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撲蝶時不小心聽到祕事,為什麼要嫁禍林黛玉?

少讀紅樓

寶釵撲蝶,金蟬脫殼,曹雪芹的本意是為了讚美寶釵,然而,今天卻被許多人讀成了嫁禍,心機,真不知道是曹雪芹的悲哀,還是現代誤讀書人的悲哀。

讀紅樓夢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確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曹雪芹對書裡的主要女性角色,寶釵,黛玉,湘雲,襲人,晴雯等大觀園女兒都是懷著喜愛的,正面的,同情的,懷念的感情去寫的,他會寫她們的一些小缺點,但是他絕對不會去她們塑造成一個有心計,有陰謀的人物,讀懂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正確的讀出黛玉,寶釵,襲人等真正的為人。

紅樓夢不是三國演義,曹雪芹此書是為了謳歌大觀園兒女,不是把他們寫成曹操。讀紅樓夢要抱著美學,欣賞的態度方能讀出真義,動不動就按照現代人的功利思想,陰謀論思想去讀,這是非常錯誤的讀法。

曹雪芹為什麼要寫寶釵撲蝶?

看看紅樓夢的回目吧:“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謬補餘香”,前80回的回目裡有整整三回是以寶釵和黛玉連在一起命名的。

曹雪芹為什麼這麼寫?因為他的本意是要寫釵黛合一,在他看來,釵黛合一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格,所以,他寫了寶釵就接著寫黛玉,寫了黛玉接著就寫寶釵,兩兩對比,相映成趣。

這一回,曹雪芹安排的就是雙美比豔,一個撲蝶,一個葬花,都是極具美感的畫面。

曹雪芹以楊妃比喻寶釵,以飛燕比喻黛玉,楊貴妃和趙飛燕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所以他是有意的要寫寶釵和黛玉的美感畫面。

曹雪芹一定很早就構思好了黛玉葬花這個極具衝擊力的情節,是以他要安排寶釵一個情節,與林妹妹抗衡。林妹妹葬花,寶姐姐撲蝶,都是很有藝術美感的,可是。黛玉葬花,還要吟千古絕唱葬花詞,寶姐姐單純的撲蝶,能不能抗衡過黛玉葬花呢?

曹雪芹覺得這還不夠,於是安排了寶釵金蟬脫殼這一情節,他的本意是要刻畫寶釵的機智,哪裡就成了嫁禍於人呢?

什麼叫嫁禍?如果寶釵有意的想栽贓陷害黛玉,這是她惡意的行為,可是她並沒有說我要陷害黛玉,只是急中生智,因為她本來就是要找黛玉玩耍的,用了這個辦法脫身,從後文看,也沒見給黛玉招什麼禍。

怎麼評判寶釵的金蟬脫殼,是不是嫁禍黛玉的行為,還是要從作者曹雪芹的本意上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如果說,曹雪芹在全書裡就是要寫寶釵是個壞的,有心計的,專門陷害人的角色形象,我們就可以說寶釵此舉是為了嫁禍黛玉;可是曹雪芹要是想寫寶釵是個機智聰明的女孩子,那我們既可以理解寶釵此舉乃是無惡意的行為。很明顯,在書裡,曹雪芹要寫的寶釵和黛玉一樣,是正面的形象。

古本石頭記有脂硯齋此回評語:

池邊戲蝶,偶爾適興;亭外急智脫殼。明寫寶釵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脂硯齋對寶釵撲蝶,金朝脫殼的行為是讚賞的,今天很多讀者連古人都不如了,一味地從功利和陰謀論去讀紅樓夢,他們以為這是三國演義呢。

脂硯齋關於寶釵撲蝶和金蟬脫殼的評語摘錄如下,全是讚揚寶釵機智之詞。

可是一味知書識禮女夫子行止?寫寶釵無不相宜。
若玉兄在,必有許多張羅。
四字(心中吃驚)寫寶釵守身如此。
閨中弱女機變,如此之便,如此之急。
此節實借紅玉,反寫寶釵也,勿得認錯作者章法。
像極!好煞,妙煞!焉的不拍案叫絕!
真弄嬰兒,輕便如此,即餘至此亦要發笑。
寶釵身份。
移東挪西,任意寫去,卻是真有的。

所以,寶釵撲蝶,既無嫁禍黛玉之意,也無嫁禍黛玉之心,曹雪芹本意是寫寶釵此舉機智,讀者不可不知曹公本意。


師明禮

一直以來,不少紅迷都對寶釵撲蝶一回的文字津津樂道,很多人也在爭論:寶釵到底有沒有嫁禍林黛玉?她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今天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寶釵撲蝶發生在原文第二十七回,與黛玉葬花在同一回,這是曹公匠心獨運,這一回不僅寫出了寶釵不為人知的少女情思(喜),更寫出了黛玉寄人籬下的孤獨淒涼(悲)。曹公通過這樣一喜一悲的強烈對比,寫出了寶釵和黛玉在賈府的生存現狀。

寶釵撲蝶這一日恰好是四月二十六日,為芒種時節,眾人都在園子裡祭花神,不見黛玉,寶釵便說:“你們等著,我去鬧了他來。”但寶釵並沒有進入瀟湘館,因為他半路看到寶玉進去了。在這裡,曹公有一段寶釵的心理活動描寫: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

從寶釵的心理活動我們看得出,她對寶玉和黛玉之間的關係觀察的很清楚,她瞭解寶玉的性格,更瞭解待遇的秉性,她說黛玉是“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這個基本可以看作是黛玉在寶釵心中的定評,由此可以推斷出,她平日也沒少受黛玉的“猜忌”和小性兒的“傷害”,只是裝作不在乎罷了。

寶釵最終之所以退出來,一個是怕寶玉不便,一個是怕黛玉嫌疑。我們看寶釵心思,進不進瀟湘館都要考慮這麼多,想這麼深,縝密成熟到簡直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少女的心思,可這就是寶釵。

剛寫完寶釵的縝密成熟,緊接著曹公筆鋒一轉,為我們展示了寶釵可愛少女的一面:撲蝶。也是這兩隻上下翩躚的蝴蝶,把寶釵引向了滴翠亭。

原文: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寶釵也無心撲了,剛欲回來,只聽滴翠亭裡邊嘁嘁喳喳有人說話。原來這亭子四面俱是遊廊曲橋,蓋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鏤槅子糊著紙。

寶釵這時候已經到了滴翠亭的外面,且聽到亭子裡有人說話。按照孔老夫子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處世格言,以寶釵“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性格,以她在賈府素日為人,本來可以悄悄地離開,也應該悄悄地走開,這樣就不會有後來嫁禍之事,但寶釵並沒有離開。

原文:寶釵在亭外聽見說話,便煞住腳往裡細聽……這一句話,徹底暴露了寶釵素日行徑,作為賈府的客人,她平日為人上至賈母、王夫人,下至婆子丫鬟,無不敬服,然而於此無人之時,寶釵卻成了一個偷聽的“小人”,邁出了令人不恥的一步,大大有損閨閣女子德行。每讀到此,不禁令我大為驚異,繼而不寒而慄,這樣的事情,寶釵是第一次做嗎?

寶釵一字不落地把小紅和墜兒的話全部聽了進去,她聽完這些話之後,又有一段大有深意的心理活動:寶釵在外面聽見這話,心中吃驚,想道:“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姦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裡,他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大似寶玉房裡的紅兒的言語。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鑽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我們看,首先寶釵為這次的竊聽下了定論,說是“姦淫狗盜”,且單是聽聲音,她就是判斷出了這是寶玉房裡的小紅,而據前文我們知道,寶玉見了小紅根本不知道她是誰,而寶釵聽聲音就知道,可知她對怡紅院的人事有多上心。

不僅如此,寶釵對小紅的評價,可以說是把小紅打入了“姦淫狗盜”的行列,說她是“眼空心大”說她“是個頭等刁鑽古怪的東西”說她“人急造反,狗急跳牆”……各種人生攻擊和汙衊之詞,我們怎麼也無法想到,這些話都出自寶釵的心理活動!

寶玉都不認識小紅,而寶釵早已把小紅的秉性摸的一清二楚,她還只是個連寶玉身都近不了的丫鬟,那麼晴雯、襲人、麝月、秋紋、碧痕等寶玉身邊的一等丫頭就更不用說了,由此不難推斷:寶釵簡直就是個情報高手,無形之間,早已掌握怡紅院一切動態。

小紅自然不是普通丫頭,不僅有幾分姿色,且聰明伶俐,她跟墜兒的一番話說完,忽然意識到可能隔牆有耳,於是開了窗子,這時候寶釵早已想好了金蟬脫殼的法子。

原文:只聽“咯吱”一聲,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笑著叫道:“顰兒,我看你往那裡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那亭內的紅玉墜兒剛一推窗,只聽寶釵如此說著往前趕,兩個人都唬怔了。寶釵反向他二人笑道:“你們把林姑娘藏在那裡了?”墜兒道:“何曾見林姑娘了。”寶釵道:“我才在河那邊看著林姑娘在這裡蹲著弄水兒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還沒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見我了,朝東一繞就不見了。別是藏在這裡頭了。”一面說,一面故意進去尋了一尋,抽身就走,口內說道:“一定是又鑽在山子洞裡去了。遇見蛇,咬一口也罷了。”一面說一面走,心中又好笑:這件事算遮過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樣。

這段話裡,寶釵為了脫身,連續三次提到黛玉的名字,目的自然只有一個,讓小紅和墜兒相信,剛剛在窗外的人不是她,而是林黛玉,她是為了追黛玉剛剛跑過來的。

這即是寶釵嫁禍林黛玉的證據。很多人都說,寶釵不是有心,她本來就是去找黛玉,不巧聽到了這些話,於是脫口而出就說了黛玉的名字,這樣的推斷很難令人信服。別忘了,在小紅推窗前,寶釵是有一大段心理活動描寫的,她完全有時間離開,或者另想別的辦法脫身,哪怕用自己的丫鬟鶯兒,但她偏偏把這個黑鍋甩給了黛玉。

我們不得不思考,寶釵為什麼要嫁禍林黛玉呢?黛玉孤苦無依,寄人籬下,對任何人幾乎都造不成威脅,但卻成為最佳的嫁禍對象。薛寶釵根本沒有考慮過黛玉的處境,也沒有想過嫁禍黛玉之後還會發生什麼,她只是要脫身,要“事不幹己”,要“明哲保身”,要保持她在賈府眾人眼中一貫的正面形象,別的事情都與她無關!

薛寶釵腹黑嗎?心機深嗎?我想,也未必。她在賈府也是客人,哥哥不成器,母親遇事犯糊塗,她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她要確保自己不跟賈府任何人和事有瓜葛糾纏,她要時時維護和保全自己,不讓自己惹上任何麻煩,但卻總忍不住要對她生存的賈府有更多瞭解,以便以後遇事可以進退自如。所以她常常去賈母、王夫人處閒坐聊天,常常把襲人喊過去聊天,無形中就掌握了賈府所有人事信息,包括小紅等人。

她嫁禍黛玉,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但未免顯得自私,陷黛玉於非人境地,把髒水都潑給了黛玉,使得她在賈府的處境更加不利。黛玉葬花詞裡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已經明確交代了她在賈府的處境,而寶釵毫無疑問也是“風刀霜劍”之一。

那些還在為寶釵鳴不平的,不妨再翻到後文看看抄檢大觀園一回,寶釵是如何片葉不沾身地從大觀園搬出去的,她太知進退了,什麼時候該進攻,什麼時候該抽身,早已看的一清二楚。玩笑時,她是知冷暖的姐姐,但當大觀園甚至賈府出現狀況時,她又能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這就是寶釵的世故。細思前八十回,你找得出寶釵的破綻嗎?


少讀紅樓

感覺曹公寫這一段,就是故意要讓大家去看看寶釵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我原來一直覺得寶釵是無意之舉,今天回頭一看,我不再這麼認為。

如果大家沒有記錯,寶玉和黛玉在一起的時候,寶釵經常神出鬼沒地從天而降,不知道她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可是到了寶釵撲蝶這一段,很好玩,曹公描寫了寶釵的心理:“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

從來不避嫌的寶釵突然想起來要避嫌了,是不是很奇怪?好吧,當寶釵在廊外聽到小紅和墜兒的對話,作者又一次描寫了寶釵的心理:“寶釵在外面聽見這話,心中吃驚,想道: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姦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裡,他們豈不臊了。”大家閨秀的寶釵,在廊外偷聽的是姦淫狗盜之人說的姦淫狗盜之事,居然不害臊不走開,還要繼續聽下去,讀者讀到這裡,怕都是忍不住要問的吧?為什麼?

寶釵是個事事周全的人,她既然能在這兒聽墜兒和小紅對話,而且聽的都是姦淫狗盜之事,就不會不想好萬一她們發現她會是什麼結果。什麼“金蟬脫殼”、“急中生智”都是給她臉上抹金,她其實是早就想好了主意的。如果說以前我還不覺得這是個什麼大問題,覺得寶釵就是臨時想為自己開脫,隨便找一個替罪羊,如今重新翻開書看,感覺疑竇叢生,覺得彷彿一切都是一種預謀似的。寶釵得了那麼一個機會,坑了黛玉一回。

寶釵遠去後小紅和墜兒的對話或許更能說明問題,紅玉道:“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他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風聲,怎麼樣呢?”黛玉因為平時嘴上不饒人,這會兒躺著也中槍,而寶釵明明坑了人,還被人當好人。


蘇小妮

寶釵撲碟時,為何選擇林黛玉背鍋文後再表,在這一節中,我倒是發現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芒種節這日,小姐丫頭們都在一處作耍,寶釵因不見黛玉,便過瀟湘館來鬧她,誰知半路見寶玉進了瀟湘館,為了避嫌,便抽身回來。路上遇到一對玉蝶,便忘情撲趕,不巧聽見滴翠亭有人在說話,寶釵並不避嫌,反而煞住腳往裡細聽。

而寶釵一聽,就分辨出這是怡紅院的丫頭小紅,還知道這姑娘素日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鑽古怪的東西。

這本事實在了不得,畢竟怡紅院上下至少十幾個丫頭,小紅身為一個澆花喂雀的下等丫頭,連正經主子寶玉都不認識,寶釵卻聽了聲音就分別得出是她,而且對其人個性還算了解。



王熙鳳一個當家的,算是閱人無數,初次見小紅尚不知道她是林之孝的姑娘,寶釵一個客居的大家閨秀竟然有此見聞,可見寶姑娘真是第一情報高手,對賈府上下一切事物瞭如指掌:

扯得有點遠,拉回主題。

寶釵偷聽被發現後,金蟬脫殼時選擇黛玉背鍋,歷來是釵粉和黛粉爭執不下的一個結。

釵粉的意思大多是:

1、選擇給黛玉背鍋的還有寶玉、鳳姐等,黛玉在賈府的特殊性導致她成為最佳背鍋對象;

2、黛玉並未因此有禍,不算嫁禍;

黛粉的意思大多是:

寶釵在嫁禍之時有一大段心理活動,她完全可以選擇其他人,但卻非要選擇黛玉,所以有報復之嫌疑;

我們先來看看寶釵的一段心理描寫:

難怪從古至今那些姦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裡,她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兒,大似寶玉房裡的紅兒。她素日眼空心大,最是個頭等刁鑽古怪的東西。今兒我聽了她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也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猶未想完,只聽“咯伎”一聲,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笑著叫道:“顰兒,我看你往哪兒藏”

在一斷描寫中,至少有幾個信息:



1、當事人小紅刁鑽,不好惹;

2、眼前只怕她狗急跳牆,倒時影響我的名聲就不好了;

3、猶未想完四字表明寶釵沒有選擇背鍋人的時間,所以叫黛玉應該是一時情急。

但為何情急之下會選擇黛玉呢?

想來是幾個原因:

首先,寶釵是打算來找黛玉的,不想半途遇見寶玉進去才折回,潛意識還保留黛玉的名字,故脫口而出;

其次,寶釵在此之前對黛玉有一個心理評價,認為黛玉是喜愛猜忌,好弄小性的。這說明寶釵對黛玉潛意識裡還是不滿的,情急之下選擇她背鍋也很正常。



所以,寶釵選擇黛玉是無意中的有意。但個人覺得可以理解,寶釵雖安分隨時,謙和豁達,曹公評價山中高士晶瑩雪,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啊,此時的她不過是一個陷入朦朧情感的少女,對情敵有敵意很正常啊。不理解釵粉為何非要把寶釵建立在一個完美的幻想牢籠,美玉微瑕,但瑕不掩瑜,這樣才真實啊!

不過,寶釵在走時仍舊沒有想到顰兒的處境,這點倒是很讓我失望。


微影窺人生

這事兒,我認為有點過分解讀的意思了。從任何角度來說,薛寶釵都沒有嫁禍於人的可能。我的理由如下:


一,寶釵何等人物,會如此下作自己呢?薛寶釵熟讀儒學聖君之書,深諳古代中庸之道,深得中國內斂品格之傳,不可能自降身價,以此種卑劣手段否人揚己。

二,寶釵何等心機,她更不是諜報人員,哪有機會如此反應?談話者突然感覺應該防止隔牆有耳,要打開窗戶看看有沒有人偷聽。和正在進行的談話內容,完全沒有邏輯聯繫,“偷聽者”薛寶釵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有選擇的預設,對林黛玉進行“陷害”呢?相信這種突然出現的突發事件,我們每一個讀者都遇見過吧?不可能立刻就做出“自己最討厭的人”這種選擇吧?這是將心比心,而不是以己度人唄。(哥不猜想作品)


三,薛寶釵並不是沒有機會“陷害”林黛玉。就以林黛玉的偏執言行,薛寶釵有無數次機會讓她斯文掃地。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一眾人飲酒作詩,林黛玉對“淫書”《西廂記》中的名句張口就來,薛寶釵有足夠的人證、物證來摧毀林黛玉。但是,薛寶釵只是善意提醒,幫助林黛玉隱瞞“失言”。有人說如果薛寶釵揭發林黛玉看“淫書”,那麼她自己也就暴露了知曉“淫書”的不光彩,呵呵呵,話雖如此,但是是誰在熟能生巧的應用“淫書”作詩呢?(哥不猜想作品)


四,從時間、空間上來說,寶釵的舉動重點,不可能是在“栽贓陷害”,最多就是想“自我開脫”罷了。寶釵在窗前呼叫黛玉的名字,這是什麼場景?在開窗戶的人來看,就是寶釵剛剛路過,而黛玉已經遠離窗戶,她們兩個的談話,無人知曉:黛玉遠離窗戶,而我正好路過而已。寶釵只想開脫日後假想中的是是非非,而不是算計好了要致黛玉於是非漩渦。(哥不猜想作品)

五,以薛寶釵客居賈府的身份來說,以她的世事練達和洞察人事的程度來說,她最不可能得罪的人就是領導特殊照顧,而本身又是敏感脆弱的林黛玉。家道中落,弟弟依靠不上,媽媽軟瑞無力,她得罪不起,她不可能得罪林黛玉,她可以得罪任何人,也不能得罪林黛玉,薛寶釵對林黛玉,甚至任何人都沒有興懷叵測。她雖然和林黛玉是隱形競爭對手的對立地位,但是她不可能糊塗到去點燃林黛玉那個“火藥桶”。(哥不猜想作品)


從以上五個方面分析來看,我的解讀是不是吹毛求疵,相信大家有自己的看法。寶釵雖是小說人物,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她的境遇並沒有因為是文學虛構而遠離現實生活,反而會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斷循環出現的細枝末節。尊重事實,就是尊重名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哥不猜想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哥不猜想

看到這麼多人來DISS寶釵,忍不住說兩句。

果然像魯迅先生所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在這裡斗膽再添一句:心機家見心機。

好了,閒話修提。這段故事要想釐清楚來龍去脈,不得不從頭說起。


故事發生在農曆四月二十六這天,這天未時交芒種節,按照習俗,這天是要擺各色禮物, 祭餞花神的。因為言芒種一過,就是夏天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恩,古人還挺浪漫的,比現在人有意思。

祭餞花神這種事,當然不會是漢子們的事情了,漢子們都忙著去種地。所以這習俗就由閨中姑娘們興起來。因此,那天一到,大觀園裡的姑娘們都早早起來。有的用花瓣柳枝編轎馬,有的用各色布條做旗子揮舞,滿院子綵帶飄飄。姑娘們平日裡被各種約束,憋壞了,好不容易有個機會放縱一下。因此滿園子都熱鬧的了不得。

什麼寶釵、迎春、探春,什麼惜春、李紈、鳳姐,什麼大姐兒、香菱與眾丫鬟們,都到園子裡來,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但是……!唯獨不見一個人,那就是黛玉!

迎春就說,林妹妹幹嘛呢,都這會子了,還不出洞來玩耍,難不成還在睡覺?寶釵就說,你們等著,等我去把她鬧起來!


寶釵這個時候已經很瞭解林妹妹了,別人越是熱鬧,她就越是孤獨,越是想家。所以她說你們等著,我去調動一下她的情緒,讓她過來跟大家一塊玩,免得再難過,憋出病來了。

所以呢,寶釵就屁顛屁顛往瀟湘館,找林妹妹去了。

但是……!

寶釵快走到門前,抬頭看,媽的!寶玉這丫的怎麼也進去了!這樣寶釵就有點猶豫了,要不要進去呢?略作思考,老孃還是不去了。本來寶玉就跟黛玉玩的好,她來本來也是要叫黛玉出去玩,那寶玉來了,她就不用去了。而且,她進去,寶玉黛玉兩人說些悄悄話也不方便。

再說了,黛玉是個小心眼,一時腦袋轉不開,誤以為寶玉跟她商量著一起先玩了,再去找她玩,那就尷尬了。

所以,寶釵白跑了一趟,心裡懨懨的,有些無聊。

於是……就發生了接下來的一幕……寶釵撲蝶


寶釵撲蝶沒啥好說的,別人都說了我就不囉嗦了。反正就是撲著撲著,香汗淋漓,忘路之遠近,不知道走哪去了。(看來這對蝴蝶也是老司機。)

走著走著,蝴蝶丟了,倒是聽見有人在亭子裡面嘁嘁喳喳說話。根據曹雪芹的描寫,這亭子應該是那種有欄杆,有窗戶,類似閣樓的亭子,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四根柱子的亭子。

其實這個事,要我我也會蹲下來偷聽的。為啥呢?

人家外面姑娘們熱火朝天的送花神,萬人空巷,你這裡兩個丫頭偷偷摸摸卻在說話,那不是非奸即盜,那是什麼?說不好是外來敵對勢力,準備搞恐怖襲擊,趁人不注意,炸了大觀園咋辦?

所以寶釵就聽了,聽著聽著,誰知道冷不防的,人家說,“哎呀,突然想起來看看窗外有沒有人偷聽!”

然後就突然生了急智,“顰兒,看你哪裡逃!”

寶釵能夠想到這個來化解尷尬,已經很不容易,殺死無數腦細胞了。怎麼可能還會來得及,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恩,還要再嫁禍一下林妹妹呢?

人家又要質疑:為什麼偏偏是顰兒,而不是別人呢?

那你說,能夠得上跟寶釵玩捉迷藏的,改有幾個?

而且,她本來就是去找林妹妹的啊!林妹妹被寶哥哥搶去了,她才去追蝴蝶的啊!現在蝴蝶又追丟了,她總不能喊:玉蝴蝶,你往哪裡逃!

潛意識裡,急中生智,叫出”顰兒,哪裡逃”

有什麼錯嗎?


只不過寶釵還是落了個“心機”和“嫁禍”的罪名,真不知道你們讀紅樓夢把它當成什麼書讀了!好好的故事不欣賞,好好的人物不愛惜,左一個“嫁禍”,右一個“心機”,好好的文學經典都被你們毀了好嘛!

寶妹妹,莫要委屈,木木哥已經幫你罵過這些人了啊!


木木讀書


說寶釵撲蝶時,在滴翠亭外“嫁禍”黛玉的觀眾和讀者們。

只想請問你們一個問題:知道嗎?在《紅摟夢》中急中生智“金蟬脫殼”之計甩鍋給黛玉避免自己遇上麻煩的人還有寶玉、雪雁、鳳姐和豐兒。

請大家也一併分析一下以上幾人的動機是否是“嫁禍”?


阿丹151014015

薛寶釵撲蝶時,為什麼要嫁禍林黛玉?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薛寶釵為何要把自己的過錯嫁禍給林黛玉,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薛寶釵是為了自己。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薛寶釵就是把這句俗話給驗證到了極致。

薛寶釵撲蝶前是有前綴的,就是大傢伙都在忙著給花神踐行,姑娘們和丫頭們幾乎都出動了,唯獨林黛玉缺席。薛寶釵主動提出自己去把缺席的林黛玉喊來。

薛寶釵在去邀約林黛玉的時候,碰到了十二個唱戲的戲子們就提到了,其他的姑娘們都在前面,自己要去找林黛玉。

而當薛寶釵已經快走到林黛玉的瀟湘館時,發現賈寶玉早自己一步進去了。這個時候的薛寶釵沒有徑直走進去把林黛玉喊出來,而是針對林黛玉的小性情做了各種分析。

薛寶釵分析林黛玉平日就是個小性子的,又愛猜忌,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兩小無猜,這自己跟隨賈寶玉進去,到時候惹得林黛玉各種內心不滿,就轉身離開了。

薛寶釵這轉身回去的路上,非常巧合的發生一隻玉色蝴蝶在前面飛,特別美,把薛寶釵的目光給徹底吸引了。於是,薛寶釵就一路撲蝶一路走,又恰好走到了賈寶玉屋裡的小紅和墜兒說悄悄話的地方。

薛寶釵聽悄悄話的地方是個非常好的地方,四面臨水,亭在水中央。在裡面說悄悄話的小紅則因為自己的手帕傳情和賈芸的事和墜兒正說悄悄話。

薛寶釵對亭子裡關窗說悄悄話的事上心了,且自己還偷聽了一回。聽了個大概以後,薛寶釵就對亭子裡說悄悄話的人心裡有了定數,知道是賈寶玉屋裡的小紅,還很快判定了小紅是個昔日眼空心大,頭等刁鑽古怪的丫頭,還趕緊想到要“金蟬脫殼”,好讓自己趕緊脫身,而這個辦法的背後,就是拉林黛玉下水,讓她替自己背黑鍋,也就是薛寶釵實實在在的嫁禍林黛玉。

這就是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真正始末,從最開始的薛寶釵想去把林黛玉喊出來,並且在文官等戲子面前,她已經把自己的前綴給鋪設好,到後來因為賈寶玉的緣故,自己沒有把林黛玉叫出來而自己返程中發生的偷聽事件,都是薛寶釵自己為主體發生的。

薛寶釵自己去偷聽,卻要嫁禍林黛玉,是因為她要保護她自己,她不能讓小紅知道是她偷聽的,但情況危急的時候,薛寶釵只能把林黛玉給供了出來,這就非常符合她此行的前綴。

薛寶釵是要來把林黛玉喊出去一起玩的,而她現在是返程,因自己的偷聽發生的尷尬局面,她為了保全自己,只能犧牲林黛玉,嫁禍林黛玉才能讓自己成功脫身。

這是薛寶釵之所以在自己撲蝶時最美一面展示之後又表露自己最黑暗的一面,不管薛寶釵的美或者醜陋的一面,其實都是最真實的薛寶釵,也是薛寶釵的人性理念,用盡全力的保護自己。

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背後,除了保護自己,其實也是在變相對林黛玉發出攻擊。薛寶釵偷聽的是賈寶玉屋裡的小紅,小紅的個性還是個頭等刁鑽古怪的,就是一個不好惹的丫頭,還是賈寶玉屋裡的丫頭,且她還是林之孝的女兒,對於這些,薛寶釵不可能不知情。

正因為薛寶釵對小紅有了比較深的瞭解,才嫁禍林黛玉,讓林黛玉在怡紅院等不到好評,變相提升自己,為自己以後在怡紅院的好感度在努力。

薛寶釵這是在嫁禍林黛玉這件事上,實際上不僅保護了自己,更是抹黑了林黛玉,一舉兩得的好事,薛寶釵如此心思細膩的人自然是不會放過,因此才能嫁禍林黛玉後安然脫身。


陶淘說

我覺得,寶釵此舉並非嫁禍黛玉,曹公寫這個情節,另有深意。一是突出寶釵豁達的心襟,見寶玉與黛玉在一塊,寶釵心裡自然有點酸,怎麼排遣呢,撲蝶,玩一玩,分散點注意力;二是寫寶釵心細如塵,聽小紅她倆說話,並非是為了去告告她倆,而是把事情弄明白,做到心中有底,寶釵事事處理周到,緣於她調查研究的品質。至於寶釵對小紅的評價,完全符合寶釵貴族小姐的身份,寶釵原本是要進官選秀的,思想與行為都是中規中矩的,不能用今天的是非觀去貶低她;三是寶釵有隨機應變能力,被小紅髮現了,她第一件事是應該幹什麼?消除小紅的誤解,讓小紅以為,寶釵是來找黛玉的,事實上也是這樣,寶釵沒講假話。至於說到嫁禍黛玉,這值嗎?黛玉與小玉,如果在兩人中選一個,寧願得罪小紅,也不願得罪黛玉,孰輕孰重,寶釵掂量不出來嗎?還有,寶釵也有讓小紅放心的意思,等於說,我路過,什麼也聽見,你們繼續。


圓夢公考

這回版主說對了。還有你想不到的:寶釵為了得到寶玉是到處設計、深藏不露。知道抄檢大觀園因由的繡春囊是哪裡來的嗎?多少人費盡心機也沒猜到,甚至自然而然認為是司棋的,殊不知,那正是寶釵放的,她的住處竟然還免檢了,奇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