地资讯了。”老赵说,身在即墨,所以对即墨的大小事件都格外关注,“尤其是前两天在新闻上看到说地铁11号线开通了,这个事在我们的朋友圈里挺轰动的。以后我们组团去青岛玩也方便多了。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邱伟

带女儿义卖报纸为灾区献爱心

邱伟,今年47岁,现即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职员。

说到《墨城新闻》的忠实读者,邱伟不能不算一个。从创刊号开始收藏,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报纸能摞到1米多高。“最开始看报纸的时候,我都是去合群酒店南面的报刊亭买报,一个亭子才十几份报,有时候赶不及去购买就会让老板给我留着。”邱伟说,碰到喜欢的报道也会让老板给多留一些,“我还记得有一次半岛创刊周年庆,那天的报纸出了一百多个版,很厚,我让老板给我留了十几份。”

除了买报、看报、藏报,邱伟还卖过报。2010年玉树地震和前些年南方大旱的时候,邱伟都和女儿等人一起到几家商超门口卖过半岛都市报,“一个是大家都爱看,再就是也愿意献爱心支持我们,两个上午,报纸卖得不错,都卖了上千元,最后捐给了灾区群众。”

“希望《墨城新闻》内容更丰富,方式更灵活,报道更有深度,角度更加新颖,成为一份更有特色的报纸,也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在邱伟看来,有特色也是一份报纸有生命力的体现。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刘朝阳

90后小伙第一次看报是12年前

刘朝阳,今年28岁,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横砚传承人。

90后、俄国留学归来、“非遗”传承人,这个90后小伙身上有看上去着闪光却矛盾的标签。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标签: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的“老”读者。

“第一次看《半岛》是在12年前,当时上高中,念封闭式寄宿学校。当时网络没有现在发达,除了书本知识,唯一能了解外界信息的就是看报纸了。”刘朝阳说到,最早看报是通过学校里面的报刊亭,后来自己工作之后就开始每年给自己订报。“上面有很多正能量的新闻,总体信息量又比较大,版面也很美观,一看就看了12年。”

“在《墨城新闻》里,有不少即墨当地的新闻和事件,我可以很好地了解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什么。”最开始看报的时候,刘朝阳最喜欢看文体板块,“姚明火箭队很火,当时报纸来了同学们都抢着看。”现在作为田横砚台的传承人之一,刘朝阳更关注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报道,“前段时间看了《墨城新闻》上一篇关于一门传统技艺的报道,我当时看了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门手艺,了解了它的前身与起源、它面临失传但也有人在坚守,也看到了人们对这门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尊敬,当时感触很深。”

“墨城新闻不知不觉陪伴我7年了,在这7年里我感受到墨城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和认真,也看到了即墨各行各业的动态变化,让我对即墨的人文历史社会动态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未来7年,14年、21年……希望《墨城新闻》能陪伴我走下去。”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周渝珑

小报迷看报源于妈妈的“忽悠”

周渝珑,13岁,通济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

最开始因为妈妈的“忽悠”而开始看报的周渝珑是一枚00后“小鲜肉”,“我看的第一份半岛都市报是上五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的,当时是那份报纸是三八节特刊,她‘忽悠’我送她礼物”。小周渝珑笑着说到,他画了幅画送给妈妈,但是看报生涯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最喜欢看的版面是时政版;看完后会送给姥爷,因为姥爷也喜欢看报纸;写作文的时候从报纸上汲取灵感而得到过高分;到现在仍然记得自己看报的时候妹妹淘气撕过他的报纸,虽然他并没有因此“记恨”妹妹……

“希望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越来越好,粉丝越来越多。”这位“小鲜肉”祝福道。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7年

《墨城新闻》

感谢读者

七年的陪伴

我们将继续努力

因为我们一直很恩爱呀

永远爱您们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

优质线索一经采用给予重奖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