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歲了,有多少存款才算達標了?

515緣來是你

有兩種算法。

1、追溯算法。

追溯過去自工作開始大概20年間,大家的平均儲存水準。

下面這張是來自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表:


看上面人均存款,基本也就在13萬以內。

但凡事一涉及“平均”兩字,就很不合常理了,因為又有數據表明,全國5%的人口所佔的存款佔到了50%的存款比例。

要講達標,就絕對不能看平均數,因為你不可能往低收入人群去達他的標吧?

所以只能採用第二種算法。

——

2、未來預備算法

計算未來將要用到的錢,如果你的儲備大概可以應對,那麼,就算達標。

你可以大概計算以後四十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將面臨的風險支出等(比如疾病風險、其它意外風險),如果你的存款可以足夠應付(至少2人以上),那麼基本就算達標了。

要有個假設,假設現在開始不工作,那麼,未來的支出大概是:

四十歲基本有房子(這項不計算在內)

1、基本生活支出:以現在的物價(以二線城市的物價,一線城市不是大的統計樣本),每年吃飯大約需要15000元。另外,再加上物業費、水電費、寬帶費、電話費等,一年下來基本也要3000元。

18000*20=36萬元。

30萬再乘以未來的通貨膨脹率(我們就以3-5%計算吧),大概將要支出超過50萬以上。

這個基本上是兩口、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費。

——注意,我說的是買菜,如果你們有去菜市場買菜的話,每天四五十元是夠一家三口吃的,有好多人覺得一年15000元低、不夠,那是你們沒去過菜市場買菜啊,要是你天天點外賣、下館子,當然不夠啦!

(只算20年,是因為60歲後有養老保險,基本可以維持生活開支,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2、疾病風險

按照目前的保險的特色,是遠遠不夠的。

唯一讓你可能喪失尊嚴的不是貧窮,而是疾病,疾病是最沒有尊嚴的,一旦患病,要有足夠的金錢來應對,否則尊嚴喪失殆盡。

所以還需要額外儲備,比如買個商業險,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籠統的一估計,每人應對疾病所帶來的額外支出,大概是30萬元。

你至少要準備兩個人的額外支出,所以是60萬元。

3、其它支出

40多歲的人,子女基本都在十幾歲以上,高中、大學的學費是要有的,暫時先不管他們將來的婚嫁費用。

這方面就儲備個10萬元吧。

另外,上面還有二老,甚至三老、四老,他們基本就到了六七十歲的年紀,這個時候,一些疾病通常也就來了(這是誰都逃不過的,沒辦法)

也得為這準備準備,除了他們自身的存款和保險外,你這邊的支出大概也要有個20萬來應對。

——

綜上,至少要150萬元才算達標。


萬畝福田

這是一個十分“中年危機”的問題,在二十歲、四十歲、六十歲這幾個年齡段分別來看,感受完全不同。


二十歲的時候,很多人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練,意氣風發理想主義中不管有錢沒錢都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以後一定能賺大錢”,“就算賺不了大錢,也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四十歲的時候,見的人多了,見的世面大了。最關鍵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給這些枸杞保溫杯的中年人們,很多人似乎從五六年前,就能一眼望到自己人生的終點。他們的未來似乎已經定型了。

同時,到了四十歲這個已經過了“成家立業”階段的年紀,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可能會更大,身體機能的逐漸退化,大部分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算不用管車貸、房貸,但是生活中的重大醫療疾病、小孩的教育費用、日常的家庭開支、親朋好友的人情債,壓力一點也不小。


那麼在四十歲擁有多少存款,才能讓一個人不後悔過去的歲月,也不用未來的生活而擔憂呢?大多數在四十歲前,肯定是沒法剩下多少存款的,因為這個時候重點考慮的就是買房、買車,主要資金都投到這上面了,辛辛苦苦攢錢也是為了這些,而不是為了存在銀行。


如果足夠努力的話,剩下20-30萬,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情況了。所以很多人攀比的不是銀行存款多少,而是房子和車子。當有了子女以後,每月的收支平衡更是常態,存款的增長或許會更加緩慢。


在有房、有車、有小孩的情況下,加上醫社保,四十歲如果能夠有50萬的存款作為未來重大意外的預防資金,這樣的人生或許就可以說達標了。至於很多人說的1000萬、100萬不是說不現實,而是你有這些錢居然全拿去存在銀行,實在太不明智了。


不信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據統計,全國有90%以上的儲戶,存款都在50萬以下。這說明什麼?說明50萬存款,是大多數中國生活達到“理想標準”的基本線。再有錢肯定會拿來進行其他的理財投資業務,或者用來給自己的家庭、父母進行重大的生活改善。


進入現代社會,沒有人會再像舊社會的地主那樣,收了滿倉滿谷的糧食,一點都不捨得吃,家裡過得比長工還差。不是有句話說過嗎:花出去的錢才是你的。


當然,在四十歲的時候,我們還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只有到了六十歲這樣的年紀,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地去總結“四十歲的人生是否達標”。因為這個時候來衡量人生,我們將會擁有一種類似上帝視角的全局觀:


小小的家庭經歷過的那些大風大浪,作為家庭最重大“未來投資”的子女是否成材,身體是否依然健康沒有留下重大疾病。這些就不是存款能夠完全衡量的了,生命只有一次,無悔的人生才是最完滿的。


小白讀財經

知道世界上什麼最可愛嗎?答案:錢!人不能靠喝西北風活著,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得花錢。人到40多歲了,才知道,自由誠可貴,逍遙價更高,若為賺錢故,二者皆可拋!

錢是什麼?錢既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可以說,有了錢,就有了自由,才有閒情逸致品味生活。整天為一日三餐勞苦奔波的人,像旋轉不停的陀螺似的,心靈已經被壓榨乾了,是沒有心情玩風花雪月的。



那麼,人到40多歲了,有多少存款才達標呢?

讓我們來看看,40歲了,這個年齡,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這個時候,父母通常六七十歲了,兒女正在上高中大學的年齡,在這個假定基礎上,讓我們來算算:

1、房貸、車貸:這個是不少家庭的最大開銷,還貸數額,不一而足,不過題主說的是存款,應該是扣除房貸車貸的餘額,所以房貸車貸可以忽略不計,但也要考慮突發情況,留有一定額外支出餘地,這個按5萬元計不算多吧?

2、子女教育支出:40多歲年齡的人孩子一般上高中,高中階段開銷主要是補課費,按每年3萬元計,高中三年9萬。大學四年,普通高校學費一般5000——10000,按8000元計,四年32000元。大學四年,每年生活費按2萬計算,共80000元。現在的孩子考研的越來越多,再算上讀研究生(讀到碩士就行了,博士不敢想)二三年期間,按一年五萬計,150000。以上總計37.2萬元。

3、將來給子女買房出首付支出:家有兒子的,壓力大一些,一般都是男方買房出首付,女方出錢裝修,買車什麼的。現在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基本都往一二線城市跑,最不濟也得是省會。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大家是知道的,且錢貶值嚴重,將來房價不知道漲到什麼程度呢。男方家長拿首付,按100萬來算吧,當然,女方可能要少拿一些。家有二三胎的,得加倍。

4、贍養父母支出:各家情況千差萬別,這個真不好估計,暫按10萬元算吧,做子女為父母預備這份孝心總該有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一旦大病,醫療費不是小數。雖然能報銷一部分,還是貴!

5、夫妻倆買保險支出:按每人每年1萬元算,算10年的,計20萬元。

6、夫妻倆生活開銷:這個各家又是千差萬別,按每月3000元算,算20年的,72萬。

7、人情開銷:按每月1000元算,算20年的,24萬。

8、醫療開銷:以上都花了那麼多了,夫妻倆趁著壯年,就省省吧。每年算5千,20年10萬元。

總計:5+37.2+100+10+20+72+24+10=278.2~300萬元。

結論:在有房有車又無房貸無車貸,預期壽命70多歲情況下,一個人到了40多歲,若有300萬存款可以安心了,算達標了!

像我這樣遠遠沒達標的,說多了都是淚,碼字去了!


走向佳美

人到四十,最起碼掙夠,幾年失業,也不怕錢花光。幾次生病,也不怕返貧的錢。幾次孝敬父母,也不怕錢不夠花。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放心點。

我四十六了,我覺得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年過半百的人,真是萬萬不能沒有錢,養老的錢必須攢夠,不然睡不安穩,吃不香甜。我覺得,有錢先買大病醫療保險和人身保險,這樣有事不至於返貧。有錢還要在大銀行買保值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還要用錢買一些國債。除此之外,每月除了日常花銷,還要存一些錢,這樣就做到手中手錢,心中不慌。錢,我們已經沒有青春去拼了,但我們要有智商讓錢夠花。錢,我們已經不遺餘力的去掙了,但今天我們已發揮極至,也沒有精力再去拼了,只能平靜的工作,安穩的掙錢了!



伊春美食美客

作為一名零收入的90後,我有點不太好意思回答這個問題。

常言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每個人生階段都會與錢打交道。說是俗人也對,可在塵世中誰逃得過這個“俗”字。難道你寫一兩首詩就不用吃飯了,不用買衣了,不用住宿了。在所難免的要用到錢。可已經四十的人應該有多少存款。這個不能以偏概全,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消費習慣。



消費習慣不同,房價不同,當然還有許多,像子女的教育投入。很多家庭的情況不一樣,這個無法統一說。但更多的是在四十歲,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可愛的孩子,有房有車,不會在買菜的時候,考慮價格,不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吝嗇,上能贍養父母,下能撫育孩子,能讓自己在財政上輕鬆一些,有機會出去旅遊。達到這樣的存款狀態剛剛好。



多餘的我也不說,趁現在還年輕,好好出去賺錢了,至少先養活自己,不在靠父母。


玟子邀你把酒夜話

存款多少沒有一個準確的達標數值,因為各個地區不同,所以對存款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沒有一個一定的答案,但是人到40歲是最孤獨的年齡,因為上面有老人要照顧,隨時隨地要關心老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是要花時間去陪伴的,而下面有孩子,孩子已經青春期,很多的時候是叛逆的,喜歡自己獨處的,這個是必然要面對的,這個時候自己一定是孤獨的,所以就要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才行,這樣才能穩住自己的家庭地位,因為錢可以掙著花著,這樣自己也有安全感,錢一直在掙,所以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是達標的數字。

如果說自己心裡預想一個達標的存款,比如說1000萬好了。當你40歲的時候做到1000萬存款就停止不前了嗎?這樣是不對的啊,達標之後就休息安逸下去,不說自己沒有拼搏的精神了,就單單沒有壓力就會慢慢老年化的,這是很不好的現象,而且40歲就退休,在家裡的地位一定會變動,對子女一定有很大的反面影響。所以不要給自己定達標的存款。


環球老虎財經

我今年42歲,二十多歲的時候工資低,一個月才三百多塊錢,我老公多點,也就800多塊,那時候,我老公說咱們定個十年計劃吧,十年咱們的存款達到10萬,當時感覺好遙遠,慢慢的工資上漲,等到10年的時候,真的有10萬的存款,然後考慮孩子慢慢的大了,將來需要買房,就買了一套單位的福利房,19萬,當時也是到處借錢,接下來,就是努力掙錢,還帳,慢慢孩子大了,需要補課了,一問才知道現在的教育太貴了,一節課150,沒辦法再貴也的交呀,我覺得到了我這個年紀,我的情況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存款有點,但是不多,掙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


用戶177909434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到四十歲了,身上起碼得有一百萬存款才算達標,而且還不算房子、車子等固定資產,而是資金存款!

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一百萬是一個小目標

四十歲,人到中年,事業應該有所小成就了,哪怕是一直打工,這時候也是已經娶妻生子,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和天下的時候了,除非自己工作很差,一直是一個最底層的員工。

所以正常情況下,人到四十歲,應該手裡有不低於一百萬的存款,而且負債不高,車子、房子都有了,這才是相對比較成功的人生。

但是目前我國這個經濟發展狀態下,想達到這一目標的人不多,一百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特別是對於那些月薪兩三千的人來說,一百萬這輩子都是遙遙無期的,更別提房子、車子了!因此,這也需要我們有上進心,要勇於走出這種思維模式,以四十歲為短期目標,爭取存款一百萬,車子、房子都買了!

二、一百萬是基礎

假如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銀行裡還沒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那麼可以說這個人的上半生基本上是失敗的,這也很大程度決定了他的下半生,可能不會有再大的做為了,畢竟人到四十歲掙到一百萬只是一個小目標而已,如果這個小目標都沒法達到,那就更別提更大更長遠的目標了。

因此,四十歲擁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是基礎,是未來繼續往前發展的基礎,假如四十歲之前沒有一百萬,那麼極有可能這輩子都湊不到一百萬了!

三、金錢達標,生活才能達標

在現如今的社會,沒錢只能徒傷悲,很現實也很殘酷。人到四十歲假如沒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那麼你的居住環境很難會有較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很難再上一個臺階,一百萬在你四十歲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值一百萬了,所以金錢要達標,方有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踏入另一個階級!


不過有些東西也強求不來,錢乃身外之物,有房住才是硬道理,年輕人在努力打拼掙錢的同時,不要忘了給自己一個好的居所,租房或許會給你一個驚喜喲。但是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我都將近知非之年了,對於數字不敏感,尤其是有多少存款才算達標,不會算計!我認為夠花就行!我姑且高談闊論一番,權當消遣吧!


從呱呱墜地,到撒手人寰,人生不過百年。百年人生中,歡樂充盈,苦難相伴;享受麗日陽光,經歷風霜雪雨;灑下一路歡歌,跨越一世荊棘。百年人生中,人人都向往有品質的生活,在幸福徜徉的氛圍中體驗人生的美好,在不斷追求探索中實現人生的價值。而生活品質靠什麼支撐呢?


生活品質應該指的生活的品味和質量,那麼評價它的標準是什麼呢?是對生活的滿意度,如果你滿意,那麼你的生活品質就高,如果你的滿意度低,那麼你的生活品質就低。


人們常說的健康、金錢、地位,在生活中至關重要。健康是安身立命之基,它是一切的前提,失去它人生將沒有意義;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離開它卻萬萬不能,一些消費和享受沒有金錢做基礎是無從談起的;地位,位卑而言微,位高而權重,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就要被肯定、被賞識,要有滿足感,不被歧視、不被唾棄。


人生在世,要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很難說沒有這些你的生活是歡欣的。親情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最堅實的情感,為你遮風擋雨,讓心靈不再孤寂,為你蓄力加油,讓翅膀升騰力量;海明威說過,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於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便產生了友情。友情,稀釋冬日的嚴寒,呼喚春天的溫暖,讓日暈月華,令花繁葉茂;愛情是人生的永恆主題,在感情的因素裡愛情永遠是最新鮮、最熱烈的血液。如果把親情比作土壤,把友情比作生長在這片土壤的枝幹和綠葉,那麼愛情則是適時盛開的花朵,散發著清淡的幽香,讓人心馳神往。愛情,美好人生的幸福體驗,誰不渴望,誰不希冀。



腹有詩書氣自華,生活品質離不開書籍的薰陶和感染,也就是說,知識是人生應該追求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為你點亮人生;可以說,沒有知識,生活就沒有品質。自己的愛好得以實現,生活的品質也就有了。喜歡收藏,期盼已久的藏品千辛萬苦得手;喜歡旅遊,足跡遍佈名山大川;喜歡文字,文字變為鉛字;喜歡品茗,茶香幽幽,飲盡那份美好……


高富

變革家,發現和投資高收益連鎖品牌

存款並不能夠代表什麼,有很多40多歲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存款非常低,甚至負債累累,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他們購買了很多保險理財產品以及不同種類的投資,這些投資能夠源源不斷地給他們帶來回報,用這些回報和收益就能夠養活他們的生活。所以你有可能看到這些人的存款並不多,但是卻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就取決於他們對於自己的資產配置是怎樣的。

當然每個人的要求不一樣,我覺得也要按照具體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些人購買了保險之後,在40歲以後就開始返還每個月的養老金了,那對於你來說你是否已經購買過這樣的保險呢?另外在40歲的時候,你有可能需要很多不同方面的支出,那你在這個時候如果存款不夠,也是非常危險的,對於你來說適合自己的存款就可以了,沒必要去想究竟多少存款才夠,然後在40歲之前觸及這樣的存款,這也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往往,意外發生在不經意的時刻,所以大家都沒有辦法預估。

對於你來說,你要把握好時機,然後想辦法多賺錢,另外就是將資產優化,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放在銀行存款,這樣是非常不理智的,因為銀行存款的利息太低了,比不上通貨膨脹,所以對於你來說能夠找到穩定的收入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建議你可以投資一些貨幣理財基金,這些貨幣理財基金具有非常穩定全的特點,將先前投注的貨幣理財基金當中可以完美地抵抗通貨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