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存量挖潛力 改造農村市場 發展鄉村旅遊 青原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

中國吉安網訊(彭生苟)近年來,青原區緊緊圍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總體要求,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鼓勵農民、村集體和社會各方面資金共同投入,積極探索增收途徑,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初步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的局面。

積極盤活村級存量資產資金。鼓勵村集體對閒置或低效使用的辦公用房、校舍、廠房、倉庫等資產,通過租賃或以入股形式參與經營,增加村級經濟收入;鼓勵有一定閒置資金的村,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搞好資本運作,增加村級經濟收入;鼓勵村集體依法依規利用閒置資金投資興建商鋪、廠房等,通過物業租賃或銷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增收潛力。加強村集體對耕地、山林、水面、山塘等自然資源的管理,規範出租、轉讓行為,充分發揮資源效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鼓勵有礦產、山林、水能等自然資源的村,挖掘經濟潛力,合理做好資源開發,通過租賃、承包或入股等方式,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

加強集體土地的開發利用。鼓勵村集體合理流轉農戶承包的耕地、山林、水面等資源,進行土地整理、連片開發,集中流轉或以股份合作形式給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進行規模經營,在有效解決土地撂荒、發揮資源最大效益的前提下,使村集體從中獲得相應的經濟收入;積極引導村級低小散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騰出建設用地,提升村級資產含金量;鼓勵有區位特色的城中村、城郊村、園區村在徵地拆遷中,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利用留用土地發展集體經濟。

改造提升農村市場。鼓勵有交通優勢的交通沿線村,充分考慮功能定位、特色優勢和交易商品輻射力等因素,按照規劃開發建設專業市場、批發市場,由村集體租賃經營或合作經營,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實施道路和人行道升級改造,實施沿路建築立面改造、規整店面招牌和杆線設施,建設休閒步道、休閒場所、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村市場的對外形象。

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東固敖上村、富田陂下古村、文陂渼陂古村等有旅遊資源的村,依託山水、古樹、古村落及文化等旅遊資源優勢,發展民宿、農家樂、度假村、生態觀光農業和旅遊商品開發等旅遊產業,實現旅遊增收;鼓勵已實施移民搬遷的村莊將舊房產權收歸村集體所有,引入市場開發機制,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景在村裡,村在景中”,如今在青原,越來越多的村莊瞄準了“景區化”方向,把每個鄉村當作一個景區來規劃,把每個自然村落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每一戶農戶當作一個小品來營造,做到既融入整體“大環境”,又體現特色“小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