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成為甘肅對外交流新名片

上世紀七十年代,跟隨援外醫療隊,甘肅中醫藥首次走進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醫療援助中,簡便驗廉的中醫藥征服了馬國人民,並輻射傳播到整個非洲大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甘肅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幾度發展,走出國門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本著“以文帶醫、以醫帶藥、以藥帶商”的思路,我省多部門聯動,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領域的深度合作,在當地掀起看中醫、吃中藥的熱潮。如今,中醫藥已經成為甘肅對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

打開一扇窗

1975年8月,按照國家援外醫療總體部署,我省開始向馬達加斯加派遣援外醫療隊,每兩年輪換一批,至今共派出醫療隊21批608人次。

像張洪濤、王毅這樣的優秀中醫,在每批醫療隊員中都十分搶眼。他們在為馬國人民祛除病痛的同時,還手把手帶教當地助手,不少馬國助手由此學會了拔罐、推拿等簡單的中醫技術,有的還憑藉這些本領開了診所。

“我們這批醫療隊共有6名中醫,是甘肅援外醫療史上中醫隊員最多的一批。”正在馬國服務的第21批援馬醫療隊隊長凌曉文介紹。

探出一條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為甘肅中醫藥走出國門帶來了新的契機。

截至2017年底,我省已經在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法國、泰國、馬達加斯加、巴基斯坦、烏克蘭、俄羅斯、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岐黃中醫學院或岐黃中醫中心,探索形成了一條“以文帶醫、以醫帶藥、以藥帶商”推動中醫藥走出國門之路。

省衛計委外事處副處長李宏民介紹,我省在海外設立的岐黃中醫機構建設模式多樣,有自建、藉助國家有關項目建設、藉助援外醫療隊平臺建設及與外方合作建設等多種模式。在同時設立岐黃中醫中心和中醫學院的國家,中醫學院基本依託中醫中心合署辦公開展工作,單設的岐黃中醫學院,則致力於在當地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與中醫教育工作。

這些設立在各國的中醫機構還通過製作發放雙語版中醫文化宣傳圖片、推廣外語中醫診療軟件等方式傳播中醫藥文化。2017年,匈牙利岐黃中醫中心舉辦了駐匈各國大使夫人中醫藥品嘗會,來自英、德、法、意、俄等28國的大使夫人應邀參加。中心通過英文講座、中醫植物標本、中藥藥膳、藥茶、藥酒、針灸推拿、穴位按摩等方式,全方位傳播中醫藥文化,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國家網站登載報道。

李宏民介紹,隨著中醫藥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和接受度日益增加,我省中醫藥產品在相關國家的認證註冊工作也得到有效推進。近年來,有多批甘肅中醫藥產品完成了註冊認證與出口,初步形成了甘肅中醫藥與貿易產業鏈。

據統計,2017年,我省累計海外註冊中成藥96個品種,出口中藥材金額3020萬元。

共享一片天

曾經來蘭參加了3期研修班的烏克蘭學員代表亞歷山大表示,學員們學到的中醫知識回國後都用到了臨床,特別是刮痧、針灸、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在烏克蘭深受歡迎,對關節腰腿痛、高血壓、消化道疾病療效顯著。

據悉,目前,我省部分中成藥已經以食品補充劑、保健品等方式在烏克蘭推廣使用,中烏兩國政府間正在洽談中醫藥在烏克蘭的註冊准入等事宜。

這樣的培訓交流,猶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播下了一粒粒中醫藥種子,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隨著中醫藥在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度的不斷提高,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