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得得APP注


鏈得得APP注:

2018年5月26日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正式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拉開序幕,鏈得得作為國家數博會區塊鏈板塊重要承辦單位之一,已全程直擊三天大會內容,以下為精彩內容分校:

5月28日上午,在數博會2018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論壇“區塊鏈與社會治理”專場中,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表示:整個區塊鏈行業是互聯網的至少十倍。

張首晟說:“區塊鏈是新的記帳模式,為什麼記帳的事情那麼困難?如果在一個分佈式系統要記帳,最能確定的是哪一筆賬先發生,哪一筆賬後發生,時間秩序怎麼排列,或者因果關係怎麼排列,這在一個分佈式的情況下,這是非常難的一個問題,但是我們還是知道,自然界在分佈式系統裡能達到共識,比如說右邊是磁鐵,但是在混亂的狀態裡,總的來說沒有磁性,但是左邊可以達到共識狀態,沒有一箇中央指揮也可以達到共識狀態。

有一個Fisher-lynch-Patterson定理,如果沒有隨機因素,但是有一箇中央調度的算法,把大家統一起來,這有嚴格證明,並不能達到,所以這有一點像熱力學基本定理一樣,要達到共識,自己有序的狀態,一定要和周圍環境變成更加無序。比特幣是一個非常吻合的基本原理,排除一些熵,自己排除熵,是我們金融系統變得更加穩定,我們時間先後就能判斷出來。所以區塊鏈發展提供最為深刻的判斷,分佈式系統裡,時間通過怎樣的機制進行排序。

但是這只是區塊鏈整個發展的開端,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開端,接下來整個區塊鏈的發展,到底有什麼激動人心的前景?我認為找到內在的統一非常重要,今天在數博會,大家都說數據需要學習,需要通過人工智能學習,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年進展並不快,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工智能發展首先需要計算能力的增強,大數據的產生,再就是很好的算法。關鍵的關鍵是大數據產生的擁有權在誰手裡?絕大部分大數據跟個人信息有關,現在情況下,個人數據和信息往往去了中央平臺,我們個人並沒有達到我們隱私的保護,我們也沒有由於提供本人數據而得到回報,這兩個問題同時由區塊鏈解決,所以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必然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由於區塊鏈帳本可以精準記錄,就可以知道每個人到底貢獻了什麼數據給人工智能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要達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非常精妙的數學,我把整個區塊鏈今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趨勢用一句話描寫,我說是叫我們的信任建築在數學上,是什麼數學?我們本來橢圓曲線加密,還有哈希函數的計算,還有零知識證明、多體系計算、微分隱私、同態加密等等,這些數學使我們真正的產品市場數據化,使我們每人可以擁有自己應該擁有的數據,但是在這個擁有數據保護隱私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用這些數學模式,真正創造一個數學市場,在這上面進行計算。

所以在加密經濟學體系下,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公正的福利。在數據市場經濟情況下,我們知道AI如何通過學習讓自己更聰明,需要的真正數據並不跟以前學過的數據一樣,是最不一樣的數據,而是對它來說是更加有利的。

在整個區塊鏈技術展望上,我認為DAG的發明是非常重要的,使得區塊鏈變得很快,我們需要穩定貨幣的產生,穩定貨幣最靠譜就是把貨幣價值和基本能源綁在一起。我們也需要更綠色的比特幣,其中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是通過儲存來達成共識。

區塊鏈的發展,必然由數據市場產生,在整個互聯網的狀態下,本來只可以交換信息,現在可以交換價值,所以我經常提供的觀點,就是整個區塊鏈行業是互聯網的至少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