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響金融風險攻堅戰 大數據助力地方金融監管

廣州成為全國首個出臺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城市。

類金融機構統一納入監管

按照中央和省的工作部署,將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區域性股權市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互聯網借貸信息中介、地方各類交易場所、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社會眾籌、私募基金、投資機構等類金融業態、機構,統一納入到地方金融監管工作範圍。

但現實的情況是,各種類金融業態風險特點不同,市場發展情況、監管現狀也各不相同,監管的難度極大,需要對各類金融業態進行詳細的分析。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表示,會全面分析各種類金融業態的業務模式、風險點和行為特徵,為下一步研究制定准入標準和經營規範,進行機構監管與行為監管相結合的創新型監管奠定基礎,通過正面、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讓類金融機構瞭解“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邱億通表示,金融領域部分政策法規不完善,金融監管部門執法手段缺乏的問題仍然存在,風險防控任務很艱鉅。《行動計劃》將針對機構規避的新舉措,研究新辦法進行監管。

《行動計劃》提到,類金融機構在不同類金融業態及同一業態不同細分領域均應採取“分業經營”模式,避免不同性質的金融風險互相影響、交織和傳遞,防止以金融控股集團、關聯交易、通道業務等名義規避監管。

“允許類金融機構在全面納入防控中心監測、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但不得利用創新名義規避監管、違法違規從事金融活動,突破風險管理底線。”

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形成閉環

5月23日,騰訊同廣州市金融局就金融監管科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優化基於廣州地區的金融安全大數據風險預警平臺“靈鯤”,通過金融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助力地方金融監管。

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帶領螞蟻金服高管團隊與廣州市相關領導進行了交流。據悉,螞蟻金服和廣州市金融局將在防控金融風險領域開展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以對地方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預警。

事實上,在牽手螞蟻金服、騰訊之前,廣州已經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推出了全國首個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機構—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截至4月底,共排查廣州市18504家企業,覆蓋11轄區,發現風險企業869家。

邱億通表示,防控中心對接入的監管對象實時監控,一旦發現有資金流動異常,可以採取阻止投資者進入、凍結資金和賬戶等手段,會在監管部門採取行動之前防止風險擴散。

徐北說,《行動計劃》強調大數據收集,科技監管,風險預警,下沉社區宣傳,加大違規違法成本,提升公眾的風險防範意識。

率先建立首席風險官制度

廣州將依託防控中心建設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導入相關政務信息和企業相關信息,通過對相關信息進行挖掘整理,為全市開展金融監管、金融風險防控、制定金融業發展規劃、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等提供數據支持。

“為確保防控中心高效精準地開展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加快將工商、稅務、海關、法院、公安、信訪、政府服務熱線等政務信息以及企業相關信息接入防控中心,專項用於金融風險信息的挖掘、比對、整理、分析。”廣州市金融工作局表示。

廣州還在國內首先提出在市屬金融機構、大中型類金融機構、重要金融平臺和功能區等設立首席風險官,充實風險管理力量,搭建連接監管部門與企業的風險管理鏈條,築牢金融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目前,廣州市已率先在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試點向互聯網金融機構推廣首席風險官,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將向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其他行業逐步推廣。

3月8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了《首席風險官制度》,其中規定原則上以借貸餘額1億元為標準來分級設立風險控制部門和首席風險官。具體來說,借貸餘額小於1億元,設立風險控制部門及負責人;借貸餘額大於1億元,設立首席風險官。

同時,制度還明確規定,首席風險官由互金企業董事會聘用,對董事會負責,未設董事會的企業,首席風險官由股東會聘用,對股東會負責。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表示,首席風險官制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效果明顯。企業層面提高了風險防控負責人的地位,明確是企業高管,由董事會聘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