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矮化”中國,日本人數百年間,竟然採用這兩種方法來意淫!

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現今社會則有“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說法。歷史成為連接昨天和今天的橋樑,通過學習歷史,可以深入解剖分析歷史發展動向,以此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這也許是部分歷史愛好者的初衷。

當然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在廣袤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生動有趣的故事也成為大家學習歷史的“原動力”,因此英國哲學家培根先生就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

遍查諸史,不難發現,透過“歷史顯微鏡”可以看到與我們有一衣帶水關係的鄰邦日本,其與中華文明興衰史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每當中華文明繁榮昌盛、萬國來朝之際,整體上他對你俯首稱臣,然而,華夏文明趨於衰落之時,它卻趁人之危、肆意欺辱。

在歷史上日本與中國大致有四次大規模的入侵中華的戰爭,這四次大規模的戰爭分別是:660年的白江村唐日之戰、1592年的萬里朝鮮戰爭明日之戰和清朝中末期的清日之戰以及民國期間的日本侵華戰爭。
為了“矮化”中國,日本人數百年間,竟然採用這兩種方法來意淫!​抗倭戰爭

日本的歷次侵略戰爭,無不以其慘敗的結局而收場,無數中華好男兒也拋屍疆場、馬革裹屍,可以說日本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是對“東亞文化圈”中華朝貢體系的嚴峻挑戰。

除了採取軍事暴力手段來達到衝擊華夏文明迫使炎黃子孫“亡國滅種”的目的,日本在其它方面對中華文化的“浸淫”也可謂花樣百出。其中有兩起令人“腦洞大開”的做法,讓後世之人不禁橫眉側目、汗顏不已。第一種,即日本人所謂的“借種”。

根據宋人周在《清波雜誌》記載:“倭國(日本)一舟飄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髮,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日本婦女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宋朝後,看到送到大街上有長相帥氣的小夥子,就趁機勾引,然後免費“送日”,日本人將此類行為美其名曰“借種”。

其實說白了,就是宋朝帥哥通過和平方式在床笫之間“幹翻”日本妞,這樣既達到了“暴虐”日本美女的目的,也達到今日所謂的“抗日”。想想都讓現如今整天蝸居在家的宅男們羨慕不已,只恨生不逢時啊!


為了“矮化”中國,日本人數百年間,竟然採用這兩種方法來意淫!​日本藝伎

第二種則更加離譜了。

明朝滅亡後,滿清入主中華,於是日本人山鹿素行就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他認為華夏正統已滅,中華大地上蠻夷當道,而作為中國“學生”的日本完全繼承了漢唐以來的中華古風,因此山鹿素行公開叫囂“日本才是中國,日本人才是中國人”!

山鹿素行的觀點一出,瞬間引爆了日本極度變態的爆棚心理,一時間,日本人紛紛以中國人的身份自稱,反過來還稱呼滿清中國為蠻夷。然而,夜郎自大的日本人卻並不清楚,在明朝滅亡後,明末遺民顧炎武先生在《日知錄》中曾提出過這樣一個貼合實際的說法“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可見在顧炎武大師看來,“亡國”與“亡天下”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日本人一葉障目只看到明清易代、發服變更的表面現象,而中華孔孟史書傳家卻繼續傳承,並未就此斷絕,中華文明也沒有因此而斷代。因此日本人妄稱自己是中國人的說法純粹是自相“意淫”,甚至當這種觀點在日本大行其道的過程中,更有日本學者提出“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荒謬論斷。


為了“矮化”中國,日本人數百年間,竟然採用這兩種方法來意淫!​顧炎武

不管是日本人“借種”也好,還是自詡為中國人也好,其目的就是要踐踏中國人數千年以來所樹立的千秋民族自信。“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一百多年前的晚晴思想家龔自珍先生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其癥結所在。當一名民族盲目否定英雄、滅亡自信,那麼距離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末日也就為期不遠了。

康熙皇帝曾對倭寇有著這樣的認識:“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因此倭寇一日不滅,我中華便一日不得安寧,也許中日之間遲早還要再次爆發戰爭,也許到了那一天“金烏隱匿白洋中,從此不敢稱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