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情懷,也是割不斷的情緣!老中青少不同年齡段讀者講述讀報故事,見證《墨城新聞》創刊7週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7年,一個初生嬰兒已長成一個垂髫小兒

7年,一叢茉莉已花開花落21次

7年,據說我們身上的細胞又全部更新了一遍…

7年間,我們用鏡頭和筆,把即墨髮生的大事小事一一記錄,每一個片段,都是即墨變遷的見證;

7年來,我們也始終做即墨人心聲的聆聽者與記錄者,希望每一篇報道,都能為你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也能為你們排憂解難。

親愛的讀者們,不管是閱讀還是被閱讀,你們與《墨城新聞》一起走過這段奮鬥歲月,都在時光長廊上留下了縱橫交錯的足跡。

講述

讀報故事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趙連福

“看報讓我這個外地人更加了解即墨”

老趙,原名趙連福,今年59歲,現即墨古城秧歌隊成員

老趙原本是黑龍江人,但是兩個女兒在畢業後都先後來到即墨髮展。2003年老伴去世,退休後的老趙收拾行囊,來即墨跟女兒團圓。

小女兒在新興路開理髮店,每天都訂半島都市報,老趙與《墨城新聞》的故事也從這間小小的理髮店展開。“當時在店裡給女兒幫忙,店裡看電視不方便,報紙上的信息又很全面,所以就開始看報紙。”老趙雖然年過半百,但卻是個籃球迷,也是火箭隊的狂熱粉絲,“我還記得剛開始看報的時候姚明特別火,當時每天拿到報紙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體育專欄。”來即墨15年,老趙很少落下讀報的習慣。“後來我看報紙裡開始有了新的版塊,說的都還是身邊的事,就開始仔細關注這份《墨城新聞》了,有時候早上來不及看都會讓孩子給我留下來。”

在即墨多年的老趙也開始有了新的生活,後輩們事業都小有成就之後,閒暇下來的老趙開始豐富自己的業餘時間,參加秧歌隊練起了秧歌。現在在古城秧歌隊裡,老趙是“逗醜”擔當,扮演的“媒婆”一角很受喜愛,是很多小朋友眼裡的紅人,也吸引了不少媒體的目光。古城裡會有小朋友拽著奶奶的衣角說:想和“婆婆”一起跳舞,並且為此在老趙身邊等半天。

每週三天的表演與業餘時間的排練沒有打斷老趙的讀報習慣,雖然週五表演時間緊張,但老趙很少落下對《墨城新聞》版塊的關注。“現在除了鍛鍊身體外就是看報紙,瞭解一下當地資訊了。”老趙說,身在即墨,所以對即墨的大小事件都格外關注,“尤其是前兩天在新聞上看到說地鐵11號線開通了,這個事在我們的朋友圈裡挺轟動的。以後我們組團去青島玩也方便多了。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邱偉

帶女兒義賣報紙為災區獻愛心

邱偉,今年47歲,現即墨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職員。

說到《墨城新聞》的忠實讀者,邱偉不能不算一個。從創刊號開始收藏,到目前為止,他收藏的報紙能摞到1米多高。“最開始看報紙的時候,我都是去合群酒店南面的報刊亭買報,一個亭子才十幾份報,有時候趕不及去購買就會讓老闆給我留著。”邱偉說,碰到喜歡的報道也會讓老闆給多留一些,“我還記得有一次半島創刊週年慶,那天的報紙出了一百多個版,很厚,我讓老闆給我留了十幾份。”

除了買報、看報、藏報,邱偉還賣過報。2010年玉樹地震和前些年南方大旱的時候,邱偉都和女兒等人一起到幾家商超門口賣過半島都市報,“一個是大家都愛看,再就是也願意獻愛心支持我們,兩個上午,報紙賣得不錯,都賣了上千元,最後捐給了災區群眾。”

“希望《墨城新聞》內容更豐富,方式更靈活,報道更有深度,角度更加新穎,成為一份更有特色的報紙,也更貼近生活、貼近讀者。”在邱偉看來,有特色也是一份報紙有生命力的體現。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劉朝陽

90後小夥第一次看報是12年前

劉朝陽,今年28歲,即墨非物質文化遺產田橫硯傳承人。

90後、俄國留學歸來、“非遺”傳承人,這個90後小夥身上有看上去著閃光卻矛盾的標籤。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標籤: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的“老”讀者。

“第一次看《半島》是在12年前,當時上高中,念封閉式寄宿學校。當時網絡沒有現在發達,除了書本知識,唯一能瞭解外界信息的就是看報紙了。”劉朝陽說到,最早看報是通過學校裡面的報刊亭,後來自己工作之後就開始每年給自己訂報。“上面有很多正能量的新聞,總體信息量又比較大,版面也很美觀,一看就看了12年。”

“在《墨城新聞》裡,有不少即墨當地的新聞和事件,我可以很好地瞭解我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什麼。”最開始看報的時候,劉朝陽最喜歡看文體板塊,“姚明火箭隊很火,當時報紙來了同學們都搶著看。”現在作為田橫硯臺的傳承人之一,劉朝陽更關注媒體對傳統文化的報道,“前段時間看了《墨城新聞》上一篇關於一門傳統技藝的報道,我當時看了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門手藝,瞭解了它的前身與起源、它面臨失傳但也有人在堅守,也看到了人們對這門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尊敬,當時感觸很深。”

“墨城新聞不知不覺陪伴我7年了,在這7年裡我感受到墨城新聞工作者的努力和認真,也看到了即墨各行各業的動態變化,讓我對即墨的人文歷史社會動態有了更直觀的瞭解。未來7年,14年、21年……希望《墨城新聞》能陪伴我走下去。”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周渝瓏

小報迷看報源於媽媽的“忽悠”

周渝瓏,13歲,通濟實驗學校初中部學生。

最開始因為媽媽的“忽悠”而開始看報的周渝瓏是一枚00後“小鮮肉”,“我看的第一份半島都市報是上五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的,當時是那份報紙是三八節特刊,她‘忽悠’我送她禮物”。小周渝瓏笑著說到,他畫了幅畫送給媽媽,但是看報生涯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最喜歡看的版面是時政版;看完後會送給姥爺,因為姥爺也喜歡看報紙;寫作文的時候從報紙上汲取靈感而得到過高分;到現在仍然記得自己看報的時候妹妹淘氣撕過他的報紙,雖然他並沒有因此“記恨”妹妹……

“希望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越來越好,粉絲越來越多。”這位“小鮮肉”祝福道。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7年

《墨城新聞》

感謝讀者

七年的陪伴

我們將繼續努力

因為我們一直很恩愛呀

永遠愛您們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

優質線索一經採用給予重獎

阅读是情怀,也是割不断的情缘!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读者讲述读报故事,见证《墨城新闻》创刊7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