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委書記到習仲勳的蹲點地住了5天

5月23日至27日,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深入綏德縣郝家橋村,吃住都在村民家中,進行蹲點調研。

陝西省委書記到習仲勳的蹲點地住了5天

胡和平到農戶家中走訪

官方報道顯示,為深入貫徹落實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胡和平在這5天裡每天爬山路、入農戶、上地頭,逐一走訪了在村的全部171戶農戶,詢問日子過得怎樣、有什麼困難。

他還走進村民創辦的養豬場,3次爬到山上察看農田分佈情況,向正在勞作的村民瞭解西瓜、紅蔥、玉米、黃豆等作物的情況。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胡和平強調,要撲下身子、沉到村子,全面瞭解三農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努力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

作為蹲點調研地的郝家橋村,也是赫赫有名,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該村就是遠近聞名的模範村。1943年3月至5月,習仲勳在此進行了為期44天的蹲點調研。故而,剛到綏德,胡和平就參觀了村史館和習仲勳舊居等革命舊址。

回到那段烽火歲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也是最艱難的時候。日軍不斷加強攻勢,國民黨反動派又加緊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自力更生、發展生產成了邊區軍民唯一的出路。

綏德是延安的北大門,人口占了邊區的三分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毛澤東親自找習仲勳談話,讓他到綏德去工作。1943年2月中旬,30歲的習仲勳獲任綏德地委書記兼綏德警備司令部政委。

陝西省委書記到習仲勳的蹲點地住了5天

郝家橋村所立紀念碑

提出深入調查研究的習仲勳重點考察了郝家橋村,吃住都在老鄉家。原來,多年來,郝家橋村在村主任劉玉厚的帶領下,通過精耕細作等辦法,生產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習仲勳幫劉玉厚認真總結經驗,並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在全區推廣。通過一系列措施,綏德地區基本做到了豐衣足食。除此之外,他還與劉玉厚、郝玉亮等農民朋友,結下了數十年的友誼。特別是劉玉厚,在習仲勳的關心和幫助下,成長為全邊區特等勞動英雄,並參加了1949年的開國大典。

在綏德那段艱苦奮鬥的日子裡,習仲勳身體力行,制定了自己的生產節約計劃:每天捻毛線1小時;一年內衣服被褥不要公家補充,冬天睡冷床,只燒爐子不燒炕,提早停火半個月;鍛鍊身體,爭取不用公家醫藥費等等。

與習仲勳結婚剛一年的齊心,也到郝家橋擔任鄉政府文書兼文化教員,在這裡工作了一年多。1948年春天,齊心再次被派到郝家橋工作。50多年後,2000年,齊心重返郝家橋看望鄉親,並捐資辦學。

陝西省委書記到習仲勳的蹲點地住了5天

1947年,習仲勳與齊心在延安

2015年8月,習仲勳之子習遠平在《陝西日報》刊文《先輩的戰場:回憶父親習仲勳在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如是回憶母親重返郝家橋的情形:

2000年,受我父親之託,母親帶著我們姐弟幾人重訪陝甘寧革命老區,重訪了當年在大生產運動遠近聞名的綏德郝家橋村。這個村莊是我母親當年工作過的地方,也是我父親在大生產運動中樹立的一個典型。

曾任綏德行署專員的楊和亭伯伯曾經回憶說,我父親領導綏德大生產運動時,不僅層層動員,而且身體力行,有時一邊找幹部談話,一邊還親自動手紡線。一個大老爺們坐在紡車前紡線,這情景在今天看來似乎有點滑稽,可在當年陝甘寧邊區,人人參加大生產運動,大家都動手紡過線。

75年前,老一輩領導同志求真務實的調查研究,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密切了黨和群眾的關係。今天,各級幹部繼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撲下身子、沉到基礎,抓住破解基層脫貧、發展難題的“牛鼻子”,將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