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國玩對聯!日本出聯侮辱清朝使者被打臉,併為日本人取新稱

1853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了國門。美國的到來不僅埋葬了長期混亂的幕府時代,也給後來的明治維新帶來了方向。明治維新後,日本日益強大,隨著日本的強大,長期壓抑的自卑心理也變成了野心。它的目光盯上了它的鄰居清朝,就像一匹飢餓的狼眼帶綠光看著面前的肥肉。

跟中國玩對聯!日本出聯侮辱清朝使者被打臉,併為日本人取新稱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稱呼日本人為“倭人”或者“倭寇”,“倭人”是出自於現在日本國寶漢委奴國王金印。當時日本國王想要即位需派使人請求漢朝皇帝的冊封,這枚金印也是由漢武帝賜給日本國王的。在明清時期,日本人頻繁的侵犯中國沿海地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時候“倭寇”也就是被人們稱呼日本人了。

可不知什麼時候起,日本鬼子這一稱呼突然一夜之間“名譽”中國,鬼子國也就是日本。相信大家一想到鬼子兩個字就能想到他們給中國帶來的災難,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可鬼子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跟中國玩對聯!日本出聯侮辱清朝使者被打臉,併為日本人取新稱

這還要從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說起。前面我們說了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時刻圖謀著侵略中國。甲午戰爭前,清政府曾經任命一名大臣出使日本,對於這位清朝使者,日本方面希望全面侮辱下這位大臣,以提升軍隊士氣和滿足虛榮心。

跟中國玩對聯!日本出聯侮辱清朝使者被打臉,併為日本人取新稱

看似對對聯,其實這就是日本人的挑釁,意思就是:“我們日本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只要單挑,你們清朝根本不夠玩。”就在日本人得意洋洋時,清朝大臣場潑墨寫出下聯,“倭委人,襲龍衣,鬼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真不知道日本怎麼想的,論學習西洋文化,清朝沒有日本徹底,但論對聯,中國人那可是他們的祖宗。

跟中國玩對聯!日本出聯侮辱清朝使者被打臉,併為日本人取新稱

清朝大臣對出的下聯意思是:“你日本現在雖然有“奇馬”、“長弓”,其實就是一夥想來搶劫我大清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鬼魅魍魎四小鬼;並肩居頭上,其實已屈膝跪在地上,你如果膽敢單戈獨戰,我們就合手將你們擒拿。”下聯對上聯十分工整,而且也是對日本挑釁行為強有力的回擊。

此後,人們就逐漸改變原來“倭寇”的稱呼,轉而改為“鬼子”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日本鬼子”、“鬼子”、“小日本鬼子”也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