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學上有觀點認為,女孩和父親的關係不好,未來就會在戀愛中障礙重重?

袁思怡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成長路徑、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情感生活都會產生巨大的、長遠的影響,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都會對其戀愛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這其中,心理學上認為女孩和父親的關係好壞影響到未來戀愛的順利程度,是有其理論和現實依據的。

從理論依據來說,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戀父情結”,即是說女孩在性別角色剛剛形成的時候,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潛意識上的朦朧的愛戀,這種愛戀類似於母親對父親的愛戀,但是礙於母親的存在,女孩不會明顯表露出來,而是偷偷愛戀著父親,在這個過程中,便潛在形成了以父親為原型的未來擇偶標準。但是當父女關係不和睦或者父親的形象和行為過於粗暴和令人無法接受,那麼女孩便有可能產生擇偶觀上的混亂和衝突,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戀愛或婚姻對象是怎樣的人,那就有可能會常常面對戀愛上的困擾。

從現實方面來看,女孩和父親關係不好,這裡面可能還包含著非常多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問題的出現。女孩為什麼會和父親相處不好呢?是因為父親常年不在家?還是父親可能存在對妻子和女兒的家暴問題?是因為女兒在逆反期與父親發生了過於激烈的衝突?還是父親存在感情不專一、對家庭不忠誠的情形?可以看到,不論是出於以上原因之一或是有其他的可能性,父女關係一般的情況下,父親是很難在男性形象上給女兒帶來較好的示範作用的,也很難為女兒的戀愛和婚姻提供有益的指導,即使提供了,女兒可能也拒絕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在戀愛這方面可能是缺失的,甚至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好的話,是會帶來反面的示範和影響的,又如何能保證女兒的戀愛美滿?

近些年來,心理學非常重視對原生家庭影響的研究。希望研究的結論能越來越普及,幫助廣大父母改善子女教育方式,為兒女的學習、戀愛、職業生涯帶來有益的引導。


鵜鶘心理夯小七

分享兩個故事給大家吧~

老家的堂姐一直都是大家羨慕的榜樣,成績好模樣好,典型的是別人家的乖乖女,她從小就和她爸爸特別親,一個縣城的中學也就走了二十分鐘的路,每天晚上晚自習後,她爸爸準時接送。

高考的時候忙著複習,她爸爸嫌女兒吃不了熱乎乎的飯,每天下午把飯做好以後親自送到學校,平時揹著她媽媽給她各種零食零花錢,直到上大學回家,她說“待在家裡,早上睡到9、10點,我爸把洗臉毛巾、雞蛋、溫水都給我拿到床面前”,給我們說這些的時候,一嘴受不了受不了的語氣,臉上卻是滿臉笑容!

大家都可能覺得這樣被爸爸寵上天的女孩子一定是嬌滴滴的吧?可是堂姐卻比許多女孩都獨立自信,她成績不算頂尖,但她勤奮努力考上了滿意的大學,伯父送她去上大學,走的時候都在抹眼淚,離家千里,堂姐混得很好,做兼職學生會社團活動獎學金一樣沒落下,異性緣一直都不錯,而且看她和男生相處,從來不會扭扭捏捏,驕裡嬌氣,男生對她再殷勤,也不會稀裡糊塗的把自個兒給賣了!

大家都問她,為什麼和現在這個丈夫結婚?她說:“如果我找的丈夫都比不上我爸,那我可能不會結婚,這個人是我爸同意的,我信我爸的!

另一個故事,圈圈也講過幾次了,20歲的堂妹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找了一個比她大一輪的男人,抽菸喝酒賭,沒正當的工作,只因為她覺得“這個男的對我好”,從小到大,堂妹的爸爸從來沒有在她生活裡出現過,就像隱形人一樣,讓堂妹回憶的話,父女倆一年說過的話不超過十句!父親的缺位讓她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父親般的安全感是她唯一的要求。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都體現在兩個父親對女兒的方式裡,作為女兒生命中第一位男性,能為女兒樹立心目中男性的標準,如果能從小得到父親的寵愛和肯定,她就不會拼命想要從別的男人得到認可,幸福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前看《爸爸回來了》和最近播完的《爸爸去哪兒了》,圈圈特別佩服吳尊,能夠寵愛不溺愛,尊重卻又不放任女兒,才會讓neinei活得如此美好的模樣,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一次和魯豫的訪談中說了奧秘!

節目中他分享了與相戀二十餘年的妻子的故事,也談到了他的教育方式,讓他們感情活成女兒的榜樣,讓女兒以父母的感情為榮,希望自己給女兒的男朋友做個好的示範,不讓她在未來的感情中受到絲毫的傷害!

很多父母在女兒長大後,催婚催嫁催相親,女婿要有車有房,這些就最適合女兒嗎?女兒最適合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感情怎麼去經營?這些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早就由父親埋下了種子!


甜甜圈伐木累

看到這個問題,我是想說人確實是有一些慣性思維和慣性行為。比如說女孩跟爸爸關係不好,那麼她從爸爸身上沒有獲得的父愛,會向她男友身上加倍的索取。

那麼這裡邊漏了一個,最關鍵的就是認知。我們確實是從爸爸身上沒有得到父愛,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首先愛我們自己,首先照顧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需要什麼?我們自己給自己而不是加倍的去男友身上索取。

合理情緒療法是abc理論。a是發生的事情,c是對這個事情的情緒反應,而b是對這個事情的看法與態度。

我們雖然會遭受一些負性事件,那麼如果我們對這個負性事件的態度是負性的,那麼我們的情緒自然也會是負性的。

那麼認知調整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待這個事情的態度。

比如說,我們確實是面對爸爸有一些匱乏的父愛,造成了我們可能會去依賴別人,那麼我們去問自己,我對爸爸的恨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不夠愛我自己。

想象一下,一個愛自己的人會選擇恨別人嗎?一個愛自己的人,他會去看到別人的侷限,比如說他會去看到爸爸的侷限。也許爸爸的成長曆程也是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的。

那麼有一句話是你無法給出你沒有擁有的,你只能給出你擁有的。那麼,爸爸,他擁有的就是匱乏的母愛或者父愛,所以他給不了你滿滿的愛,對吧。

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可以改變對待這個事情的態度,我們的行為可以是,既然別人不能好好的愛我,我可以好好的愛我自己呀。

那麼這樣的話,我們的情緒不就正性了嗎?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是負性的,我們的認知是錯誤的,那麼錯誤的認知,必然導致錯誤的行為。

所以心理諮詢師就在幫助你調整你的認知在無法改變客觀事實的情況下,改變對待這個事情的態度。如果一個心理諮詢師,他沒有能力去幫助你做這個,那麼他就是不合格的諮詢師。

因為諮詢是要給來訪者以希望,以信心,我們要讓來訪者帶著希望和信心離開諮詢室,那麼就是去看到來訪者有沒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需要調整。

如果你同意,來訪者說,我恨我爸,那麼我也會對我男朋友恨,那麼你不僅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你還把來訪者帶溝裡了。

所以,在面對客觀事實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調整認知,我們是可以首先愛自己,我們會找一個不像爸爸的男人,我們會找一個跟爸爸完全相反的男人作為伴侶。也許我們還會把這份愛給到爸爸,也許爸爸內心也是愛的匱乏。

當人感受到愛,他就在慢慢改變。我們都看過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米高的奶奶,因為內心缺乏愛,所以她會恨音樂,可是後來,一切誤解都解除以後,米高又彈起了吉他唱著歌,而那個時候,米高的奶奶是一臉慈祥和溫柔的看著自己的大孫子,米高。

知道嗎?愛能改變世界的,愛能療愈人心,當每一個人內心都充滿愛的時候,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充滿愛的。


心靈之音的空間

在臨床中常常遇到這類型的案例,也確實應證了跟爸爸關係不良的女孩,在感情上相對脆弱敏感,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難。

因為父親是女孩子學習跟異性相處的最重要模板,和父親的關係模式會不自覺地複製到自己的戀愛婚姻關係中來。如果這個父女關係的模板有問題,相當於女孩子在戀愛上的源程序出了一些問題,而她又沒有其他模板可以替代(比如,常住家中的叔伯、舅舅等和女孩子相處較多的男性親屬,其實也是可以替代一些和父親的關係的,但如果缺乏,那麼女孩子就只能從父女關係中學習愛),這時女性下意識地會把伴侶視為父親的翻版。

和父親之間沒有實現的東西(比如父親對自己成長的幫助,情感的關愛不夠),她也許會希望伴侶去幫助她實現,這就出現了女性的依賴性重的特點,這類女性有了伴侶後,或者婚後,會出現“退行”的特點,小時缺愛的女性會格外需要男方愛的表達,缺少支持的女性尤其強調男方各方面的支持,特別是經濟支持,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一種情況是,和父親之間的問題,也許會出現在和伴侶的關係中。雖然這並非是她的本意,也許她還是想在自己的戀愛關係中去修復和父親的關係。但是,她會要求格外地高,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讓她有一些不安。比如,曾經父親對家庭忠誠度不夠,那麼她就會要求丈夫在忠誠方面做出更大保障,如果對方做不出,她就傾向於更加懷疑。結果,就讓自己的伴侶關係也重演了“懷疑對方,推開對方,對方無法做到忠誠”的戲碼。

那怎麼辦呢?如果發現自己和父親關係不良,就要進一步細細覺知一下,這種不良關係究竟有哪些方面,可以先通過記日記的形式把它們寫下來。可以尋求機會跟父親交心地談一次,談到你的顧慮,你的擔憂,你認為彼此關係疏離或者矛盾,或者不佳的感受,尋求父親的解釋,理解和共情。另外也可以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更好地去修復同父親的關係,站在父親的角度,能更好地去理解父親,原諒父親沒有做到的部分,並接納他表達愛的方式(也許跟你需要的方式不同),不完美化父親,而是看到他是一個有侷限性的普通人。同時也瞭解他做不到特別地關注你,支持你的實質原因,也許不是不夠愛你,而是他的父母也沒有做到對他的關注支持,他只是學習了自己父母的方式,以為這樣對你是最好的。其實,每一個父親都在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對待女兒,不管女兒當時有沒有感受到。

進一步地諒解父親,然後放下和父親之間的負面感受與仇怨。再來面對伴侶。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一個孩子,如果與父母的關係不良,那麼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為什麼呢?

要知道,我們從出生起,人格就會在與父母等照顧者的互動中開始被塑造。孩子是弱小無助的,很需要父母的悉心呵護,而心智成長的過程,也很需要父母的理解、教導、接納和支持。我們正是在與父母時時刻刻的互動中,滿足情感的需要,汲取成長的力量,漸漸讓自己長成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但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不犯錯誤的父母。

如果父母受限於主、客觀等多種因素,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無法良好地理解並教導孩子,那麼孩子就有可能產生相應的困難。比如,有些父母比較冷漠,那麼孩子沒能體驗到足夠的關愛和溫暖,長大後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就會特別渴望這些,但又特別不懂得如何處理激烈的情感。有些父母如果脾氣特別暴躁,那麼孩子就可能要麼像父母一樣動輒情緒失控對親近之人發火,要麼過分克制,無論他人怎麼發脾氣都會壓抑自己。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親密關係的建立。


概括地說,父母對子女親密關係的影響就是:父母沒給孩子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在另一半身上找補。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模式,會被孩子照搬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扮演相似或相反的角色。而孩子一般不會安於重複父母的老路,他們至少會向前邁一步,因此很多人會意識到自己的模式有問題,但卻發現習慣的力量十分強大,自己難以改變,由此陷入痛苦之中。

痛苦是改變的前奏,而改變的第一步,則是明白自己為何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我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不過我也是前段時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首先我爸很愛我,我也愛他。但是他一直都是沉默寡言,家裡話特別少,少到一天講不到10句話,從小到大我和我弟都習慣了,從小教育大事小事都是我不識字的媽媽教的,儘管我爸讀到初中,每次家裡有事讓他拿主意,都是一句隨便你我不管。久而久之我們就很少問他了。不知道是不是潛移默化還是遺傳的影響,我從小話就很少,長大後人家都是說我高冷,無論男生女生,我跟我爸一樣很喜歡冷戰,不過我比他還更高級些!



說說感情,初戀上大學剛談沒多久意識到他要分手,他當時肯定認為我不會的,可是我很決絕比他提前說,就算事後我很難過,但是我的自尊心不允許!有高中到大學追我的男生,可我的性格,冷的他受不了,現在想想人家也並沒有惡意,就算不喜歡他,也沒必要說話衝做的這麼決絕,工作有掏心掏肺的男生也有大叔級的,大叔級是和我爸爸性格完全相反,可是都被我懟走了,事後崩潰大哭,差點抑鬱,可我永遠都不會告訴他,看我永遠都是這麼矛盾,我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曾經一直想找個成熟的,可以把我寵成小孩子,可是我都理智又不允許自己這樣做!既想又怕!再成熟的男人都受不了我的性格,安全還是靠自己來的實在,外強中乾的性格,所以我那同齡的弟弟一直說我就不能軟點溫柔點別那麼強勢。其實是我一直不懂的和異性相處。像個刺蝟一樣容易刺傷很多人,所以追我的男的永遠都成不了備胎,我也從不信他們,爸爸是女孩成長過程中第一個接觸都男人,對她以後對異性的看法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這個很難改變。

說說我弟吧性格隨我媽話多,因為爸爸從來不管事,所以很早熟,我跟媽媽一有什麼事都會跟他商量,結婚前在家啥事都不做特懶,結婚後,做飯炒菜比我做的還好吃,在家幹家務,那天和他聊天他自己也承認確實知道爸爸在家性格所以自己努力做個好丈夫,以後做個更稱職的爸爸,這也算很積極的影響!說這麼多意思是父愛雖然是沉默的但是有時候還是要表達出來,我爸不會表達,我想他從小生長學習環境肯定是缺少些愛,才導致他現在的性格,所以我要更加的愛他。至於我現在對情感的態度,順其自然吧,努力做個安靜溫柔的女子,(捂臉)


不忘初心D

分享的我故事。

從我剛出生爸爸就去D市打工,奶奶家那一方對待媽媽不好也就致使直到現在我媽還是會跟我和妹妹叨叨她那些年的委屈,以及年輕爸爸的不懂事讓老媽受到的傷害。從出生到一年級這期間我和媽媽相依為命,因為和姥姥家在一個村所以經常待在姥姥家,爸爸也只有在過年過節才回來,偶爾給我帶些大城市的玩具,零食,讓我最為清晰的畫面的是20年代D市到家兩個小時的路程爸爸給我帶回了一盒雀巢的雪糕,藍色鑲邊的白色盒子,裡面的奶油味現在都記憶深刻,長到24年的我現在也沒有再找到那個味道。爸爸回到家待不了幾天,會象徵性的抱抱我逗逗我,也會讓我騎在他脖子上像是其他關係甚好的父女那樣,也就僅此而已。一年級後我和媽媽搬到D市,開始生活開始上學,生活到二十多年我的記憶裡和爸爸待在一起的記憶也不多。我內向又敏感,爸爸話不多,我倆單獨待在一起是那種不多說廢話的狀態,三句之後就結束,即使高中大學打電話內容也是“還有錢嗎,我給你打過去”,“嗯行”“嗯好,那我掛了”,電話時長永遠不超過三分鐘。回家的我倆除了學習沒有其他再多的共同語言,如果老媽不在家,家裡消除尷尬的也就是電視機的聲音。爸爸性格很好,不會吼我不會指責我,我要什麼他都應允但總好像隔著屏障,兩個人都清楚卻也只能允許持續這樣的關係。

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身邊好友的示範我也摸索到一些與男生接觸的方式,但是基本處在幼兒園大班的程度,比起我的好朋友她們是哥們兄弟一大堆,每當我看到她們在男生的交流圈順風順水萬葉從中一點紅的聚焦點,追光燈打在她們身上,坐在旁邊嗑瓜子的我羨慕不已但卻從不想突破自己。和爸爸關係可能讓我缺失一種父愛致使面對年長的男性我就容易形成所謂暗戀的愛慕感,這種不良嗜好伴隨我到高中結束。

大學畢業將至我談了戀愛,男生比我開朗活潑,樂觀主義者,經過他三番五次的約飯看電影,刀槍不入的我敗下陣勢來,也許是到了年齡我在朋友沒有想到的情況下和他談了戀愛。我們倆的劇情準確說像是言情小說裡的男女主人公(自戀ing)面對現實眾多阻撓與荊棘義無反顧的在一起。我倆基本是發現問題理性大於感性的人,擅於暗戀大叔的我比他大兩歲但是他比我成熟穩重,大兩歲的我卻有時堪比小妹妹的傲嬌。我原以為和父親的關係對我的影響極大,對於男性這個物種我也是“一清二白”無從研究。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居然可以談戀愛甚至是如同其他女孩子一樣會出現撒嬌不講理的樣子,這在我24歲之前是沒有預想的,那個原以為孤獨終老的我,以為40歲才可能談戀愛的我都被打破,這場戀愛甚至比那些可以和男生侃侃而談的好友來的還快而又意想不到。也許是性格使然,很享受和男朋友的相處方式,我們尊重雙方也是以愛情為主來追求未來共同生活。和父親的關係並沒有影響我至深更多是性格使然,因為自我也發覺性格中有些冷漠和無情,我需要另一個人來溫暖我,需要互補,這是不可否認父親帶給我的影響。愛情總是難以琢磨,也許遇人不淑也許困難重重,但是磨鍊好自己才是抵抗困難的最好方式。現在我和父親還是沒有那麼多話說但逐漸長大的我希望他可以以我為驕傲,身體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小女子的一點小小見解,不好之處望理解,我仍在努力,正在無粉認證中( ๑ŏ ﹏ ŏ๑ )不喜勿噴,謝謝!


請給我一個好聽的暱稱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學中佔據絕對的主流,因此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弗洛伊德的理論還是深信不疑。但隨著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流派,尤其是包括弗洛伊德在內的早期理論開始表現出其侷限性。就這個問題而言,並不是所有在早期缺少父愛、戀父情結沒有得到滿足的女孩都會表現出對年長伴侶的依戀。還有可能會變成我們所說的“女漢子”,用強大,或者說一種近似父親的角色定位彌補自己沒有享受到足夠的父親帶來的安全感。因此同樣是缺少父愛的女孩,受自身先天氣質類型(性格)以及外在其它刺激(例如母親的性格)的影響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父親在一個女孩生活中的角色缺失多少都會對這個女孩以後發展與異性的親密關係產生影響。遺憾的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早期的家庭環境我們無從選擇,但我們之後可以調整降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不良影響。如果真的感覺自己受到這樣的困擾,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心理學從業者提供幫助。


安慰記

半真半假。

真在:確實會有投射,親密關係可能會更困難。

所以,在我眼中,“心理學上認為一個跟爸爸關係不良的女孩兒,在戀愛中總是會遇到格外多的困難,是一個比較流氓的說法。下面列一下原因,為什麼我覺得這句話流氓。

首先,第一點:沒有哪個女孩兒的戀愛不困難。

你問問身邊的女孩兒們,戀愛容易嗎?真的容易嗎?沒幾個會回答你說,好容易,好簡單的。

而所有女孩兒們的戀愛,除了寵不寵、愛不愛、依不依賴的問題外,都至少還包括這幾種困難:

金錢分歧、子女教育的衝突、家務的衝突、姻親的處理的衝突、娛樂的衝突、朋友、性關係等等,基本上每個問題都會引發吵一吵。所以你看,多不容易啊。

這些覺得不容易的女孩兒,有些可能會爸爸關係非常好,但這些問題,依然是每個女孩兒都要面對的。

第二點:女孩兒對男友的失望,遠遠不止是,對爸爸的失望和憤怒的投射。

我有兩次對我愛人的失望,乍看都像是題主說的,沒有被爸爸完全寵愛和依賴。

一次是他公司在樓下聚餐,我在樓上培訓,我給他發消息說等下下課我下樓找他,他說好,然後我就下去找他了,我在電梯裡發消息告訴他我下來了,但等我到了飯店門口等了十分鐘他都沒出來,電話也打不通,我就回去上課了。當時我很生氣,我覺得他一點都不重視我,答應我的又做不到,我一下子就很委屈。我覺得很像小時候爸爸媽媽答應了我好多事,最後都沒做到,只是逗我玩,我還傻傻當真。後來情緒過了以後,我仔細想了下,應該不止是爸爸媽媽,還有所有逗過我的叔叔阿姨們,還有那些言而無信放我鴿子的同學們,以前都是不好發脾氣,現在有了覺得安全的親密愛人,過去的委屈就一下子就都出來了。

這次事,是乍看像是小時候爸爸的鍋,但是細看,又覺得是所有被辜負但是沒處理的情緒。不僅僅是對爸爸是失望會被投射,對其他人的也會被投射。

還有一次是關於買558的kindle,還是958的kindle,他覺得558就夠了,958是浪費,我卻覺得958的內置閱讀燈對我很重要,最後我們倆吵的翻天覆地,我覺得他不寵愛我了,為我多花一點錢都不願意,但情緒過了以後,又覺得人家不是不愛我,這個問題真的只是純粹的兩個人的花錢的價值觀不同而已。跟愛不愛寵不寵沒有關係。

這次事,你也可以把他看成是小時候爸爸沒有給夠愛,所以現在要求男朋友給加倍的愛,什麼都要依著我,不依著我就會失望,就是不寵我不愛我了。其實可能真的只是價值觀不同而已,沒有哪兩個人的價值觀是天生百分之百契合的。兩個人的磨合,註定會產生大量的、大量的失望。

第三,其他因素。

如果和爸爸關係不好,但女孩兒小的時候,如果有別的男性重要他人,比如爺爺、外公、後爸、舅舅、叔伯、哥哥,都有機會可以替代爸爸教會女兒如何和男性相處,都有機會替代爸爸滿足女孩兒的寵愛和依賴。還有鄰居家夫妻的和諧相處,作為一個榜樣,也可能會教會女孩兒親密關係應該如何發展和保護。

而有的女孩兒,和爸爸關係非常好,但和媽媽關係不好,戀愛也可能是很艱難的,因為媽媽也影響著女孩子在戀愛中對自己的女性身份的認知和定位。

所以,“

心理學上認為一個跟爸爸關係不良的女孩兒,在戀愛中總是會遇到格外多的困難”,這種說法,我真的覺得很像天橋上算命的,拉著一名二十三四的男士和他說,“你目前不太好,容易出現老想著談女朋友、做生意掙錢和其它和錢有關係的事”,乍一看都對啊!全說中了!實際上,細細一想,現在的小夥子,哪個二十三四的就結婚了,就算結婚了,也會戴戒指,你又沒戴戒指,又血氣方剛的,不想女朋友想什麼?二十三四,剛出社會,一窮二白,不想掙錢想什麼?

最後,想要收穫良好的兩性關係、親密關係,為自己負責是非常重要的。小時候爸爸讓你失望了,憤怒了,對你有虧欠,現在你已經成年了,你可以自己為自己做點什麼嗎?說句大雞湯,你自己都不會愛自己,如何指望別人好好愛你?

對爸爸的期待和憤怒要處理,小時候沒被滿足的渴望成年的自己可以去部分彌補,遇到值得愛的男人,也要珍惜。學會辨識他是不是真的愛你,你們是因為沒能好好處理兩個人的差異而衝突,還是你的投射矇住你的雙眼看不到他的愛,兩性相處,真的是一個一輩子的大課題。

歡迎大家點贊表贊同、有想法亦可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獲取更多內容。

王老師的心理諮詢室

拋開心理學上的觀點,我們從事物的根本性來思考問題。

比如人是什麼樣的生物,有什麼優勢又會受限於什麼?它是依據什麼來與世界互動的?它的互動會朝向什麼方向?

這樣來分析女孩與父親的關係對於女孩戀愛的影響就脈絡清晰了。

所有生物都依據經驗進化來實現對環境的趨利避害,而人可以不用等幾百上千年的進化來利用經驗,它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歷程裡在進化機制的推動下利用自身的經驗來指導改善自己,儘管有時候發生與客觀事實背離的錯誤,但相對人類而言這種機制當然是利大與弊。

所以女孩與父親的關係不好,會讓女孩在未來時時防禦迴避那些讓她難受的體驗。這樣談戀愛時,如果男孩無意間刺激引發了女孩的防禦心理,自然女孩憑經驗就會對男孩設防,開始警惕,這時我們看到的是女孩的生悶氣發脾氣,而男孩還莫名其妙。

因為經驗往往沉澱在潛意識裡身體感受上發生作用。

就是在其它人際關係當中,女孩的經驗也會發生揮同樣作用,只是基於身份關係的社會要求期待不同而表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