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國資平臺光環破滅 傳五機構試點金融控股監管

國資系P2P光環破滅

早報:國資平臺光環破滅 傳五機構試點金融控股監管

近年來,以國資控股為標籤的網貸平臺迅速發展,但在光鮮亮麗的“國資系”外衣之下,也暗藏著金融風險。5月21日,深圳P2P平臺好好理財發佈了為期5天的內部停業整頓通知,因其國資控股背景引起市場側目,事實上,自監管趨嚴後,有國資背景出問題的平臺不在少數。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資系平臺的股東背景實力參差不齊,也不乏有些假國資摻雜其中,投資人應理性分析國資股東當中的“水分”。【北京商報】

傳中國擬挑五家機構試點金融控股監管:包括螞蟻金服

北京時間5月22日下午消息,據彭博社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監管機構擬定挑選五家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控股集團監管首批試點。五家擬定的監管試點機構分別為包括中信集團、螞蟻金服、光大集團、招商局和蘇寧集團。【新浪科技】

重磅!P2P等互金整治被納入政府三年金融風險攻堅戰

由央行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等九部委共同編制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日前印發。

其中提到要規範完善互聯網金融規制、完善市場準入、登記託管、資金監測等制度,規範網絡借貸市場發展,加強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禁止違規轉讓支付業務許可證等經營牌照,規範互聯網金融廣告,遏制虛擬貨幣投機炒作與利用虛擬貨幣籌資行為。【券商中國】

線下理財北京東方富海的合規難題

金融科技賦能物流 商貿支付“蛋糕”引多家企業入局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的金融、類金融、網絡科技、物流等企業,紛紛盯上了物流業支付這塊“大蛋糕”,推出安全便捷的貨款支付解決方案,試圖起到防範物流跑路的作用,同時從資金流、大數據、供應鏈管理鏈條和金融服務中分得市場紅利。【證券日報】

海外巨頭加速搶灘 大資管行業亟待轉型

一面是中國“大資管”遭遇強監管,一面是金融開放下,貝萊德、Vanguard、瑞銀、富達、摩根等海外巨頭加速搶灘龐大的中國市場,紛紛爭取私募牌照或公募控股。隨著資管新規落地,中國的“大資管”尤其是體量巨大的銀行系資管轉型刻不容緩。

除了淨值化轉型、去通道、去嵌套等不可逆的趨勢,人才培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投研能力的加強都是豎在銀行系資管面前必須逾越的坎。“以國際領先的銀行系資管公司為例,其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過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團隊和科技建設。

螞蟻金服牽手光大銀行、光大科技全面開放Tech+Fin能力

5月22日,螞蟻金服與光大銀行、光大科技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雲繳費、金融科技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據悉,螞蟻金服和光大銀行已在雲繳費業務上開展了深入的合作。當前在水電燃氣、物業等重大便民繳費服務上開展合作,下一步還將致力於智慧城市建設、政府管理、行業服務、公租房、教育、醫療等領域開展深入的合作。【華夏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